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西北至邵武府泰宁县百二十里。汉建安县地。三国吴永安三年,析置将乐县,属建安郡。晋、宋以后因之,隋省。唐武德五年,析邵武县置将乐县,属抚州。七年省。垂拱四年,复置属建州。元和三年省,五年又置。五代晋天福八年,王延政升为镛州。开运三年,南唐复为将乐县,仍属建州。宋太平兴国四年,改属南剑州。元属延平路,至正间,以漳寇犯境,始筑土城。既而陈友定更加修筑,东南临溪,西北据山。明洪武初,为汀寇所毁,旋复修筑,以砖石。今城周三里有奇,编户六十七里。

  ○五马山县治西南。五峰森立,如马驰骤,城环其第五峰之巅。又西台山,在县治西,县之主山也。巍然高峙,其上平坦如台,亦名钟楼山,以形若巨钟也。五代置镛州,盖以山名。又县治后有钟翠山,其相连者曰含云山,即宋杨龟山读书处。○封山,在县北五里,其山高大,群峰环拱,为邑之镇。其支陇曰龟山,状如伏龟,蜿蜒于城左,即杨龟山归休处也。《志》云:龟山在城北三里。

  天阶山县南十五里。石磴Ю,高若升天。上有圣泉岩,山下有玉华、宝华、南华三洞,其中泉石罗列,奇诡万端,县称三华以此。而玉华之名尤著,旁又有小玉华、灵源诸洞。○翠帘山,在县南五里,苍翠高耸,如垂帘状。其巅亦曰天湖,三面峰环,中平而旷,有龙窟潴水,故名。稍东曰虎头岩,有石门自山下通山巅,明爽可居。县南四十里又有雪里山,接沙县界,由山麓辟径,盘折二十余里。

  九仙山县东二十余里。崇冈叠嶂,如龙翔凤翥,又如狮伏牛斗,为一邑最高处,夏无暑气,冬月常雪。旧传有九异人炼丹于此。又孔子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层峦矗起,屹立溪滨。○百丈山,在府西北百八十里,一名羊角晶,又名钩刀山。其山三面,南将乐,北邵武,西泰宁,皆悬崖绝壁,古木苍藤,郁然干云,有越王较猎台榭遗址。《通志》:山接江西南丰县界。

  藤岭县西二里。岭高峻,起伏萦回,旁多藤蔓,故名。又湛岭,在县西十八里。下有蛟湖,亦名蛟湖岭。岭道仅里许,极险峻,俯临大溪。又三崎岭,在县南二十里,陡峻,三崎顶有泉一泓。又亭岭,在县南三里,其顶崔嵬,难于行路,岭半旧有亭,为行人憩息之所。○五岐岭,在县东十五里。峻绝难跻,分为五岐。又铁场岭,在县南四十里,道险峻,凡五六里。《志》云,县北七十里有张源岭,岭路盘曲,凡十余里。又县东北百里有太灵峰,峰峦峭拔,树木阴翳,人迹罕到。又有凌霄峰,在县西南六十里,登峰顶可望建宁、归化、顺昌、泰宁四邑。

  ○大溪县城南。其正源自汀州府清流县流入境,别源自邵武府建宁、泰宁二县界入县境,至县城西南金溪潭合流,萦纡回绕,经县前折而东,至顺昌县会邵武溪,又东入南平县界,所谓西溪也。

  龙池溪在县北。源出泰宁县,流经张源岭,下流合诸溪涧水入大溪。又安福口溪,亦出泰宁及邵武县界,至县境合流,又南入于大溪。《志》云:县南又有竹洲溪、莫溪,俱自泰宁县界流入境。又有长溪,自汀州府宁化县来。下流俱入大溪。○池湖溪,在县南,源出汀州府归化县界,经铁岭下,汇诸溪涧水入大溪。

  将溪县西南五十里。其地有石牌场,溪源出焉。东北流,有滩曰将溪滩,有洲曰桥洲。桥洲之西,又有鳌洲,东北流,入于大溪。其相近者曰望江溪,亦出石牌场,流入大溪。又水口溪,在县南三十里,源出沙县之黄源岭,流入境,与诸溪合。又有汉村溪,出沙县及顺昌县界,至县南,合流为曹溪。又有小莫溪,亦出沙县界,俱北流入大溪。○桃源溪,在县南十里,亦曰桃源小溪,源出桃源氵祭。自氵祭而下,汇而为潭,亦曰西湖,一名野水,引流为溪,入于大溪。又濑口溪,在县东南三十五里,源出顺昌县界,有濑口滩。又黄坑口溪,亦自顺昌县界流入境,下流俱入于大溪。

  ○万安寨县北六十里。宋元丰元年置寨,并置营于此。元因之。明洪武二十三年,改为巡司。又有万安税课局,洪武六年置。○黄土寨,在县南,宋庆元二年,以其地接清流县界,民顽俗悍,特置寨备之。元废。洪武元年复置。十三年,以与清流明溪寨密迩,遂省。《志》云:县东四十余里有濑口关,宋绍定三年,汀寇丘文直等尝据此以拒王师,招捕使陈夺其关,贼遂降。关旋废。今为高滩隘。又东三十里曰交溪,又四十里而达于顺昌县。

  高平苑县南六十里。《寰宇记》:县西乡有乐野宫,东越王时宫也。高平苑,亦东越王校猎之所。大夫将军校猎,谓之大校。军士校猎,谓之子校。故将乐有大校、子校二村。后汉时,此邑为建安县之校乡,则其义也。相传越王乘象辂曲盖,大夫将军自执平盖,今有平盖村。载鸟以鸣钲铙,故有鸣铙山。自乐野至于游台之上,相去九十余里,风俗至今好尚游猎,职此故矣。

  三华驿在县西。元置三华站,明初改为驿。又白莲马驿,在县西南六十里。宋为将安馆,元至治初,改为站,明初改为驿。《舆程记》:自驿陆行二十里,而达汀州府归化县界之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