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为清苑县,属襄国郡。后魏时废。魏收《志》:任县有苑乡城。是也。

  渚乡城县西南二十七里。本汉之张县,属广平国。后汉县省,俗谓之渚乡城。晋永嘉末,幽州刺史王浚遣兵及辽西鲜卑段疾、陆眷等,攻石勒于襄国,屯于渚阳,即此城也。城在泽渚之阳,故又曰渚阳。

  ○龙冈山在县南。《志》云:其山冈脊横亘,东西长二十里。盖西山之脉蜿蜒于郡北,与石井、鹿城诸冈互相接续也。或曰此山旧在邢台县境内,故隋以名县。

  ○澧河县东十五里。自南和县合漳河以及群川,流入县境,水势曼衍,颇有涨溢之患。又东北入隆平县之大陆泽。元初,郭守敬言:澧河东过任县,失其故道,淹没民田千余顷。若开修成河,其田即可耕种。因命有司浚导。明亦尝修治焉。

  蔡河在县治南。其上源即邢台县之达活河也。流至南和县西,会于氵氐水,复东北流入县境,谓之蔡河。又东注于澧河。

  内丘县府北五十五里,东北至赵州柏乡县六十里。汉置中丘县,属常山郡。后汉属赵国。晋因之。石赵尝置中丘郡于此。又改置赵安县。后魏复曰中丘。太和中,属南巨鹿郡。孝昌中,属南赵郡。隋改曰内丘,属邢州。唐初,改属赵州。贞观初,复属邢州。今城周四里有奇,编户十八里。

  ○中丘城在县东。汉县治此。魏收曰:晋废。太和二十一年,复置中丘县。今中丘故城是也。隋讳忠,因改曰内丘。唐因之。光化三年,朱全忠遣军攻幽、沧,李克用遣李嗣昭攻邢、以救之,败汴兵于内丘,又败汴兵于沙河,遂克州。五代汉乾末,契丹陷内丘,即今县治矣。

  ○青山县西二十里。《志》云:初亦名黑山,后周时始改曰青山。山冈陇绵延,与太行相接,为郡境之险。隋置青山县以此,唐曰青山口。详见邢台县之青山城。

  攫山县西北十二里。山峰岩错峙,势如搏攫,因名。砺水出于此。又鹊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昔扁鹊封此。又蓬山,在城西六十里。其相近者曰龙腾山,以山有骞举之势也。龙腾水出焉。○孤山,在县西北十七里,挺然独峙,旁无支阜。唐天宝中,赐名曰内丘山。《志》云:县西北十三里有夷仪岭,相传为诸侯会盟处。似误。

  ○氵氐水在县东南。自唐山、任县境内,西南流经县界,复折而东南,入南和县境。又沙沟水,在县西南,源出龙腾山,引而东,合于龙腾水。东北流入唐山县界,合于氵氐水。又砺水,源出攫山,其水可以砺刀剑,因名。亦曰砺沟水,一名渚水。下流入沙沟水。

  ○烧梁关在县西。旧为控扼之处。《晋书·地道记》中丘县有烧梁关。

  石门塞在县西北。《晋书·地道记》中丘县有石门塞。《纪胜》云:石门塞,邢州之险要也。晋时石勒遣石季龙进据石门,因取襄国。五代初,晋王存勖以张文礼之乱,自石门趣镇州,即此矣。《寰宇记》邢台县有石门山。《金人疆域图》因之,误也。中丘驿,在县治东南。又有递运所,在县治北。

  唐山县府东北九十里。北至赵州柏乡县三十五里,东至赵州隆平县五十里。汉置柏人县,属赵国。后汉及晋因之。后魏属赵郡。孝昌中,改属南赵郡。高齐改县曰柏仁。隋属邢州。唐武德初,置东龙州。四年,州废,改属赵州。贞观初,还属邢州。天宝初,改为尧山县。宋因之。熙宁六年,废。元初,复置。金人改县曰唐山,仍属邢州。元省入内丘县,寻复置。今城周三里有奇,编户一十四里。

  ○柏人城县西十二里。春秋时晋邑。哀四年,晋荀寅奔鲜虞,齐弦施会鲜虞,纳荀寅于柏人。五年,晋围柏人,拔之。《史记》:赵王迁元年,城柏人。汉因置柏人县。高祖八年,击韩王信,馀反寇。过赵,赵王张敖相贯高等,以帝数[1111]骂王,谋为乱。帝还过柏人,欲宿,心动,问县何名,曰柏人。帝曰: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光武初,破王郎将李育于柏人。晋建兴三年,石勒自襄国袭王浚于幽州,以火宵行至柏人。后魏主宏太和十八年,南巡谋迁都,群臣或请都邺。魏主曰:邺西有枉人山,东有列人县,北有柏人城,君子不饮盗泉,恶其名也。盖亦以柏人为迫人矣。皇甫谧曰:柏人城,尧所都。魏收《志》柏人县有柏人故城。或以为今治,即后魏时所迁矣。唐天宝初,改县曰尧山。景福初,李克用侵镇州帅王,合幽州兵拒克用于尧山。克用遣将李嗣昭击败之,即今县也。又柏乡城,在县东北十八里。魏收《志》柏人县有柏乡城。《城冢记》云:亦尧所筑也。

  ○尧山县西北八里。相传尧始封此,因名。其东麓一名宣务山,又名虚无山。《山经》:宣务山高一千八百五十丈,出文石,五色锦章。昔尧登此山,东瞻洪水,务访贤人,因名。○干言山,在县西北五里。《诗·卫风》:出宿于干,饮饯于言。《寰宇记》以为即此山也。《隋志》内丘县有干言山。《金志》亦云:山在内丘县。或曰:山延袤数十里,西接内丘县界。

  鹤度岭县西百七十里。《志》云:岭最高,惟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