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出陡阳关,进薄小西门,遂克之,即此。又白塔关,在州西四十里,又西五里有含山关。

  夹山关州北五十五里有夹山铺,两山壁立,耸峭夹道,山口崎岖,与滁州接界,为南北咽喉,明正德中,巨寇刘六等犯境,州同知薛渭野垒石置寨于此,以控守要害。今寨废,而石垣尚存,亦名渭野关。○岁丰镇,在州西四十里,又州北七十里有青阳镇。

  杨荷桥旧《志》云:在州东南二十里。晋咸宁六年,王浑等分道伐吴,出历阳,吴主使张悌迎战。悌渡江,围浑部将张乔于杨荷,乔以众降,进与晋将周浚战于版桥。乔自后击悌,悌败死。版桥,在杨荷北也。或曰今州北四十里有杨桥,即古之杨荷,恐误。

  祁门驿州西四十里。旧《志》云:洪武十五年,设祁门马驿于此。弘治五年,迁入含山县西门内,万历中裁。又当利马驿,旧在州南二十里,洪武十五年设,初名新河口驿。十六年,改曰当利,徙置于城南横江门外。

  含山县州西六十里。西南至无为州百二十里,西至无为州巢县六十里,北至滁州全椒县百里。汉历阳县地。东晋侨置龙亢县,属历阳郡。宋、齐及梁因之。后周大象初省。唐武德六年,改置含山县。八年废。长安四年,复置武寿县。神龙初,仍改曰含山,属和州。宋因之。旧无城,正德七年新筑,周三里,编户十七里。

  ○龙亢城县南四十里。本汉沛郡属县。东晋侨置于此。南北朝因之。后废。《志》云:县西三十里有晋王城。晋太元中,苻坚侵晋,以姚苌为先锋,晋筑城于此御之。今清溪东有土城数十丈,其外十余里有姚苌村,即故晋王城矣。或曰县西四十里界首铺有小山,形势稍峻,城当置于此。

  ○大岘山县东北十三里。一名赤焰山。又小岘山在县北二十里,一名昭关,稍西曰城山,两山屹峙,为庐濠往来冲要。俱见前名山岘山。

  含山县西二十里。山势雄峻,众山列峙,势若吞含,唐因以名县。○褒禅山,在县北十五里,旧名华山。又北三里曰华阳山,亦名兰陵山。俱有泉洞之胜。又牛头山,在县北三十里。山产煤,明正德中,居民采以为业。

  梅山县东南五里。山多梅树,俗传曹操行军,指梅林以止军士渴处也。唐天宝中,改曰栖隐山。其相近者曰龙角山,有两峰尖耸,因名。○桑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麻湖之源出于此。山多野桑,因名。或曰:秦始皇设仓于此,亦名仓山,又讹为苍山。山势峻拔,延袤十余里,中有龙池。南宋时有双山寨,居民保聚于此,又苍山之讹也。

  石门山县南二十里。两山夹峙,石壁峭立如门,有谷道十里,商旅皆往来其中。○龙洞山,在县西南五十里。洞深邃,泉流不竭,下流为鲁桥涧,通铜城闸,入于江。又太湖山,在县南七十里,旧有湖,岁久湮废。山奇峰十余,削立秀挺,状如列戟。又南十里,曰白石山,岩洞颇胜。《洞天记》:山周回七十里,为第二十一洞天,唐天宝六载,更名祷应山,山盖与无为州接界,白石水出焉。《水经注》:白石山水西经李鹊城,西南注栅水,李鹊城亦在县境云。

  濡须山县西南七十五里,与巢县七宝山对峙。濡须水出其间,即东关口也。详见前重险东关。○仙踪山,在县北五十里仙踪镇,即黄山也,与合肥巢县接界,一名金庭山。详见庐州府黄山。

  ○濡须水县西南七十里。自巢湖东流,经亚父山,出东关口,为海子口河,又东南经黄洛河、运漕河,过新裕口,至栅江口,注于大江,一名天河。《志》云:县南八十里有新裕港。港口昔有孝妇居此,因名新妇港,后讹为新裕。流合濡须,同为栅江,故栅口亦兼新妇口之称。亚父山,见巢县居巢城注。

  三叉河县南八十里。其水西通巢湖,东通大江,北通铜城闸,因名。《志》云:天河经流合海子口,黄洛河、运漕河,迤逦经此。又铜城闸别流南出,汇为一河,东合裕溪河,入于大江,黄洛河亦自巢县流入境,又运漕河,《志》云:在县南八十里,梁敬帝初,齐人谋侵建康,运粮于此。今县南九十里有运漕镇,以河名也。

  县河县南一里。一名观音桥河。县西北诸山涧之水,会流至城西二里,合清江断涧,其流始大,可以通舟。又东至和州新河口入大江,议者欲凿此河,上通巢湖,以溉田通商。或又以河通,则县且为江湖之冲,遂不果。○清溪河,在县西三十里清溪镇,受县西南诸山涧水,西流经巢县亚父山,入天河,繇裕溪入大江。

  马跑泉县北十五里,即昭关泉。繇县西清江断涧入县河。俗传伍子胥过昭关,马跑泉出,此其遗迹云。宋绍兴末,张浚于昭关筑城,置水柜以遏金人,即此泉也。

  ○东关县西南七十里濡须坞之北,与无为州巢县接界。其地峻险,周围皆石,三国时,为戍守重地。详重险东关。

  昭关县北十里小岘山西。崎岖险仄,拒守于此,可以当庐濠之冲。《志》云:县西四十里有斗阳关,山势巍然峻绝,中开一径,其北属含山,南属巢县。

  尉子桥县北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