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十五里。又堡西北四十里,有刘不老山。北六十里,有偏头山。西北七十里,有野鸡山,以山多雉也。《志》云:堡西七十三里,又有玉石沟山,迫近大边,为扼要之地。

  ○东河在堡东。自独石云州东南流,经古北口,为通州白河上源。○西河,在堡西五里。又西十里,有温泉流合焉。东流分为二,一从西北入城,一从城南流合于东河。宋咸平三年,契丹主隆绪如赤城,浴于汤泉。或曰即温泉也。一云:堡西南六十里有赤城汤,自龙门山根涌出,北流成池。其水暴热,傍有冷泉。相传此为汤泉云。

  ○镇宁堡在堡西北四十里,当赤城、马营二边之冲。弘治十一年筑,万历十五年增修,周二里有奇。堡去边密迩,惟东面邻山,西南北皆平地,距东西二栅口不过十余里。有擒胡等边墩,为最冲。边外光头嵯、小庄窠、野鸡川等处,皆通大举,悉为驻牧之地。《边防考》:赤城、镇宁,俱属上北路管辖。

  云州堡镇东北二百十里。本望云川地,契丹常为游猎之所。辽主贤初建潜邸于此,其后号为御庄。寻置望云县,属奉圣州。金因之。元置云州治焉。至元二年,废县存州。明初改置云州驿。宣德五年,于河西大路筑城置戍。正统末,陷没。景泰初,收复。五年,增置新军千户所。隆庆二年,展筑堡城,周三里有奇。堡当南北通衢。堡北五里,曰龙门口、岐路西直马营,东北直独石、镇安,为冲要之处。今设云州堡城守营。

  ○白城堡东北百里。金世宗雍纳凉之所也。又章宗生于此。又有黑城,在白城西南九十里。○长城,在堡北。《地志》:望云县有古长城。

  ○龙门山堡东北五里。两山石壁对峙,高数百尺,望之若门,塞外诸水,皆出于此。亦曰龙门峡。《辽志》:龙门县有龙门山,徼外诸河及沙漠潦水,皆经其下。雨则俄顷水逾十仞,晴则清浅可涉,塞北控扼之冲也。宋宝元初,契丹主宗真如龙门山。即此。又有东猫儿峪,在龙门峡北十里。○金阁山,在堡西南十五里,有游仙峪、长春洞,称名胜云。《志》云:堡东北四十里,有棋盘山,峰峦高峻,人罕能陟,其顶平正,因名。又拂云堆,在堡北四里。又北里许,有舍身崖。

  ○滦河堡北六十里。自宣府西境之炭山东北流经此,入废桓州界。《一统志》:滦河发源炭山,乱泉四注,合为此河。详见大川滦河。

  龙门川堡东北五里。合独石、红山二水,从龙门峡南流,下流合于白河。

  金莲川堡东北百里。川产黄花,状若芙蕖,因名。金主雍大定六年,至望云,将如金莲川,不果。十二年,如金莲川纳凉,后数至焉。元主忽必烈为诸王时,总治漠南,开府金莲川。即此地也。

  鸳鸯泊堡西北百余里,周八十里。其水停积不流,自辽金以来,为飞放之所。宋宣和四年,金人自泽州袭辽主于鸳鸯泺,辽主走云中。五年,女真完颜至儒州,寻至鸳鸯泺。即此。泽州,今大宁废惠州也。

  ○镇安堡在金莲川东。成化八年筑,正德六年、万历十五年皆增修,周二里有奇。堡重峦叠嶂,四面皆山。东逼两河口,径通边外。山岭高峻,北骑乘之而下,势若建瓴。阑入内地,堡辄被困。且两河口外,林木丛杂,侦尤难。其三间屋、轴舻湾诸处,俱北人驻牧,防御不易。《边防考》:云州、镇安二堡,俱上北路管辖。嘉靖二十七年,敌入宣、大塞,督臣翁万达策其必趋镇安堡,遣将赵卿备之。敌佯攻独石,卿违命驰援。敌遂趣长安岭,掠隆庆、永宁堡。盖控扼要地矣。

  牙头寨在堡北。元置,今废。明初,华云龙出云州,袭破元兵于牙头寨。即此地也。

  马营堡镇东北二百六十八里。元为云州之大猫儿峪。宣德七年创筑。正统八年增修,十四年陷没。景泰初收复。隆庆初增修,周六里有奇。分管大边百七十余里,二边四十里有奇。其威远等墩,为最冲。边外三道沟等处,即其驻牧处。《边防考》:马营、独石、长安岭,为宣府北路之险。叶盛言:马营、独石不弃,则六师何以陷土木?是也。

  ○冠帽山在堡城西北隅。《志》云:堡两角枕山,而西面更为险隘。然三面平川,敌登山俯瞰,城中患无遁形,守御为艰也。《志》云:堡北二里有纱帽山,即冠帽山矣。○鹤山,在堡东二里,上多桧柏,一望森然,俗名东山。又堡东五十里,有雷山,山高峻,下多积雪坚冰。

  红山堡东南二十里。山高险,石色多赤。下有红泉,东流合大河,入龙门峡。又桦岭,在堡北五十里,以多产桦木而名。又苍崖,在堡南二十里,上有飞泉。

  ○滦河在堡南。自宣府流入境,与云州堡分界。正统十四年,敌围马营三日,据河断流,营中无水,遂陷。○神泉,在堡北三里。池方一亩,其水迸出,转流成河,东流合于滦河。

  ○松树堡在马营之西。嘉靖二十五年筑,万历二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堡一望平川,无险可倚,距二边营盘道、梁栅口,不过十里。近堡有孤山、双沟、磨天岭等处,俱要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