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东有柳泉驿。唐制,三十里一驿。史朝义部将执史思明于鹿桥驿,囚之于柳泉,既而杀之。《志》云:今宜阳县西三十里有柳泉,即置驿之所。又金门桥,在县南,以金门山而名。

  新安县府西七十里。北至怀庆府济原县百四十里,西至渑池县九十里,南至宜阳县六十里,西南至永宁县百六十里,西北至山西垣县百四十里。战国时西周地。秦曰新安。汉置县,属弘农郡。晋属河南郡,后魏太和十二年,置新安郡。十九年罢为县。天平初复置郡。周置中州,寻废。隋初郡废。开皇十六年,置州于此。仁寿四年,州废,又废新安入东垣县。大业初,复为新安县,属河南郡。义宁二年,仍置新安郡。唐初,复置州。贞观初,移州治渑池县,新安改属洛州。后因之。今县城周三里有奇,编户十八里。

  ○新安城在今县西。《括地志》:秦新安故城,在今渑池县东十二里。项羽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盖在其地。是后东徙。后汉建武二年,赤眉自三辅引而东,帝遣军分屯宜阳、新安,以要其还路。晋永宁二年,河间王举兵长安,罪状齐王ぁ,遣其将张方趣洛阳,军新安。大宁二年,石勒将石生击斩刘曜、河南太守尹平于新安。东魏天平四年,魏独孤信取新安,逼洛阳。隋义宁初,刘文静等出潼关,克弘农郡,遂克新安以西。唐为州治。武德二年,王世充围州,刺史任瑰拒却之,是也。

  东垣城在县东。晋太元十一年,苻丕败奔东垣,谋袭洛阳,晋将冯该自陕邀击,斩之,即此。元熙元年,时刘裕将篡,宗室多逃亡在河南,司马道恭自东垣帅三千人屯金墉城西。《宋志》:晋末,河南领东垣、函二县。魏收《志》新安郡有东垣县。《隋志》:仁寿四年,废新安入东垣。大业初,改东垣曰新安。唐武德初,仍置东垣县,属州。四年省。

  八关城在县东北。后汉灵帝中平元年,以黄巾乱,京师震动,置八关都尉。杜佑曰:函谷为八关之首,故此城总名八关城。○白起城,在县西三十里。相传白起尝屯兵于此,因名。

  ○缺门山在县西三十里。一名扼山。山阜不相接者里余,水经其间。唐乾元二年,郭子仪自相州溃还,至河阳,军中相惊,又奔缺门,即此。时有缺门营,以山名也。开元八年,契丹寇营州,发关中卒援之,宿缺门,营水上。夜半,山水暴至,万余人皆溺死。○慕容山,在县治后,相传慕容垂尝屯兵于此。又青要山,在县治西北三里,一名强山,或谓之密山,豪水出焉。

  八特阪在县东。《水经注》:涧水经新安县东南,东北流,经函谷东阪东,谓之八特阪。晋大宁三年,石虎与刘曜将刘岳相持于石梁,曜自将救岳,虎率骑逆战,刘曜将刘黑大破虎将石聪于八特阪,是也。

  ○水在城南。自渑池县流入,又东合涧水,入洛阳县界。《水经注》:水出弘农渑池县,又东径新安故城南,又东径千秋亭,又东径缺门山。是也。○涧水,亦自渑池县流入,径县东而合水。

  慈涧县东三十里。《水经注》:少水出新安南山中,控引众流,积以成川,东流注于,世谓之慈涧。隋大业九年,杨玄感围东都,分兵守慈涧道。唐武德三年,罗士信围慈涧,王世充使其子玄应救之,败却。是年,世民讨王世充,士信将兵围慈涧,既而世民自新安进至慈涧,世充拔慈涧之戍归洛阳,是也。又有皂涧,在县东三里,注于水。

  ○函谷新关在县东二里。汉元鼎三年,楼船将军杨仆数有战功,耻为关外人,上书乞以家财东徙关,武帝为徙于此。三国魏正始元年,关废。周主邕保定五年,以函谷关城为通洛防,置中州,镇函谷。《郡县志》:新安县城,本名通洛城,周武帝将东讨,令尉迟纲筑此以临齐境。《志》云:今县治西有函谷关驿。又县西八里为义昌递运所,县东三十里为慈涧递运所。

  硖石堡在县东四十里。《水经注》:水自新安故城东经千秋亭南,其亭垒石为垣,世谓之城也。又东经雍谷溪,回岫萦纡,石路阻峡,故有硖石之称。唐武德四年,罗士信讨王世充,拔其峡石堡,是也。

  渑池县在府西百六十里。西至陕州百三十里,西北至山西平陆县五十里,东南至宜阳县百三十里,北至山西垣曲县百二十里。本韩地,后属秦。汉景帝中〔元〕二年,置县,属弘农郡,以县在崤渑间,故名。曹魏徙治蠡城。晋因之,仍属弘农郡。后魏置渑池郡。后周置河南郡。大象中,废郡,以县属洛州。隋因之,寻移治大坞城。义宁二年,属宜阳郡。唐初,属州。贞观初,移州治焉。三年,又移县治双桥,即今治也。显庆初,州废,县属洛州。宋属河南府。金置韶州。元至元八年,省州,复为县。明因之。今县城周八里有奇,编户二十八里。

  ○渑池城在县西南。自曹魏以后,县徙治不一。隋移治大坞城,即此城也。其秦汉时故城,亦在今县西。张仪说赵:秦有敝甲凋兵,军于渑池。秦二世二年,章邯追败陈涉将周文,文走次渑池。后汉中平末,董卓为何进所召,军至渑池。初平二年,董卓为孙坚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