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一段大岗 六一五 无
第廿二段黄角 三二九九 无
第廿三段横档 三二七 无
以上第九区合共 正户二万一千五百一十七户 附户二十五户
  连上第一区至第九区,共二百四十七段,合共正户一十七万九千九百一十一户,附户四千九百六十四户,此最近调查之确数也。


香山乡土志七

氏族

  邑城仁厚坊黄族,其先江西筠州人。始祖元,西台御史,宪昭以直谏安置广州,卒于途。子从简留家南海,从东莞伯何真起兵,官至宣慰司副使。四世温德繇,广州右卫徙隶香山守御,卒葬东郭大北山。子泗,遂家香山。泗次子长乐县知县。畿,徙家会城。承宣里今双门底。八世至文谷公佐,生三子,分三房,国初长房一支迁回香山,二支、三支仍居会城,由宪昭至今传二十一世。

  泗三子珩,居香山,别为一支。由宪昭至今传二十一世,族丁仅百余,然邑城数诗书世胄未能或之先也。

黄梁都南门乡赵族,始祖怿夫,江西鄱阳人。宋端平元年任本县令,有惠政,卒于官。子时鏦淳祐十年进士,宋末避乱至此,子孙寓籍焉。三世祖平冈迁居大赤坎为一支。明永乐初,六世祖光太再迁大沥岐。景泰时,七世祖晴峰始择居南门,分四大房。现一十七传,丁口三千五百余。

  得能都张家边黄族,始祖阳,始兴人,任前山寨守备,明嘉靖时剿寇阵亡。次子万福葬其衣冠于老户头山,遂迁居此。

  良都员峰曾族,始祖昌垣,原籍顺德,本朝始徙居员峰。

榄都麦族,隋上柱国铁杖之后。其十六世孙必达自南雄保昌迁邑之黄旗角。十九世元俊,元至治间又迁小榄,至今传二十三四代。

  得都库涌陈族,始祖文龙。子天觉,宋绍兴八年试宏词科,赐进士第,家文顺乡仁山下。建城后徙库涌,子姓复分支陵冈暨隆都水塘头、冈背。现二十八传,合四乡丁口约三千余。

  谨案乡贤列传,苍梧太守陈临子孙蕃盛,播于岭徼,而鄂州通判梁杞传称,海曲族望陈梁二家。天觉为开县之贤,文顺前属东莞,即今县城,徙库涌者长子彦也。陈族支派最多,俗有米碎陈,箩糠糖李之谣。天觉裔孙颐录谱略云:原籍珠玑巷,疑有误。

  良都沙涌马族,始迁祖曰驿、曰驳,其曾祖端公宋南渡令新会,家于会城金紫街。子持国、孙晞骥俱郡守乡贤。驿、驳奉所生母林氏徙沙涌。五传至宋侍郎南宝,饷军殉国。元军欲屠潮居里,族众徙匿,明兴始复故土,侨寓张家边塘,遂家焉。现二十八传,三乡丁口约二千余。

  仁都麻洲徐族,入粤始祖祖光,原籍江西赣州府瑞金县,元季宦游广州。至闰甫徙香山。越三世伯良,都察院都事,祀乡贤。五世曰观,未冠成进士,历仕刑部郎,壮岁归隐大石之阳。曰常,知玉山县,有循声。曰统、曰桢,皆岁荐,里人颜其闾曰:南州,即徐屋街。子孙蕃衍,析居员峰、三灶等处。现二十一传,南州派约一千二百余人。

  仁都麻洲李族,先世居南雄珠玑里,宋李避乱来广州,至新会。咸淳七年,始迁祖桂窗徙居香山仁山下。次子梦熊赘入黄旗都,遂家黄角。孙昌泰分支四都、岐山、小隐、大环、隆都、沙堋下。五世翠柏等居城南麻州。厥弟愚庵、纳斋居莲峰下堑头街。子姓分支库涌、板桥、羊寮等处,合麻洲、黄角、岐山、堑头四派丁口约七千余。

  谨按:《麻洲李氏家谱?南来岁月考》,援榄都麦氏及新会莲边里麦氏两谱,南海洗氏谱云:为胡贵嫔事,珠玑巷九十七家于咸淳九年二月起程抵冈州,五月至香山,遂分居各属。《东莞英村罗氏谱》并载:绍定元年,批发路引,乃理宗朝苏妃事,南雄府印发冈州批判,至今犹存县衙。则南来似应以绍定为实,而麦谱并云:随流先至香山大良角,即今黄角,盖宋自南渡以来朝政不纲,辽金逼处,中原氏族流离播迁;又虑南雄地当要冲,定遭兵燹,挈家来广,不仅避妃乱已也。至《广东新语》云:河南祥符县有珠玑巷,南渡诸臣随驾入岭,至止南雄,不忘所,自号所居为珠玑巷。又云:巷在南雄州城东门外,原名敬宗门,表孝义,因避敬宗庙号,易名珠玑。广属氏族至自珠玑巷者,居其大半;而路引先罗麦李黄,仅九十七家,惟麦谱称并亲眷附行者甚众,南迁之议,发起于珠玑巷,故统而言之欤?事远年湮,传闻异词。近人《珠玑巷种族考》犹数典者所宜研究也。

  隆都刘族,始迁祖汝贤,父仲敏,宋宣和进士,官南雄刺史,侨寓珠玑,避兵至广。子三人汝贤居次。绍兴末徙邑东乡土瓜岭。六传后开于族山谿角,析居邑城东南、龙聚环、涌头、寮后、龙眼树涌、坑口墟、北台、葫芦棚、湖洲脚、沙坪下、龙塘、库涌、新村。现二十七传,丁口万余人。齐东、古鹤等乡别有派。龙头环派原籍南雄,乃昭武将军刘禘当,明洪武初随军入广,家于榄都,仍隶军籍,历八传分支石岐、大墩、龙头环等处,丁口亦二千余人。

  良都长洲黄族,始迁祖献,字文宪。先世闽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