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曰为其敝也为其僭而散也夫敝而弗理则废僭而弗正散而弗统则赘矣而何俟于今日曰先年都宪婺源潘公倡之于始也若东岩之徐公北郭之刘公初亭之程公迓潘公之雅而肆之成也秘閟也久矣今始出焉中丞西溪任公稽而振之也率若属而订裁焉考前意也萃轩薛君括而润色之读辽志有文焉可验也核而信严而辨博而有要有是哉体之娴也复得内翰龚云冈引序于端黄门吴龙津绎精于后噫众美具三长萃矣以成则其志也岂易视哉故张平子西京赋作之三十年岂不为益信矣乎今志更于累岁成于数手而萃轩终之迹若戾而艰倍之其纪实昭后以备小史之遗为国家鸣盛则过之矣余也滥竽按事聿观厥成项涉末见安得不历厥载而详述乎后之览者兴焉亦将有征于吾言嘉靖丁酉岁十二月朔日赐同进士出身文林郎巡按山东监察御史古澶史褒善谨跋
  分校生员毕 鹤  鲁宗儒  宜 宽
  朱贡  李逊  邵文爵
  舒镒  赵继儒  李永兹
  曹福  张文羽  屈守贞
  戢儒  王澜  傅良弼
  孙荆玉  余尚贡  刘百之
  督誊录指挥佟学    乡试武举毛旺
  督刊梓千户邹杰
  辽东志

  ○日本翻刻辽东志序

  辽东志明任洛等所重修于征辽东事实盖为不可少之书焉而殆无传本余家幸藏之因翻刻以公诸世方今治化休明施及满洲则考其山川形势知人物事迹风俗物产及古今之沿革不可谓之非急务也斯书详而核典而要体例得宜统贯秩然有足资检核者印刷成弁一言于卷首大正元年十月侯爵前田利为识

  例言

  例言

  一辽东清祖发迹之地方今东西史家颇驻意焉而记其事者世鲜专书此所以翻刻本书也
  一本书原本往往有纰缪然无异版可校今以二十一史及全辽志等反复勘正之其不可勘正者姑仍旧焉
  一原本系明代撰着事涉明帝者例皆阙字今悉改之又第一卷第五十七张缺而无别本可补今据全辽志补之盖两志门目不同细勘前后始得补之云
  一原本今大路道三所藏后归吾松云公尊经阁道三名玄鉴叙从五位下任典药助庆元间有良医之称云爰志其所由
  一君山稻叶君颇精辽事请作本书解题附于后
  校者识

  ●辽东志解题

  日本稻叶嵓吉撰辽东志者明代之辽东地志也书凡九卷附图一卷初次编纂于正统八年 【公历一千四百四十三年】 据是年辽东都指挥佥事毕恭所撰序文谓本书之资料盖先采访于永乐中既将正本进呈恭复欲取其稿本而刊行之其事未果迟至弘治元年 【公历一千四百八十八年】 始为刊行其时为刊行大明一统志后六年也此次刊本或于毕恭原稿略有修改然大体仍据旧稿并命名曰辽东志主其事者为巡按御史陈宽及辽阳副总兵韩斌嘉靖八年 【公历一千五百二十九年】 复事修改至十六年告成此为第二次刊本即本书也嘉靖四十四年 【公历一千五百六十五年】 刊行之全辽志凡六卷大抵以本书 【按即第二次刊本】 为蓝本而增以嘉靖十六年以后之事迹命名虽异实即辽东志第三次刊本也
  细检本书之所取材盖于各代史志罕见征引夫周礼史记可置弗论而考证辽东故实之书之成于金元时代者如辽东行部志元一统志鸭绿江行部志诸书固不可以一二数而本书所甄录者与此诸书皆渺不相涉卷一山川篇虽录有与元一统志相同之文亦殆自大明一统志迻录而来校以本书卷首所列引用书目仅有大明一统志而无元一统志可知其不诬也明代辽东都司案牍图籍原所具备事无巨细胥经注载是故编纂本书纯采明代之数据而已是固不必取材于前代也而其纪载之详亦由于此不足怪已惟本书记载域外之事亦如彼其详者何哉毕恭之言曰辽东乃东北之雄藩实国家之重镇爰自永乐中上遣使谕本司纂修图志乃即钦承上命谨集进呈惟稿是存斯集乃国朝之盛典藩维之伟绩可秘乎哉观于此语岂非当其事者秉朝廷兴王之运以采访所得辑为此本之明证欤以愚考览所得本书进呈初稿盖为编纂大明一统志而设惜乎一统志所采过简竟遗却本书之大半而不载也
  自正统纪元 【公历一千四百三十六年】 以降迄编次本书之前明代用兵辽东失事最多兀良哈者辽东北部之蒙古族也一称三卫其渐次饮马于潢水之南当亦在正统之初维时泰宁之酋又联姻于也先可汗遂致辽东西部直当劲敌女直及野人又扰于东边而本书适成于此边衅骚然之日此读者所应留意者也愚以为毕恭之作斯篇非徒讴歌国家一统之盛而已盖欲使辽东守土之吏谂知辽地之实情以期于吏治边防有所取资也毕恭为前屯卫人全辽志载其略传曰
  毕恭字以谦前屯卫籍其先山东济宁人巡抚王公荐恭有文武才由百户举升流官佥事图上方略开设迤西边堡墙壕增置烽堠兵威大振虏人畏服晋署都指挥奉敕守备宁前地方在任五年边鄙宁谧寻推掌都司事抚士卒革奸弊广屯田兴学校平讼理至今称之所著有辽城吟稿以疾卒上遣官谕祭翰林学士卢陵陈循为撰神道碑
  观此可知恭盖终其身以经营辽左自任全辽志边防篇云国初毕恭守辽东始践山河因编木为垣久之乃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