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亦有灌溉之利。

  ○南关在府城东南昭潭冈下。又城北有北关。《志》云:府东南有开建寨。宋潘美讨南汉,克贺州,进次昭州,破开建寨,昭州刺史田行稠遁去,遂下昭州,是也。又白田镇,在府东南。宋皇四年,侬智高围广州,不克,引还,大将张忠邀击之于白田,败没,智高遂陷昭州。

  广运堡在府江东岸,北距府城六十里。即广运驿也。弘治中,以寇患,筑城于此,为守御之备。正德三年,城始就,为门一。又足滩堡,在府江东岸,距府城九十里。正德二年,置城于此,有门三,寻圮。万历三十年,复修筑。又水营,在府东百八十里。万历二年,筑城置戍,有门二。三城周皆不及一里。○团山堡,在府东十五里。其地有团山,因名。又鸡冠堡,在府西三十里。《里道记》:自堡西二十里至延宾江,江滨有下峒城,又二十五里即荔浦县也。又甑滩堡,在府南百三十里,与昭平县分界。

  大犭冲在府江西岸。西至荔浦县四十里,为分界处。犭犭童恒出没于此,因名。向设兵戍守。又田冲寨,亦在府江西岸,为要害处。万历中置戍。○榕津渡,在府东四十里,有榕津巡司。《志》云:榕津接富川、贺县界,为往来之要隘。又密山渡,在府北十五里;鸬鹚渡,在府北四十里,皆乐川津要处。

  昭潭驿在府城西。驿之东为递运所。《舆程记》:昭潭驿西北八十里为桂林府阳朔县之古祚驿,其南九十里为龙门驿,往来所经之道也。○白面村,在府北四十里,接阳朔县界。《郡志》府治本汉荔浦县之白面村,似未可据。

  恭城县府东北百里。北至全州灌阳县百十里。本平乐县地。隋末,萧铣始析置恭城县。唐因之,属昭州。今城周不及二里,编户一里。

  ○恭城旧城在县北。《宋志》:太平兴国初,徙县治于北乡龙渚市景,定五年复故。

  ○凤凰山县东三里。两峰开豁,中峰昂耸,如凤飞翔,县城旧在山下,成化十三年迁今治,地名黄牛冈。又东为五马山,有五峰亭立。又东里许为金芝岩,石室高朗。○燕子山,在县南一里,外峻,中稍宽,顶平,有石岩如燕窠然。其相近者曰狮子山。《志》云:县南二十里为三台山,有三峰叠翠。

  银殿山县东北八十里。常有白云覆其上,望之如宫阙。《元和志》谓之银帐山。有钟乳穴十二。又天梯山,在县东,内宽平,四面峭壁,无路可陟。○穿岩,在县西十五里。岩深邃,有溪从中出,通舟楫,一名太极岩。又龙岩,在县东,中宽平,状如殿宇。

  ○乐川在县西。自道州流入境,经县南入平乐县界。《志》云:县北七十里有平川江,南流合乐川,有平乐溪之名。东南六十里有南平江,其上源为白水、淘江,西流合于乐川。又西水江,源出县西北二十里之黄山,南入平乐县界合乐川。又上平江,源出全州灌阳县界,经银殿山,过镇峡关,东入乐川。○葛家溪,在县南。源出县东之北洞,西流入乐川。又高桥溪,出县西高堆岭,东流合西水江。县东又有官潭,出湖广永明县,南流九十里过县前,西合于乐川。

  ○镇峡关县北六十里。俗名龙虎关。与湖广永明县接界,临江倚山,称为要害。盖即永明县南之荆峡镇山也。又镇峡寨,在县东北八十里,置巡司戍守。○沙子铺,在县西南四十里,又四十里而达于府城。又复圣岭铺,在县东北四十里,即灌阳县界。

  站面寨在县东南。其北有淘江寨。《志》云:县有势江,源离县最近,叛犭横恶,与站面、淘江相匹。又县东北有黄泥、清水、赤口、毛塘等冲,皆距县百里,人迹罕至,为逋逃渊薮。又县北乡有燕子岭,在乐川东,与富、昭之花山、白冒等犭时有出没之虑。万历中,始渐驯伏。

  富川县府东北二百六十里。东至广东连州二百五十五里,东北至湖广江华县百三十里,北至永明县百四十里。汉置富川县,属苍梧郡。后汉因之。三国吴属临贺郡。晋以后因之。隋初,属贺州。大业初,州废,改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仍属贺州。天宝初,改为富水县,寻复故。宋因之。明洪武九年,改今属。城周不及四里,编户二里。

  ○富川故城在县西南钟山下。《志》云:汉元鼎四年,析临贺钟山地置富川县,后皆因之。明初,县仍旧治,而移钟山千户所于霭石山南,相距七十里。洪武十八年,征南将军韩观奏请筑城,迁县于今治,千户所附焉。万历三十七年,复因故址修筑,并浚濠为固。

  冯乘废县县东七十里。汉置县,属苍梧郡。三国吴属临贺郡。晋、宋以后因之。隋属永州。唐复属贺州。宋开宝四年,废入富川县。《志》云:冯乘废县,南去今贺县一百二十里,地名灵亭乡。亦见湖广江华县。

  ○霭石山县北一里。山高耸,四时尝有烟霭冒于峰顶,因名。又北一里曰兴云山,以云兴而雨至也。○朝冠山,在县东一里。其相接者曰马鞍山,马鞍之南为凤凰山,其下有云梯岭。《志》云:县西三里为屏山,以形如屏障也。其东一里曰独秀岩。又龙头山,在县南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