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里,上多流人,煮盐为业。梁承圣初,侯景败走,自沪渎下海,欲向蒙山,其下羊鲲谋诛之,因景昼寝,语舟师直向京口,至胡逗洲,景觉,大惊,为鲲所杀。蒙山,见山东费县。逗,一作豆。

  ○海陵监州东北百二十里。宋为西溪盐仓,州产盐,因置监于此,以司其利。明鹾使分司于泰州者,驻西溪东北之东台场,所辖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丁溪、草堰、少海、角斜、拼茶寺场,谓之中十场,皆分列于州东及兴化、如皋之境,而西溪镇为商贾辏集之道。今有西溪镇巡司,在州东北百二十里。又宁乡巡司,在州北六十里。○拼茶场,在州东百十里,有寨,又东三十里即大海矣。又丁溪场闸,在州东北百四十里,又北三十八里为白驹闸,皆接兴化县界。

  樊汊镇州西北八十里,与高邮、江都分界。《志》云:州境有史家庄、灰廓村与樊汊镇三处,俱为巨盗窟穴。又秦潼镇,在州东北六十里,州北十八里为港口镇,皆滨运河。

  如皋县州东南百四十里,东南至通州百四十里,西至泰兴县百里。汉海陵县地。东晋安帝始置今县,属海陵郡。宋、齐因之。隋省。唐为海陵县之如皋镇。南唐复升为县,属泰州。今城周五里,编户四十二里。

  ○宁海废县在县东北。晋安帝置县,属山阳郡,寻属海陵郡。宋、齐及梁因之。隋属扬州,以如皋县并入。唐又省县入海陵。○临江废县,在县南,亦晋安帝时置,初属山阳郡,寻属海陵郡。宋齐因之。后周并入宁海县。

  ○摩诃山县南百二十里大江中。水势湍激,亦曰虾蟆山。今江岸崩圮,山去岸五十余里。《志》云:县北五十里有高阜,谓之浦岸,东西长五十里,相传古海岸也。又有平阜,在县南江宁乡,东西延亘六十里,相传即古江岸地,肥腴宜五谷。

  会盟原县东十里。相传吴楚会盟处。考春秋之世,吴楚始终无盟会事,《春秋传》哀十二年,卫侯会吴于郧,公及卫侯、宋皇瑗盟。杜预曰:郧,发阳也。海陵县东南有发繇口,县本海陵地,当即此原矣。

  ○大江在县南六十里。昔时东接通州,西接泰兴。今县西南与靖江县接界。

  运河在县城北。自泰州海安镇,东南流经县北三十里之立发口,南至城北,又东四十里经白丁堰镇,又东南三十里至白蒲镇,而接通州运河。○龙游河,在县东南六十里。相传龙过成河,有九十九湾,北接运河,南通扬子江。又小溪河,在县城西北,东接运河,西通泰兴县。

  高阳荡县东南八十里。西接运河,东通海,旧名祥符湖。又县东北百二十里丰利场,有郑公滩。宋富郑公判扬州,备海寇以战舰每为海涛所坏,因凿此滩以避之,且习水战于其中。又有汊河,亦在丰利场,南通运河,北抵海。

  掘港在县东百三十里。西通运盐河,东抵海,有掘港营堡,并置巡司于此。《志》云:掘港营距海洋五十里,三面环海,其北接于美舍寨,寨在东台场海口。又南至石港寨,寨在掘港西南六十里,接通州界。○天生港,在县西,南通江,东通白蒲汊,旧有盐盗,设石庄巡司于县南六十里,以戍守之。

  ○丁堰镇县东四十里。嘉靖中,倭贼尝犯此。又县东百里有马塘场,又东三十里为角斜寨,北通泰州角斜河,因名。○安民营,在县南江中沙洲上。嘉靖中,置为防御之所。

  白蒲镇县东南七十里,又六十里至通州。本宋之白蒲堰。绍兴四年,毁堰以拒金人。明嘉靖三十八年,倭寇江北,分数道入犯。抚臣李遂驰至如皋,与贼遇于白蒲,勒兵不战,贼益进,遂策之曰:贼分道入,过如皋,必合,合则道有三:一自泰州通天长、凤阳,犯皇陵;一自黄桥逼瓜、仪,摇南都梗漕;若自富安场而东,海滨荒凉,掳掠无所得,至庙湾绝矣。乃吾得地时也。于是部诸将防遏,毋令得过天长、瓜、仪,而分兵缀贼后,贼果走庙湾,击平之。《志》云:通州有独山巡司,今移置于白蒲镇。又西场巡司,在县北三十里。余见上。○曹家堡,在县北,又东北有潘庄,皆嘉靖中官军败倭贼处。

  附见:

  泰州守御千户所在州城内。洪武中置,属扬州卫。

  通州府东四百里,东至海百三十里,西南至常州府靖江县九十里,南渡江至苏州府常熟县百二十里,西北至泰州二百七十五里。

  春秋时吴地。汉属临淮郡。后汉属广陵郡。晋末属海陵郡。宋、齐因之。隋属江都郡,唐属扬州。后周置静海军,寻改通州。宋初,改为崇州以州兼。辖崇明镇,因名,寻复为通州政和七年,赐郡名曰静海。元初,曰通州路,寻复为州,属扬州路。明初仍为州,以州治静海县省入编户百七十里,领县一。今仍曰通州,所领海门县一,圮于海。

  州据江海之会,繇此历三吴,问两越,或出东海,动燕齐,亦南北之喉吭矣。周显德五年,取其地,始通吴越之路,命名通州,良有以哉!

  ○静海废县今州治。本海陵县地。南唐始置静海都镇制置院,后周升为静海军,寻改为通州,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