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与外港相对,倭贼易于登犯。嘉靖中,为戍守要地。三十七年,胡宗宪击岑港贼,分军出此。时贼党有据乌沙悬山者,宗宪策其必与岑港寇合,陆路则设伏于碇齿,水路则设伏于向礁门,贼果由二路奔沈家门寨,合于岑港,官兵讨平之,向礁门亦在所东海中。

  象山县府东南二百七十里。西北至奉化县二百十里,西南至台州府、宁海县二百三十里。汉鄞县地。晋为宁海县地,属临海郡。唐为宁海及贸阝县地。神龙元年,析置今县,属台州。广德二年,改属明州。宋因之。旧无城,嘉靖三十一年,以倭患创筑,周五里有奇。编户三十二里。

  ○象山在县治北。形如伏象,县以此名,亦名圆峰山。相接者有象潭、凤跃诸山,环峙城郭。又炼丹山,在县治西,峰峦面秀,其顶平坦夷,一名蓬莱山。○鼓吹山,在县东八里,峰峦律,岩壁空虚,天将雨,洞中有声如鼓吹。又瑞龙山,在县东南十里,一名乌龙山,周回蟠曲,状如伏龙。又县东三十里有甸平山,山顶平夷,广数十亩。《志》云:县东北三十五里有屏风山,过山为湖头渡,乃鄞奉之界也。

  蒙顶山县西四十五里,与天台分脉。盘郁耸拔,为邑之望。中平衍,可耕稼。又姜屿山,在县北五十里,由此越海登陆,即奉化县境。又西北十里曰横山,相接者曰白石山。又十里曰乌屿山,孤悬海中,皆奉化及鄞县分境处也。○大雷山,在县西二十里,盘踞数十里。又冠盖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顶列五峰,如冠盖相望。又西南十五里有灵岩山,岩石奇秀,瀑布悬流,凡百余丈,其相近者又有五师山,亦称名胜。

  韭山县东南百里海中。山多韭,形势巍峨,岛岙深远。自县东四十里双泉山来,历小睦、大睦、西殊、东殊以至韭山,皆列峙海中。又东南百里有大雑山,卓然孤立,凭据大洋,直望日本,夷船往来,往往视此为准。○三萼山,在县南六十里海中,有三峰,一名三仙山,亦曰三岳山。贼自韭山来,道必经此。嘉靖三十四年,为倭船所盘踞,官军力战,始克之。盖昌国卫及石浦所之襟要也。又面现山,在县南八十里海中,与县治相值,一望无间,因名。

  东门山县南百二十里。其状若门,下有横石如阙。一名天门山,高二百丈,周二十五里,明初昌国卫置此。倭寇往往由此南犯温台,为必备之险。又南十里有大门、担子、石坛等山。或曰石坛山即坛头山。有南北壳、菜蓝等岙,可以避风泊船,贼由日本而来,每望此山收泊。嘉靖中,设军哨守,山外又有鸡笼屿,其外一望大洋,别无岛岙,倭从韭山南来,道必经此,亦戍守要地也。

  大佛头山县南百五十里海中。其地名南田,海中十洲,此为第一。日本入贡,每望此山为向道。《图说》云,大佛头山有斗底、虾岙、乌头、青后城、壶底等岙,系倭船往来栖泊处。山周百里,中甚平旷,地皆膏腴,宜耕稼,稍西为台明岙,两山对峙,中流为台、明二州分界处,故名。○金齿山,在县南百六十里。《海防说》:山岛岙颇多,有金齿门港,倭船往来,每栖泊于此,亦南路要冲也。又有朱门山,在大佛头山,南贼从南来,每至此栖泊。嘉靖中,设兵戍守。又有林门山,在朱门之东,山为金齿、朱门之喉舌,岛岙亦多。嘉靖中,倭从檀头海洋突入,结巢于此,官军击却之。县南二百里又有秋芦门、杨士屿等山,俱在海中,接东瓯界。又花脑山,亦与大佛头相近,俱倭夷出没处也。

  东溪岭县西南四十里。又西南十里曰西溪岭,三十里曰黄枝岭。西溪、黄枝俱接宁海县界。又县西南九十二里,有番头岭,近石浦所。○锯门洞,在县东南三十里,置戍于此,曰锯门隘。其外曰踞门洋,亦为海中要地。

  ○海县东二十里。又县南去海三十五里,东北去海四十里。嘉靖中,倭寇屡屡窥犯,县南百九十里为秋芦门海洋,西南百五十里为渔溪海洋,则宁海县分境处也。

  鄞港县东北四十里,港口直接大洋,中流与鄞县分界,因名。西入奉化县界,中流有白石山。东南去县六十里,其分界处也。上流诸水悉汇入焉。○北港,在县东北十五里,东达大洋,西距奉化之鲒崎山,其地有陈山渡,自陈山渡一潮至方门,舟潮至乌崎,三潮至府城下。方门,在奉化县南四十里海滨,有方门铺。

  八排门港县南百四十里,与佛头山相连。港内多腴田,地下,便于栖泊。倭船据此,剿灭为难。嘉靖中,有兵巡守。又旦门港,在昌国卫东北,系悬海大洋外,有东旦山、与韭山相对,贼由韭山来,必望旦门突入,以往南路,内近何家、仁义、南盘一带老岸。嘉靖中,设何家、仁义二寨戍守,其相近者有马冈,官军尝败倭于此。

  三门港县西南百里。港口为石浦巡司及土湾、番头一带居民喉舌。倭从温台突犯,必取道于此。《海防说》三门去石浦稍远,而与朱门海洋邻近,戍守最切。又牛栏基港,在石浦所北,为石浦关之后户,外洋必由之隘也。有山环抱,可避东北飓风,如分哨南北,此为适中之地。又下湾门港,在石浦所东南。《志》云,下湾门外即坛头大洋,内则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