阝津南渡,赴弘农以拒之。隋义宁元年,置豆阝津关。贞观初,废关置津,是也。

  弘农涧在县治西。会崤渑诸水,北入于河。汉兴平二年,李亻等乱长安,杨奉、董承奉帝幸弘农。李亻、郭汜兵追乘舆,大战于弘农东涧,奉等大败,即是处也。又弘农渠,在故弘农县南七里。唐贞观元年,县令元伯武引水北流入城,居民便之。

  马牧泽在县西。《水经注》:桃林之塞,湖水出焉,其中多野马。《三秦记》:桃林塞在长安东四百里,若有军马经过,则牧华山,休息林下。马牧泽是矣。西魏大统三年,宇文泰袭高欢将窦泰于潼关,自小关出马牧泽,大破之。

  ○桃源宫在县城内。唐武德初置。又有上阳宫,隋初置于桃林县。唐贞观中,移置于湖城县。高宗又改置于东都禁苑。《一统志》云:上阳官,在废湖城县西北一里。

  函谷故关在县南十一里。秦置关于此。汉初设关校尉。武帝移关于新安,以故关置弘农县。文颖曰:秦关在弘农衡岭。师古曰:今桃林县有洪氵留涧水,即古所谓函谷。其水北流入河,夹河之岸,尚有旧关余迹。荀卿子曰秦有松柏之塞,谓函谷关也。《史记》:齐王二十六年,与韩魏共攻秦,至函谷,军焉。又汉元年,沛公入秦。或说沛公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兵。项羽欲入关,关门闭,羽怒,攻破函谷关,遂至戏。刘宋元嘉二十七年,薛安都等攻魏陕城,别将鲁元保自函谷关驰赴之。皆谓此也。《志》云:关旁有望气、鸡鸣二台遗址,以老聃、田文而传。望气台,亦曰尹喜台,即关令尹喜候得老子处、唐天宝初言得符宝处也。今详陕西重险潼关。

  洪关在县西南四十里。《水经注》:门水东北历峡,谓之鸿关水。水东有城,即关亭也。水西有堡,谓之鸿关堡。宋元嘉末,遣雍州刺史臧质伐魏,质遣柳元景等进据洪关,即鸿关矣。○虢略关,《志》云:在县南百里。元至元八年,废虢略州,并废虢略县,置巡司于此。今因之。又火烧关,在县东南百余里,接永宁县界,山溪险恶。县西南又有辘轳关,接陕西洛南县界,至为险阻。

  {艹务}乡在县西南五十里。后汉初,赤眉入长安,至弘农,更始遣将拒之,赤眉败更始将苏茂于枯枞山下,又败李松于{艹务}乡,转北至湖城,是也。{艹务},莫老反。《续汉志》弘农有{艹务}乡。○桃林驿,在今县治西,明初置。

  阌乡县州西一百三十里。西至陕西华阴县百十里,北至山西芮城县□□里,东北至山西解州□□里。汉湖城县之阌乡也。西魏大统四年,魏主自洛还关中,留阌乡。后周置湖城县。隋开皇十六年,改置阌乡,移治今所。大业初,属河南郡。唐属虢州。宋太平兴国三年,改属陕州。今城周四里,编户二十五里。

  ○湖城县东四十里。秦曰湖关。王稽载范雎入秦,至湖关,即此。汉置胡县,属京兆尹。武帝建元元年,更名湖县,以黄帝鼎湖而名。邓禹从关中还洛阳,自河北渡,至湖,邀冯异共攻赤眉处也。建武十五年,改属弘农郡。晋因之。惠帝末,东海王越等遣兵迎帝于关中,河间王使其党彭随等拒之于湖,败走,东兵遂西入关。太元十七年,河南太守杨期军于湖城,击苻登将窦冲于华阴,走之。隆安初,姚兴寇湖城,弘农、华山二郡皆降于兴。后魏县废而城存。魏主修避高欢,西奔关中,至湖城。隋义宁二年,复置,曰胡城,属虢州。乾元初,改为太平县。大历四年,复故。宋太平兴国三年,属陕州。熙宁四年,省入灵宝。元丰元年,复置。金因之。元至元二年,省入阌乡。废城中有汉武帝鼎湖宫。刘句曰:隋大业三年,于湖城县西一里置弘农县,寻随郡移治于弘农川云。

  盘豆城在县西南二十里。西魏大统三年,宇文泰使于谨为前锋,攻盘豆,拔之,进克弘农。其东为皇天原。隋大业九年,杨玄感攻东都不克,将西图关中,至阌乡,隋兵追及之于皇天原。玄感上盘豆,布陈亘五十里,且战且行,一日三败处也。

  ○夸父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山海经》:夸父之山,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广回三百里。《十三州记》:弘农桃丘聚,即桃林也。晋灼曰:在阌乡南谷中。周武王放牛于桃林之野,谓此。《志》云:自灵宝西至潼关,皆曰桃林塞。《寰宇记》:夸父山,一名秦山。谚曰:秦为头,虢为尾。与太华相连,中有大谷关。○荆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志》云:山下有铸鼎原,即轩辕采首阳之铜铸鼎处云。又有阌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县以此名。

  皇天原在县西。《水经注》:玉涧水南出玉溪,北流径皇天原西。周固《记》:阌山东首上平博,方可里余,三面壁立,高千许仞。汉世祭天于其上,名之曰皇天原。原上有汉武思子台,又有全鸠涧水出南山,北径皇天原东。《隋志》阌乡县有玉涧、全鸠涧,一经县城西,一经县城东,皆北注于河。胡氏曰:皇天原之西有盘豆城,盘豆之西有董杜原。隋杨玄感自阌乡而西,追兵及之于皇天原,玄感上盘豆,又败走董杜原是也。《志》云:董杜原,在县西四十里。

  ○黄河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