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不出。又汉有步广候官,为中部都尉治。魏晋仍为敦煌县。后为前后凉及西凉所据。宋永初元年,沮渠蒙逊围李歆于敦煌,筑堤壅水以灌其城,遂克之。后魏亦为瓜州治。宋元徽二年,柔然寇魏敦煌。尚书奏敦煌僻远,介居南北强寇之间,恐不能自固,请内徙就凉州。韩秀以为敦煌隔阂西北二番,使不得相通。今徙就凉州,不惟有蹙国之名,且姑臧去敦煌千有余里,防逻甚难,二番必有交通窥窬之志。若骚动凉州,则关中不得安枕矣。乃止。后周改县为鸣沙县。隋大业中,复曰敦煌。《隋书》:大业三年,裴矩造西域地图,从西倾以去纵横所亘,将二万里。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北道从伊吾,中道从高昌,南道从鄯善,总凑敦煌。是也。唐亦为沙州治,兼置豆卢军于城内。其后没于吐蕃。大中以后,迄于宋世,羁属而已。西夏仍为沙州治。元初,置沙州,以敦煌县并入。

  寿昌城在卫西百五十里。汉龙勒县地。后魏置寿昌县,属敦煌郡。西魏时,亦曰寿昌县。后周省。○平康废县,在卫西南。又有东乡等县。《五代志》:俱后魏置,后周并入敦煌。

  效谷城在卫东北。汉县,属敦煌郡。桑钦曰:本鱼泽障也。汉武元丰六年,济南崔不意为渔泽尉,教民力田以勤效得谷,因立为县。魏晋因之。隆安中,北凉李为效谷令,为众所推,据有敦煌,是也。西魏时,尝置效谷郡。后周并入敦煌县。○渊泉城,在卫东北。汉县,属敦煌郡。阚る曰:地多泉水,故以为名。后汉及晋因之。后周废。

  龙勒城在沙州西。汉县,属敦煌郡。后汉因之。《汉志》注:县有玉门关及阳关,郡都尉治焉。晋仍属敦煌郡。前后凉皆因之。后魏亦曰龙勒县。后周并入敦煌县。○阳关城,在故龙勒县西。晋所置阳关县,因故阳关为名,属敦煌郡。后魏废。又昌蒲城,亦在卫西。晋置昌蒲县,属敦煌郡。后废。按:昌蒲,应作蒲昌,以蒲昌海名也。

  瓜州城卫东二百八十里。东至肃州卫五百二十六里。汉敦煌郡地。魏晋因之。晋惠帝元康五年,分置晋昌郡。西凉时,又为会稽、常乐二郡地。西魏亦置晋昌郡。隋初,郡废,属瓜州。大业初,属敦煌郡。唐武德五年,置瓜州,治晋昌县。天宝初,曰晋昌郡。乾元初,复故。后没于吐蕃。大中间,复内附。宋没于西夏。元徙瓜州民于肃州,其城遂废。○晋昌废县,唐瓜州治也。本汉敦煌郡冥安县地。隋为常乐县地。唐武德四年,改置晋昌县于此,寻为州治。至德以后,没于吐蕃。宋时,西夏亦置晋昌县。元废。

  常乐城在废瓜州西百里。汉冥安县地。应劭曰:冥,水名也。出县北。又有南藉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冥安泽,溉民田。后汉亦为冥安县。晋因之,仍属敦煌郡。《志》俱作宜安,误也。西凉于此置常乐郡。后魏因之。后周并凉兴、广至、冥安、渊泉四县为凉兴县,仍为常乐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因改县为常乐。唐武德四年,改置晋昌县。五年,又于汉广至县地改置常乐县,属瓜州。开元十五年,吐蕃陷瓜州,悉兵攻常乐。县令贾师顺拒却之。后没于吐蕃。

  广至城在废瓜州西北。汉县,属敦煌郡。后汉及魏晋因之。西凉置广夏郡于此。后魏郡废,县仍属敦煌郡。后周省县入凉兴。《通典》:唐改置常乐县,在故广至县西。○凉兴城,在废瓜州西十七十里。汉冥安县地。前凉析置凉兴县,属敦煌郡。晋太元十二年,吕光攻索嘏于敦煌,自酒泉进攻凉兴。隆安二年,北凉业分敦煌之凉兴、乌泽及晋昌之宜禾为凉兴郡。宋永初元年,沮渠蒙逊灭西凉,以索元绪为敦煌太守。郡人共招其故太守李恂复入敦煌。元绪奔凉兴。后魏亦曰凉兴郡。西魏郡废,仍为凉兴县。后周又改置凉兴县,为常乐郡治。

  宜禾城在废瓜州东北百二十里。汉广至县有昆仑障,为宜禾都尉治。后汉因之。三国魏析置宜禾县,属敦煌郡。晋因之。惠帝元康五年,改置晋昌郡。《通典》:后魏正光中,尝于宜禾城置会稽郡。后周废入会稽县。○伊吾城,在废瓜州北。晋置县,属敦煌郡。元康中,改属晋昌郡。后废。《通典》:晋昌县北有伊吾城。是也。又新乡城,在废瓜州南百八十里。晋置新乡县,属敦煌郡。西凉尝置新城郡于此。后魏郡废,县仍属敦煌郡。西魏废县。唐为新乡镇。

  大同城在沙州西南。唐景云中,吐蕃所置。开元十七年,瓜州刺史张守等击吐蕃大同军,大破之,是也。又墨离军,杜氏曰:在瓜州西北千里,本月氏地。唐置墨离军,属河西节度。天宝五载,王忠嗣讨吐蕃于墨离军,获其全部而还。又豹门城,在废瓜州北四百五十里。唐置豹门守捉于此。后俱没于吐蕃。

  苦峪城在废瓜州东。东至肃州四百里。明正统七年,沙州卫酋困即来言:诸夷屡见侵掠,请边将发戍卒助修苦峪旧城。从之。成化九年,哈密为土鲁番所残破,其酋罕慎窜居苦峪城。马文升曰:土鲁番至哈密十数程,中经黑风川。哈密至苦峪又数程,皆绝水草。贡使往返,必驮水然后行也。正德以后,土鲁番益张,苦峪诸城,皆为所残破。

  ○鸣沙山在沙州城南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