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江城依水为固。宋末马保静江,蒙古将阿里海牙攻之,不克,乃筑堰断大阳、小融二江以遏上流,决东南埭以涸其隍城,遂破。又明初遣兵围静江,杨屯北关,张彬屯西关,朱亮祖屯于象鼻山下,久之,不克。曰:彼所恃者,西城濠水耳。当先取闸口关,决其堤岸,破之必矣。于是遣将攻闸口关,杀守堤兵,决堤,濠水涸,因筑土堤五道近与城接,以通士卒,遂克其北门月城,又克北门水隘,复攻其西门。城中势蹙,乃降。盖旧皆引阳江为濠也。洪武九年,复浚城濠,导阳江,经西门外通宁远桥,分二流入于漓江。

  相思江府南五十里。其处有卧石山,江出其下。有相思埭,唐长寿初筑,分相思水使东西流,东流合漓江,西流合白石水,阔各十丈许。○南溪,在南溪山前。《志》云:漓江南流至斗鸡山,南溪之水自西南来,合弹丸溪入焉。又西有曲斗潭,回旋数曲,东流合于南溪,其合处亦名金莲港。又马溪,在府东四十里,下流合于漓江。

  西湖旧在府城西三里。环浸隐山六洞,阔七百余亩,胜概甲于一郡,久废。宋经略张维筑斗门,始复旧。今复湮为平畴矣。又白竹湖,在府城西南三十里官道西,阔百余亩,冬夏不涸。○龙池,在尧山下,颇为民利。岁久堙塞,宋张维重浚,以石之。

  灵陂府东北二十里。唐景龙中,桂州都督王堰水溉田处也。后废。宋乾道中,经略李浩即其地开营田,再筑此陂,随坏。淳熙中,经略詹仪之重修。今废。又朝宗渠,在府城北。宋治平中,知全州王祖道穿渠东接漓江,西入西湖,达阳江。其后,范成大、方信孺相继营缮。今湮。土人呼其地为朦胧桥。《志》云:城西旧有莲花、杉木两塘,宋时穿此引西湖水北接朝宗渠,为西北城濠。今故址犹存。

  湖塘府城东十五里。其相近又有龙塘。二塘相通,阔数百余亩,深十余丈。其旁又有润塘、耿塘,灌溉亦甚广。又沙塘在府城西十五里,石家塘在府南,俱利灌溉。

  回涛堤在府城东南。唐贞元十四年,筑以捍桂水。○訾家洲,在城东南漓水中。洲觜并漓山,先是訾家所居,因名。虽大水,洲尝如故,相传以为浮洲也。

  ○东关在府城东江门外。又有南、北两关,及府西南文昌门外之中关,皆近郊之捍卫也。又有河泊关,在府东南河泊所之东。○芦田市,在府南四十里,明初置巡司于此。又府西五十里有两江巡司。《会典》:旧有湘山渡巡司,今革。

  东江驿在府城北。又苏桥驿,在府西七十里。南亭驿,在府南七十里。《舆程记》:东江驿而东北,五十里为大龙驿,道出灵川县;苏桥驿而西南,四十五里为永福县之三里驿,西入柳州之道也。又桂川公馆,在府北二十五里,临桂、灵川二县适中之路,万历六年建。

  兴安县府东北百三十里。东至全州百二十里。汉始安县地。唐武德四年,析置临源县。大历三年,峒寇万重光诱桂林等县构逆,独临源不应,因改名全义。五代晋开运三年,湖南置溥州治此,又改县曰德昌。周广顺初,南汉仍曰全义县。宋初州废。太平兴国三年,避讳,改今名。城周三里有奇,编户二十里。

  ○全义城县西五十里。《志》云:旧县治此,今名全义坊。又有临源城,在县南乡廖仙井旁。唐武德初置县于此,遗址犹存。《通志》:县西五十里又有黄城,相传黄巢寇桂州,尝营垒于此。

  ○龙蟠山县东十五里。本名盘龙,唐天宝中改今名。山下石洞有门数重,《录异》谓之乳洞。斜贯一溪,名灵水溪。又阜源山,在县东五里,下有泉可溉田。《志》云:县东三里有全义山,唐因以名县。○凤鸣山,在县北三十七里。俗呼鸡爬山,宋淳熙间改今名。

  海阳山县南九十里,西南去灵川县九十里,盖境相接也。本名阳海山,俗曰海阳。湘、漓二水皆出于此。山下有岩幽胜,行数百步至水泉处,阔不盈尺,其深叵测。又龙山,在县南四十里,民居环绕。又金山,在县西南二十里,下有金坑,今废。

  临源岭县北三里。即越城岭也,亦曰始安峤。旧《志》:越王城,在湘水南五十里。《一统志》:越城岭西南有越王城。盖即越城岭之讹矣。详见前名山越城岭。○石康岭,在县西,周八十里,逶迤而东,绕出县后。其下源泉四出,灌田甚广。又盐砂岩,在县西六里,有砂与盐相似,鬻盐者多取以乱真。旧有盐沙寨巡司,今革。

  龙凤岩在县东。一名梓林洞。泉出岩中,灌田甚广。又草圣岩,在县西十五里,以唐僧云峤者善草书而名。岩之东有圆穴,一名月山。又西五里为白雪峰,特立渠江之侧,粲白如积雪而名。上岩深广,容百余人。○乳洞,县西南十里。洞有三:上曰飞霞,中曰驻云,下曰喷雷,宋人所名也。旋折而上,泉石奇胜。又西南里许有鸣玉洞,亦曰梵音洞,外狭中广,下滨灵渠。

  ○潞江县西北七里。源出犭洞中,流入界,分南北二陂,灌田万亩,又南入灵川县境而合于漓水。

  始安水在临源岭南。《水经注》:始安峤之阳,有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