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十里有植壁港,汇横山以南诸溪涧水而入海。沿植壁而南,有陈坑港,汇井尾埭、烽火埭、西湖诸水趣于海。《志》云:滨海之港以十余计。西南隅又有安海港,南安县境诸溪亦由此入于海。

  ○围头镇府南八十里。宋置宝盖寨。《志》云:宋淳熙十三年,于泉州城南十里置宝杯寨,城东十五里置法石寨。嘉定十一年,以海寇冲突,围头守臣真德秀移宝林兵戍围头,立寨曰宝盖,而以法石为重地是也。元寨废。明初徙永春县,陈岩巡司置于此,改今名。有城,周不及一里。洪武二十年筑。又乌浔巡司,在府东南九十里。旧置于安溪县大西坑,寻徙置此。有小城,亦洪武二十年筑。相近又有深沪巡司,元置于府南二十五里,曰港边巡司。洪武二十年,徙置于此,改今名,并筑城戍守。又祥芝巡司,在府东五十里,旧置于东南五十里之石湖镇。洪武二十年,改徙今处,并筑小城。

  安海镇府南二十里。古名弯海,宋初始改弯为安,曰安海市。西曰新市,东曰旧市。海舶至州,遣吏榷税于此,号石井津。建炎四年,置石井镇。绍兴二十六年,海寇奄至,镇官自镇西偏循东北筑土城,叠石为门备之。后圮。元置石井镇巡司于此。明初洪武二十年,徙巡司于同安县之东坑镇,仍为商民辏集处。嘉靖三十七年,以倭乱石拓城,周五里有奇,为门四,水关大小凡八,设官军戍守。亦曰安平镇。三十八年,倭寇两攻安平。四十三年,复自仙游来攻,皆不能陷。万历三十四年,移府通判驻此,为滨海要地。又府东南有石湖镇,亦曰石湖澳,滨海扼要处也。宋熙宁初,以石湖村为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四县陆路总要地,置寨戍守。后废。万历中,增筑石城,并设戍兵。○万安寨,在府东北洛阳桥傍,与惠安县分界处,嘉靖中置。府南六十里有潘径寨,洪武二十一年所置也。府东南又有吴山等十五寨,俱洪武中置。隶永宁卫。

  晋安驿府治西肃清门内。元曰清源站。明洪武九年改置驿,并设递运所于其东,以驿兼领。《志》云:府治西南有清源驿,元置,寻废。又府南二十里塘市有元置晋江税务,明洪武六年,徙于城西南,更为税课局。正统初省。十二年,复置。嘉靖十六年废。又有河泊所,洪武十四年,置于城南门外。嘉靖间,移置城内。○浔羡场,在县东南六十里。产盐。元置管勾司,后改司令司。洪武初,改为场。二十五年,又改设盐课司。相近又有洲场,亦元置,明改。

  洛阳桥府东北二十里,跨洛阳江上。一名万安桥,旧为万安渡,颇危险。宋庆历初,郡人陈宠始石作沉桥。皇五年,郡人王实等又倡为石桥,未就。会蔡襄守郡,慨然成之。累址于渊,立石为梁,酾水为四十七道,长三百六十丈,广丈有五尺。其后相继修葺,为往来通道。嘉靖三十七年,官军败倭于此。○石笋桥,在府西临漳门外,跨笋江上。宋皇初,创浮桥,名履坦。嘉间重修,改曰济民。元丰初修饰,曰通济。绍兴间,改作石桥。庆元中,又造二小石桥相续,以达临漳门。明宣德成化以后,屡经修治。嘉靖三十七八年,倭贼犯郡,往往啸聚于此。四十年,官兵断桥拒倭,久之复修筑。又顺济桥,在德济门外,宋嘉定四年建。一名新桥,元至元中及明成化七年以后,相继修筑,长百五十一丈,嘉靖三十八年,官兵御倭于此。又北为车桥,亦是时屡被焚劫处。

  安平桥在府西南石井镇。宋绍兴中建,酾水为三百六十二道,长八百余丈。相近又有东洋桥,亦绍兴中建,酾水二百四十二道,长四百三十二丈。又苏埭桥,在府东南十里。宋绍兴二十四年,创建大桥四,计二十三间。又于田塍径道造小桥百十四间,以通泥淖难行处,长二千三百余丈。○凤屿盘光桥,在府东北二十里。旧为石路,潮至不可行。宋宝中,建桥百六十间,长四百余丈。又府东南七十里有陈坑桥,宋淳熙初建,酾水百四十道,路八千余丈。又普利大通桥,在府南三十余里,宋绍兴十二年建,凡百十间,长三百丈。又有玉澜桥,在府东南四十里,跨海港千余丈。已上诸桥,自宋以来,历代修筑。

  法石寺府东五里。宋末,蒲寿康谋据郡降蒙古,少主至泉城北,不敢入城,驻跸于法石寺,即此。

  南安县府西十五里。东北至兴化府仙游县百七十里,西北至永春县百里。汉冶县地。三国吴置东安县,属建安郡。晋改曰晋安,属晋安郡。宋、齐因之。梁置南安郡为治。隋废郡,改县曰南安,初属泉州,后属建安郡。唐初置丰州于此。贞观初州废。圣历二年,为武荣州治,寻改泉州。开元中,州治晋江,县属焉。后因之。县无城,嘉靖中,备倭患,因石为城,复浚濠焉。今城周四里有奇,编户四十八里。

  ○九日山县西南二里。奥衍明秀,溪流演漾,峰峦映发,称为名胜。邑人九日登高于此,因名。山之冈脉,接晋江县界,峰岩泉石,其得名者以数十计。又莲花山,在县西北三里。耸峙平原中,岭开八石,如莲花然。登其巅,可尽一邑溪山之胜。县东北又有九峰山,九峰突起,上有西华岩。○雄山,在县南。山势高大,诸峰皆出其下,故名。县西南又有乌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