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置梧城县,属琅邪郡。后汉废。后魏时,于故吾阝城置平昌郡。北齐郡废,改置琅邪县。隋初因之,属密州。大业初,改为吾阝城县。唐武德初废。《志》云:吾阝城盖在吾山下。又瓶城,与吾阝城相近。《志》云:汉武封淄川靖王子成为瓶侯,即此。

  ○乍山县东北四十里。其形乍然高耸,金人置寨于此。宋建炎三年,张邵使金,至潍州,与金将挞览抗礼,金人执邵送密州,囚于乍山寨。又峡山,在县东四十里,以两山夹峙而名。

  吾阝山县西南六十里。四面险绝,其上宽平,约数百里,有古城遗址,即吾阝城也。中有池,伏琛以为汶水所出。又淇山,亦在县西南六十里,旁有淇河。○金鞒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形肖鞍鞒。其相接者有太平、凤凰两山。

  牟山县西南十五里。山北有故城,即牟乡城也,隋因置牟山县。其相联络者有洪陀山,山多巨石,Лヴ高耸。又峰山,在县西南三十里,三峰高峙。又有土山相连。○望高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山形突兀,远视高耸。《志》云:县西南八十里有长城岭,以长城故址而名。

  ○汶水县北三里。《志》云:汶水出沂山百丈崖,循山东麓北流,经吾阝山,又北径县东北,至淳于故城西,又东北合于潍水。《齐乘》曰:齐有三汶,入济之汶见《禹贡》,入潍之汶见《汉书》,入沂之汶见《水经》。此则入潍之汶也。

  潍水县东五十里。源出莒州箕屋山,东北达诸城县界,又东北径高密县北入县境,又东北径淳于故城东,又东北合于汶水。复东北流,径潍县、昌邑界,东北入海。《禹贡》:潍、淄其道。《周·职方》:其浸卢、潍。《左传》:襄十八年,晋侯伐齐,东侵及潍南,及沂。汉初,韩信伐齐,破楚将龙且于潍水。隋大业九年,齐郡丞张须陀击群贼于潍水上,败之。俗亦呼为淮水,传讹也。《汉志》:潍水过郡三,谓城阳、琅邪、北海也,行五百三十里入海,为青州浸。○浯水,在县东四十里。《汉志》:浯水出琅邪灵门壶山,盖自莒州北流入县界,又东北注于潍水。

  荆水在县南。源出县西南七十里荆山中,东北流经平昌故城东,又东北注于潍水。《三齐略记》:桓公堰浯水南入荆水,灌田数万顷。今尚有余堰及稻田遗畛存焉。又淇水,出淇山,亦流入于荆水。

  雹泉县南四十里。自石罅中涌出,绵绵不绝,东流入潍水。又沸泉在县西四十里,泉出如沸,东流合城西之灵河,又东亦入于潍水。又县西七十里有温泉,以四时皆温而名。

  ○渠丘亭县西南十里。春秋时,莒子朱居渠丘。《左传》:成八年,晋侯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池上。九年,楚子重自陈伐莒,围渠丘。渠丘城恶,众溃奔莒,莒城亦恶。楚围莒,莒溃,楚遂入郓。郓,亦莒别邑,所谓浃辰之间,楚克其三都者也。杜预曰:渠丘,邑名,亦谓之蘧里。

  防亭在县西南。杜预曰:平昌西南有防亭,莒邑也。《左传》: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此即防邑云。

  诸城县府东南二百八十里。东北至莱州府三百里,东至莱州府胶州百八十里。春秋时鲁诸邑。汉置东武县,为琅邪郡治,高帝封功臣郭蒙为侯邑。后汉属琅邪国。晋属城阳国。刘宋属平昌郡。后魏属高密郡。永安二年,置胶州,治东武县,亦为高密郡治。隋开皇初,郡废。五年,改胶州为密州。八年,又改县为诸城县。大业初,又改州为高密郡,县仍为郡治。唐初,复为密州治。天宝初,亦曰高密郡。乾元初复故。宋因之,亦曰安化军。金元时,皆为密州治。明初省密州县改今属。县旧为南北二土城,洪武四年修葺,合为一,周九里。编户百八十里。

  ○古诸城县西南三十里。《志》云:在石屋山东北,潍水之南。《春秋》:庄二十九年,城诸及防。文十二年,季孙行父城诸及郓。汉置诸县,属琅邪郡。晋属城阳国。太康末,属东莞郡。刘宋、后魏因之。北齐省县入东武。隋改东武为诸城。《城邑考》:今县有南北二城。南城,汉所筑东武县城也,有四门,即秦汉亦为琅邪郡附郭县。《水经注》潍水过东武县故城西北,是也。北城,后魏永安二年,分东武为胶州所筑,但有东西二门,撤东武北垣而合之。隋于旧北门之址,更券一门,谓之双门。旧《经》东武,因冈为城,周三十里。防城,见费县。

  姑幕城县西四十里。古蒲姑氏国。汉置姑幕县,属琅邪郡。武帝封郝炎为众利侯,食邑于姑幕,是也。后汉初,莒人逄安等起兵从樊崇攻莒,不下,转掠至姑幕,遂入青州。晋仍为姑幕县,属城阳郡。宋省。后魏永安二年,复置,并置东武郡于此。后齐郡县俱省。《寰宇记》:莒州东北百六十里有姑幕故城,在密州境内,盖与莒州接界。又昆山城,在县西南六十里。昆山,西汉琅邪郡属县也,元帝封城阳荒王子光为侯邑。后汉省。又县西南七十里有析泉废县,亦汉琅邪属县,元帝封城阳荒王子根为侯邑。《志》云:析泉即涓水也,出县北,东北流经县东入潍。后汉县省。

  横城县东南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