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街、院前、东乡有普济院,以养民之疯疾者。横屿、前屿,各有教堂一所。
    二十余年前,洋人恒于冬初至冬至止,租东较场驰马赛胜,约两日余,舆马游人往来不绝,贸易盛旺。村人转以为利,而惜其迁往他处。民之贫困,此亦可见。
    竹屿村有东野竹林书院,宋时建。朱子避伪学禁,讲学于此,有丹井一,虽大旱仍水膏肥美。又有文光塔,已圯,山下为元遗臣韩准墓。准值明兵入,以丧礼自处,不屈焉。
    东野犹画书院,明万历间建。翁正春、叶向高互主讲席,各有楹联,今尚存,其曰犹画者,以书院坐落之区,如一幅画图焉。
    竹林精舍,明人谢肇淛、邓原岳、曹学佺、林宏衍、陈荐夫、徐熥、徐等七人咏吟之所,时称为竹林后七贤,且建祠祀之,并以名书院曰“东野竹林”。中楹联最富,多邓氏子姓为之,地方大吏与视学使者间亦书匾焉。
    左有竹林草堂,明提学邓原岳读书处,徐有诗纪之。又有且静坐斋,明邓布衣定读书处,书“静坐澄心”四字,兼有楹联尚存。近周方伯莲尝书“且静坐斋”四字悬焉。更有犹画山馆,枕经精舍、竹林胜境、犹画庵、耕隐庵、西楼、敦厚斋、畏庵、鼎阳精舍,皆里人邓氏别业最著于明代者也。
    竹林有八景,皆朱子命名,里人明御史邓秉修各系以诗。竹林崇拜有拿公祠,神姓卜,名浚,明邵武拿口人,舍生拯合乡之命,乡人立庙祀之。入国朝尤显灵异。列圣褒封赐额,与守土大吏之书匾致敬,辉煌于庙宇焉。旁有英烈王祠,神康姓,保裔名,宋节度使,死契丹之难,明代倭寇为乱,戚少保继光督兵征剿,神示灵异,封英烈。入我朝,祈晴祷雨尤应验。岁春秋,与拿公祠皆由督抚致祭。此外有竹林书院、名师祠、祀朱子并陈北山、翁兆震、叶台山三先生。有笃行斋,则祀明邓氏之名宦者。别有竹林毓麟宫,乡贤邓公祠、春秋由闽县与福州府儒学致祭,此祀典之祠宇,例应备列之者。
    坊表最著者曰“礼经奥义”,旌邓迁、邓庭贞也。“父子贤良”旌邓迁、邓原岳也。“兄弟孝友”旌邓应斗、邓应轸也。
    右东山区为里六有半,易俗、遂胜、孝义、归善、崇贤,双溪,又割鼓山里之半附焉。为图十四有半,为村八十四。岳前、岳后、朝天桥、河塍、台头、东浦下、清贵、梅边、文星、三角地、横屿、洋头、山重、竹屿、坊兜、东山、洋下、园中、上屯、梅桥、坛下、湖下、上古、池边、湖尾、溪口、横坂、上埔、下上埔、山尾、下山尾、项头、上墩、苔井、陈洋、前岐、溪尾、蒲岭、李园、石门、水头、前屿、后屿、叶宅、松屿、半洋、荷宅、黄坂、凤坂、徐厝墩、石浦、小桥、湖尾、砌池、小坂、连宅、临庄、后浦、后浦前、大坂、茶焙、潘墩、樟林、前溪、后溪、登场、湖塘、秀岭、牛犁湾、古岭、南洋、彭田、溪尾、茶洋、洋里、洲坑、上洋、阮洋、山兜、牛里、萧湾、上埼、中埼、下埼。
  

地形略二(诸山)
  

   诸 山城内山 东门外山 南门外山  城内九山闽辖者六,曰越、曰于、曰冶、曰嵩、曰芝、曰罗。九山之谚云:“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  越王山 旧隶侯官,后归本境。在城内之北。无诸玩琴石、饮马池、张浚绝学寮俱在此。其东南支峰曰屏山,北麓半蟠城外,为龙腰山。又有马牧山者,则山之西麓,入侯官界。山巅跨城有危楼,曰样楼。故亦名样楼山。南有火药库。库有井曰北库泉。龙腰亦有冽泉,为龙舌泉。蔡忠惠题以“苔泉”。又有水源,接东湖之坝,与潮汐通。越山旧有书院,已改侯官学堂。
  九仙山 旧曰九日山,今称于山。有二十四奇《闽书》作三十奇。在城内东南,倚城隅,其支峰为鳌峰。旧有书院,先易校士馆,旋增以师范传习所附于其侧,今撤,改法政学堂。
    乌石山 即道山,最名胜。在城西南,为侯官之山,非本境。以上为三山现。
    冶 山 古名泉山。在布政廨东北,旧贡院西南。盖越王山之分支也。北有天泉池宋薛弼泉山堂在焉。左为欧冶池。池畔即山东麓,曰将军山。上有九曲池,下称毬场、典船营、樽山。将军山之西,曰城隍山,其右侧环峰亭。诸古岭迤南,则名越墓山,有越墓。俗呼王墓,不知为东越何王墓?
    丁戊山 亦呼嵩山,又名中山。取中央而稍近南之义,盖亦九仙远支,逾河复出之一阜也。旧有嵩岳观,王闽古迹也,又有嵩山书院,久废,丁戊山房亦圮,抚署已改作陆军学堂。
    闽 山 或以玉尺山为闽山,有篆可考。或又谓闽山庙,有闽山在井中。盖乌石之支麓,起伏蜿蜒,越河而成此丘,亦侯官域内小山也,非本境。以上为三山藏。
    芝 山 旁有开元寺,废为工艺厂。旧生芝草,故名。庙曰芝涧。亦越王山之一支,其东隅名灵山。在龙山巷内,“龙”即“灵”之讹。一曰大云。今入郑主事奇峰园。
    罗 山 有法海寺。在九仙山下,即其支麓耳。
    钟 山 东达明河,西帅庙河。有大中寺“大中”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