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府二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六百七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二千四百五十里,至京师四千八百三十里。

  《禹贡》扬州地。周闽越地。秦属闽中郡,汉属会稽郡。三国吴属建安郡,晋以后因之。隋属抚州。大业初,属临川郡。唐属建州。五代时,王闽因之。宋太平兴国四年,置邵武军。元曰邵武路。明为邵武府,领县四。今因之。

  府山川蜿蜒,田土平旷,居列郡之上游,作全闽之西户。自江右而入闽中者,下杉关,出樵川,势如建瓴矣。明初取闽中,亦道出于此,岂非攻守要地欤?

  邵武县附郭。汉冶县地。后汉末,为建安县地。三国吴始于此置昭武镇。永安三年,升昭武县,属建安郡。晋太康初,改曰邵武,避司马昭讳也。宋、齐、梁因之。隋平陈,郡县俱废。开皇十二年,复置邵武县,属抚州。唐武德七年,改属建州。五代晋天福初,王闽又改为昭武。开运二年,属于南唐,寻复曰邵武。宋为邵武军治。今编户百七十一里。

  ○乌坂城府治东三里。萧子开《建安记》:越王筑六城以拒汉,乌坂其一也。亦曰故县城。北倚山麓,南滨大溪。《志》云:今府城宋置军时所筑,本土城,周十里有奇,后废。元大德二年,因故址垒以陶甓,惟西南隅缩旧城一里。至正二十四年,复修筑,以砖石。明洪武初,修城浚濠。五年以后,相继营葺。永乐十四年大水,圮城之半,寻复修筑。今城周七里有奇。

  ○登高山在城西。一名熙春山。有三峰,旧谓之灵泉三峰。嵯峨耸峙,下瞰城。成化十二年,郡守冯孜上言,府城东北临大溪,西南穿小溪,东则三水合流而去,惟西南密迩熙春小山。宋时城郭东南北三面俱临溪,西则跨熙春,遇水泛涨,人得趋避。元人建城,不跨熙春,城濠南北与大溪接,遇水泛涨,溪入于濠,濠灌于城。永乐中,尝被其害。况熙春去城密迩,脱有贼寇凭据之,则城内虚实皆见,宜因宋城旧址为便,不果。山南有西塔山,一名金鳌峰,即三峰之一也。○樵岚山,在城西北十里,一名金莲峰,樵溪之水出焉。宋石正言、孙谔居此,亦名三谏山,俗谓之钟家岐。《名胜志》:城北有万峰山,以山据诸峰之会而名。其相属者曰苍山,旧名米仓山,曰石鼓山。相接者为莲花峰。又县东北有泉山,山麓谷口仅容单骑,循涧而入,深邃平旷,有田数顷,涧水曲折,山势环抱,谓之蒙谷,为近郊之胜。

  鸡鸣山府东二十里。宋开宝初,卢绛叛入闽,人不知避。夜半,忽山顶鸡鸣,人皆起而贼适至,遂得免害,因以名山。又三台山,在府东六十里,当邵武、建阳二县界,自武夷盘礴而来,上有三级如台,因名,亦名杨源山。府东百里又有龙山,山大而高,抵建阳书坊界。其东十里又有龙须山,山周三十里,接建阳、顺昌二县界。○白水山,在府东百二十里。山势高耸,上有瀑布悬流,凡数十丈,状如匹练。相对者曰九台山,亦有瀑布泉。

  七台山府东南百五十里,跨汀、延、邵三郡界。高二十余里,上有七台。又有洞,曰百花洞,泉石皆奇胜。又宝山,在府东百六十里,旧产铁矿。相接者曰东山,高亦百余丈。○纱笼山,在城东数里,群峰攒抱,中一峰独高而直。又云岩山,在府东四十里,高出群岫,俯瞰长川,上有岩,吞吐云气。又东四十里曰天池山,山高大而顶宽平,有池方广数亩,冬夏不涸。

  道峰山府东南八十五里。亦曰道人峰,当邵武、将乐、泰宁三县界。危峰峭拔,矗入霄汉。《寰宇记》:道人峰负长溪,面樵水,秀峙数十里外。其险处名罗汉岩,下临绝壑,山周围盖八十余里,幽泉怪石,不可胜纪。○南午山,在府南三十里。山有三峰,俱当午位,与郡治相对。一名叶寮山。相近为高れ山,上有风洞,深不可测,时有风出其中。旁有岭,路通泰宁县。又殊山,在府南百十里,双峰耸立,直插霄汉,亦名文笔山。其东为小殊山,视殊山虽小,而奇峻更胜。《志》云:府东南二十余里有浮潭山,三峰秀峙。东南八十里曰凌云山,高千三百余丈,仰逼霄汉。又府南九十里曰潮鱼山,亦有三峰鼎立。

  天马山府西北七十里。山势如马从空而下,一起一伏,周十五里。又龙湖山,在府西北百里。山势峻拔,深谷盘回。绝顶有湖,溉田三万余顷。一云山在府西五十里。又有象牙山,亦在府西北,接光泽县界。○云锦山,在府西南八十里。高峰环合,凡三十有六。又府东南四十余里有白鹤山,高峻如孤鹤冲天,一名天帝峰。

  刘师岭府南百二十里。路出建昌府,鸟道崎,绵亘六七里,人以为病,戏名愁思。宋上官端义募众道,行者便焉。又望州岭,在府西北七十里,高耸望见府城。又府西百余里有飞猿岭,以高险得名。○佥岭,在府东四十里,旧时夹道多松,亦名千松岭。又天湖岭,在府东南四十里,俱路出顺昌。又府东五十里有分水岭,岭水分流,东达建阳,西入邵武,相近有洪家岭。府东百余里又有吴师岭,皆路出建阳县,府东百六十里又有三望坳,路通将乐县。

  ○紫云溪在府城北。源出光泽县之西北二溪,合流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