礼,欲知礼,不可以不知数。数者,礼之序也,分于至微,等于至着。圣人之道,知序则几矣。

  人非无知也,而真知为难。人非无见也,而真见为难。义之质,人所知也,而犯义者多,礼之文,人所见也,而越礼者众,以其知之非真知,见之非真见尔。真者精之极,精则明,明则诚,诚则为其所为,不为其所不为,如水之寒,火之热,亦性之而已矣。

  物窒而理虚,暗窒而明虚。万物生于虚明,而死于暗窒也。万事善于虚明,而恶于暗窒也。虚明则神,神则圣,圣者数之通也。窒暗则惑,惑则愚,愚者数之塞也。

  阴阳五行,其体而用,用而体者邪﹖浑浑沦沦,而出入异门;绳绳井井,而形色俱泯。合之而知其异,析之而知其同,微之而知其显,充之而知其不可穷者,其庶矣哉!

  阴阳相为首尾者邪﹖是故阳顺而阴逆,阳长而阴消,阳进而阴退。顺者吉而逆者凶邪﹖长者盛而消者衰邪﹖进者利而退者钝邪﹖周流不穷,道之体也。得失相形,事之纪也。

  阴阳非可一言尽也。以清浊言,则清阳而浊阴。以动静言,则动阳而静阴。以升降言,则升阳而降阴。以奇耦言,则奇阳而耦阴。小大高卑,左右后先,向背进退,顺逆丑妍,靡物不尔,无时不然,愈析愈微,愈穷愈巡。(音沿。)阴阳之精,互藏其营。阴阳之气,循环迭至。阴阳之质,纵横曲直。莫或使之,莫或御之。

  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变化者,阴阳之消长屈伸也。非二则不能久,非一则不能神。

  昔者,天锡禹《洪范》九畴也,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无形者,理也。有形者,物也。阴阳五行,其物也欤﹖所以阴阳五行,其理也欤﹖无形之中而具有形之实,有形之实而体无形之妙,故君子语上而不堕于虚无,语下而不泥于形器,中立而不倚,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而不忧。

  形气之元,极实先焉。极无不中也,气或偏矣!形又偏矣!中无不善,偏不善矣!气之善者十之五,形之善者十之三,三五之中,又有至焉。有不至焉。纯乎极者,一而已矣!渐偏则渐驳,气使然也!形使然也!气有方,形有体,故中者少而偏者多也。此天下善恶之所由出,失得之所由分,吉凶祸福之所由着欤!

  理其至妙矣乎!气之未行,物之未生,理无不具焉。气之既形,物之既生,理无不在焉。浑然一体,而不见其有余。物各赋命,而不见其不足。无形影可度也,无声臭可闻也,主万化,妙万物,人知其神,而不知其所以神。

  邵子曰:「性者,道之形体也。道妙而无形,性则仁义礼智具而体着矣。」

  程子曰:「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者也。非性无以见道,非不息亦无以见道,是以君子尽性而自强不息焉。」

  朱子曰:「太极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而下之器也。自形而下者观之,则动静不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极无不在焉,自形而上者观之,则冲漠无朕,而动静阴阳之理已悉具于其中矣。虽然,推之于前而不见其始之合,引之于后而不见其终之离也。程子曰:『动静无端,阴阳无始。』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张子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神者,气之伸,阳之动也。鬼者,气之屈,阴之静也。」静不能以不动,动则万物之所从生。动不能以不静,静则万物之所由复。一往一复,其机盖有不能自已者焉。非一则不能成两,非两则不能致一。两者可知,而一者难知也。两者可见,而一者难见也。可知可见者,体呼﹖难知难见者,微乎﹖

  仁义礼智信者,义理之公也,人之所固有。视听言动思者,形器之私也,我之所自生。公者千万人之所同,私者一人之所独,是以君子贵同而贱独。

  极建则大本立,极明则大用着,以之齐家而家无不齐,以之治国而国无不治,以之平天下而天下无不平。若是者,天地其合,鬼神其依,龟筮其从,立百世之下,等百世之上,而莫能违也,立百世之上,俟百世之下,而亦莫能违也。

  天地之位也,四时之运也,阴阳感而五行播矣。五行,阴阳也;阴阳,五行也。

  数始冥冥,妙于无形,非体非用,非静非动。动实其机,用因以随。动极而静,清浊体正。天施地生,品汇咸亨,各正性命,小大以定。斯数之令。既明且神,是曰圣人。

  人心至灵也,虚明之顷,事物之来,是是非非,无不明也。少则昏矣,少则怠矣,又久则弃之矣,无他,形器之私溺之也。人能超乎形器,拔乎物欲,达其初心,则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动者奇而静者耦,行者奇而止者耦,得友者致一,而生物者不二也﹛@ 数者,彝伦之叙也。无叙则彝伦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