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府城东,盖总会之所也。○周家桥,在府东南百四十里,南临大江,西接庙港,为控扼要地,有官兵屯驻。又东有口岸巡司,入泰兴县界。《志》云:县有万寿巡司,在县东四十里,归仁巡司在县东百二十五里,上官桥巡司在县西北八十里,瓜洲巡司在县南四十五里。邵伯巡司、邵伯驿河泊所,俱在县北四十五里。

  白土戍在府西。宋大明三年,竟陵王诞举兵广陵,诏沈庆之讨之,虑诞奔魏,使庆之断其走路,庆之营白土,去城十八里。又进军新亭逼之,新亭盖在蜀冈上。○挞扒店,在府西。宋淳初,蒙古入滁、和诸州,淮东将邓淳等战于扬州之挞扒店,却之。

  桑里在府城西南二十里。宋大明三年,沈庆之攻广陵,宋主命为三烽于桑里,克外城,举一烽,克内城,举两烽,擒刘诞,举三烽,是也。又丁村,在府北。宋德二年,扬州围久食尽,州将姜才闻高邮运米将至,出步骑与元军战于丁村,溃还。

  山光寺在府城北。唐光启三年,毕师铎戍高邮,还袭广陵,军于此。宋乾道三年,淮东提举徐子寅请开湾头港口,至镇西山光寺前桥头,以通运道,是也。又禅智寺,在府东十五里,隋故宫也。寺前有桥,跨官河上。杨吴时,徐知训与主演泛舟浊河,继又赏花禅智寺,浊河即官河矣。○蕃观,在旧城东南隅。五代以前,在城外,谓之后土庙,俗所谓琼花观也。唐中和二年,妖人吕用之说高骈崇大其庙,极江南工材之选。一名唐昌观,后废,明正统间重建。

  仪真县府西七十五里,西南渡江至江宁府六十里,西北至泗州天长县百二十里,东南渡江至江宁府句容县九十里。汉江都县地。唐扬子县地,地名白沙。五代属永贞县。后唐同光二年,吴杨溥如白沙观楼船,更命白沙曰迎銮镇。宋乾德二年,升为建安军。大中祥符六年,改真州。政和七年,赐郡名曰仪真。元至元中,曰真州路,寻复为真州,隶扬州路。明初改仪真县,以州治扬子县省入,今城周九里有奇,编户十四里。

  ○扬子废县旧城在县东南十五里。《九域志》:扬子县东至扬州六十里,渡江而南,至金陵亦六十里。隋末,杜伏威尝置戍守于此。永淳元年,始分江都置扬子县。至德二载,永王作乱,军丹阳,淮南采访使李成式讨之,别将李铣军于杨子,是也。大历以后,盐铁转运使置巡院于此,有留后官掌之。广明初,淮南帅高骈奏改扬子院留后为发运使。五代南唐改为永贞县。宋太平兴国中,复曰扬子。大中、祥符六年,置真州,始移扬子为附郭县。建炎初,升为扬子军。四年,复为县。绍兴十年,又升军。明年,复故。元仍为扬子县。明初省。○左安城,在县西二十里,地多山溪,旁有崇丘,道出六合,盖旧时戍守处也。

  ○城子山县北六里。山形如城。魏文帝筑乐游台,立马赋诗于此。又焦家山,在县东北五里。宋开禧二年,金人寇真州。总辖唐决陈公塘水被真东北境,敌登焦家山望之,知不可越,引退。○方山,在县西三十里,其岭四面平正。唐于此屯军,置方山府。其并峙者曰横山,高广与方山相埒,二山俱接六合县境。又有鸦山,在县西四十里,以两峰相对而名。唐光启中,蔡州贼将孙儒尝屯于此,寨址犹存,俗谓之奶山,亦与方山鼎峙。

  小铜山县西北二十五里。《寰宇记》谓之大铜山,又有小铜山在其东麓。宋时淮南鼓铸,莫盛于真州。城内旧有广陵、丹阳二监,盖以大小铜山产铜也。又旧有冶官,置于小铜山西北五里。

  瓜步山县西四十七里,与六合县接界处也。又有小帆山,在瓜步东,矗起大江中,一名石帆山。《志》云:蜀冈上自六合县来,至小帆山入境,绵亘数十里,达于江都云。又赤岸山,《志》云:在县西三十里,今俱详见六合县。○灵岩山在县西七十里,山岭高峻,界仪真、六合三县间,为远近之望。

  ○扬子江在城南。《通释》:真州东行五十里至瓜洲,以达镇江,西行亦五十里至瓜埠,以达建康。今县南有上江、下江、旧江三口,上江口去下江口一里,下江口与江心天宁洲相对,其东十五里为旧江口,有旧江口巡司,西北至县十里,与江心新洲相对,皆为沿江戍守处。《江防考》:县南十里为天宁洲,近大江南岸,元末康茂才结寨处也。县东南五里为新洲,与天宁洲相映带,洲渚纡回,汊港环错,并为江洋要害。县东南四十里曰高资港,亦近江南岸,有巡司西至天宁洲三十里,东至丹徒巡司七十里。明建文四年,靖难兵克仪真,立营于高资港,是也。又有何家港,在县东二十里,为北岸要口,东至江都花园港十五里,西至旧江口十里,繇京口度此登岸,则东走瓜洲,西入仪真,北达扬子桥,皆为径易,故防守尤切。

  运河在县治西南。迤东行四十里,过乌塔沟,入江都县界。县东南二里,旧有江口堰,即宋之真阳堰。天圣二年,修水闸易堰,人以为利。宣和三年,真州守李琮言:州乃外江纲运要口,运河浅涩,每不能速发,按南岸有泄水斗门八,去江不满一里,欲开斗门,河身去江十丈,筑软坝引江潮入河以助运。从之。绍兴四年毁,寻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