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嬍,可从颛孙师进补之例。仲淹能于戎马倥偬之际,导大儒张载以中庸。中庸之表章自仲淹始,才气犹在涑水之上。一则万历间国子学录张养蒙之议,林放、蘧瑗之不必改祀于乡,张载之父应比例于周、程、朱,蔡元定之宜祀于两庑也。其言不见传记。不及门而从祀者,不止林放、伯玉;况一探本超乎时尚、一出处合乎圣人,则从祀正合圣意。周辅成既得比例珦、松,则张载之父自应比例辅成。而蔡元定精诣卓识,早闻性道,今从祀启圣,似以沈之故而崇报其父,非所以彰元定之贤。一则天启间御史董翼之议,孔子追封不宜仅及其父也。其言防叔(孔子曾祖初徒居于鲁者)、伯夏(孔子祖)宜与叔梁纥一体追封崇祀。就启圣祠仿同堂异室之例,或并称启圣公而别以世次、或并称公而酌定二谥以别于启圣崇报,孔子之礼庶乎其备。而当嘉靖间,有永丰训导罗恢者,亦言:孔门从祀,当以道学论。「论语」记有若之言四,皆有裨世教云云。愚窃以南宫适之在圣门,既嘉其言行而娶以兄子,又称其君子尚德;其贤实非宰我、冉有所及。今纵不必退宰我、冉有于两庑之列,亦何不可升南宫、有若于朱子才上?度亦子朱子所心喜也。仲淹以名教乐地,引张载当仁宗朝数请兴学校、本行实,于是诏天下州县皆立学,行科举法。宋一代道学之盛,实始于此。故先儒论宋朝人物,以仲淹为第一。其宜从祀,抑又何疑!濂、洛、关、闽阐发性与天道无余蕴,所学同出一源。今功令特以性理取士,周、程、朱均得退崇其父,岂宜于载而独缺典?孔子大圣,推恩宜不与诸贤同。且推恩臣下,尚荣施三世,岂于圣人而独靳?至于蘧伯玉、林放之不必改祀,蔡元定之宜祀两庑诸如此论,皆确有至理可行;绝非好奇立异以新人耳目者可同日而语也。

  明伦堂:在文庙右。乾隆十七年,知县吴士元重建。堂前左为福德祠、右为斋宿所;余仪门、头门各如制。

  朱子祠:在明伦堂后。乾隆十一年,知县吕锺琇建(按县有琉矿水渡税一所,废为香灯费)。

  名宦嗣:在大成门左。乾隆十七年,知县吴士元重建(内祀阙。按府治,名宦祀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福建总督范承谟、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福建总督姚启圣、太子少保靖海将军靖海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江西观察使前台湾府知府蒋毓英、广东分巡高廉罗道前台湾府知府靳治扬、福建巡抚赠礼部尚书前分巡台厦道台湾县知县陈璸、台湾府海防同知洪一栋、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南澳镇总兵官蓝廷珍、分巡台厦道陈大辇等共十人。应依制创设虔祀)。

  乡贤祠:在大成门右。乾隆十七年,知县吴士元重建(内祀阙。按旧有忠义孝悌祠一座,今移建县城北厢)。

  教谕宅:在明伦堂侧(旧在崇圣祠右)。乾隆十一年,知县吕钟琇移建。

  训导宅:在崇圣祠侧。乾隆十七年,知县吴士元新建。

  (附)入学额数

  康熙二十五年题定:岁进文、武童各十二名,科进文童十二名,拨入府学无成额。廪膳十名,增广如之;岁贡二年贡一人。雍正元年待恩广额一次,加进五名。乾隆元年特恩广额一次,名数如前。

  附录

  「旧志」:取上之制,明以前额无可稽矣。明初设廪膳,府学定为四十人、县学定为二十人;后复添设增广附学。明季间,大约科、岁每学各取进一百零名。国朝顺治四年,定大学四十名、中学三十名、小学十二名;先科考、后岁考。十五年,岁考复定府学二十名,大县学十五名,中县学十二名,小县学四、五名。十八年,科、岁考并为一次。康熙九年,复定府学二十名,大县学十五名,中县学十二名,小县学七、八名。十二年,仍行科、岁两试,先岁考、后科考。十八年,又改定科、岁各取进四名。至二十年科考,再定科、岁各十五名;其大、小学额数依康熙九年例,遂为定制。其廪额:府学廪膳已成材生员四十名,增广未成材同;大县学、中县学廪膳二十名,增广同;小县学廪膳十六名,增广十二名。康熙二十三年置凤山县,二十五年题定照内地中县学之例,岁、科两考各取进文生员十二名。廪生减内地之半,定为十名;增广同。重洋远隔,学使难以亲临。照陕西延安、广东道州之例。以台厦琼兼理学政;各项册务,附福建学臣解部。

  顺治九年,命礼部刊刻卧碑文于学宫之左,晓示生员: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其廪膳,设学院、学道、学官以教之。各衙门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条开于后:

  一、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

  一、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臣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留心。

  一、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常宜思省。

  一、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