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衡有辑濯令丞”。注云:“辑与楫同。短曰楫,长曰棹。”如淳曰:“船官也。”

  都水 晋武帝置都水使者一人,掌舟航及部运。其属有船曹吏。

  龙骧 武帝与羊祜谋伐吴。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枯曰:“此必水车有功。”王浚小宇阿童,乃加溶龙骧将军,密令造舟楫。

  水衡令 宋都水使者,钢印、墨绶、进贤两梁冠,与御史中丞同。武帝改为水衡令。

  将作长史 苻坚以熊邈为将作长史,大修舟舰。官船典军南齐置都水台使者,其属有官船典军。

  大舟卿 梁天监七年,改都水使者为大舟卿。位视中书郎,列卿之最末者,主舟航河堤。

  都水监 舟楫署 隋仁寿元年,改都水台为监。炀帝增置少监,领舟楫、河梁二署,署有令、丞各一人。

  司津监丞 唐龙翔四年,改都水使者为司津监丞。

  造船务 宋建隆四年,置造船务,上临幸观水军。

  战棹都监 干德元年,遣战棹都监武怀节分兵巡岳州。

  战棹指挥 刘光义伐蜀,生擒战棹指挥使。

  ○遗迹

  黄帝臣共鼓、库狄为舟楫。

  公刘涉渭为乱。集注云:“涉渭,取材而为舟,以往来。”郧之役,苟桓子令具舟,故中军不败;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晋侯享秦,铁造舟于河。

  楚囊瓦伐吴师,吴人见舟豫章,而潜师于巢。

  吴伐越,获俘焉,使守舟。吴子余祭观舟,阍弑之。

  楚获吴乘舟艅艎。公子光请于众曰:“丧先人之乘舟,岂惟光之罪?众亦有焉!请藉取以救死。”众许之。使长鬛者三人,潜伏于舟侧。曰:“我呼艅艎,则对。”师夜从之。三呼皆迭对,楚人从而杀之,楚师乱,取赊腔以归。

  蔡、吴、唐伐楚,舍舟于淮油。左司马戍谓子常曰:“子沿汉而与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

  吴徐承帅舟师浮海入齐。(按此浮海行师之始。)

  越为船战。吴王阖闾以问子胥,对曰:“夫船军之教,犹陆军之法也。大翼者,当陆军之车;小翼者,当轻车;突冒者,当冲车;楼船者,当行楼;车船者,当轻足骠骑。”越使范蠡人吴,徙其大舟。

  周昭王巡狩返。济汉。汉滨人以胶胶舟,王至中流,胶液,王及祭公皆溺焉。

  秦始皇东游海上,遣徐市等求蓬莱不死叶,船交海中。又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

  汉韩信击魏王豹,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度军。

  伍被论吴王伐江陵之木以为船。

  武帝欲伐南粤,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甲为下濑将军,各将船十万人。

  帝欲通南夷。唐蒙上书曰:“南越王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莫若通夜郎道,浮船群柯,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

  帝遣严助浮海救东粤,淮南王安上书谏曰:“前时南海王反,击之。会天暑多雨,楼船卒水居,击棹未战,而疾死者过半。”

  朱买臣为会稽太守,受诏到郡洽楼船。

  公孙述聚兵蜀中,作十层楼船。

  元帝欲御楼船。薛广德谏,上不说。张猛进曰:“乘船危,就桥安,圣上不乘危。”上遂从桥。

  李催、郭汜之乱,白波将军李乐欲令车驾御船,杨彪以为河道险恶,乃使乐夜渡其舟。上与公卿步出,同济者才数十人。

  刘备使关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备斜趣汉津,适与船值,共至夏口。

  周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载荻苇居前,同时发火,风猛火烈,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皆尽。

  孙权舟船整肃。曹操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击马超,军皆先渡。许褚扶操上船,船工中矢死。褚左手举马鞍蔽操,右手刺船得渡。

  黄祖横两蒙冲夹守沔口,吴军不能前;董袭乘大舸突入断绁,蒙冲横流,大兵遂进。

  吴将军贺齐所乘船,雕刻丹镂,曰盖绛瞻,蒙冲门舰,望之若山。

  王浚大作舟舰,别驾何攀曰:“屯兵五六百人,不能猝办,后者未成,前者已腐。宜召诸郡兵合万余人造之,岁终可成。”浚欲先上须报。攀曰:“朝廷猝闻召万兵,必不听,不如辄召,设或见却,功夫已成,势不得止。”

  王浚既克西陵,起火巴山。陶春谓吴主曰:“蜀船皆小,得二万兵乘大船以战,自足破之。”众未合,浚方舟百里,鼓噪入石城。

  孙楚遗孙皓书曰:“国家整器械,兴造舟楫,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