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二斗五升四合五勺】 钞一百一贯五钱 【京岘山租钱一十五贯马沙租钱五十贯马北沙租钱一贯五钱藤料沙租钱三十五贯并纳中统钞】
丹阳县乡都田土三十四顷九十一亩九分八厘九毫 【田定租一十四顷六十六亩三分三厘貌租二十顷二十一亩有六分五厘九毫地计四亩】 岁入租粮 【除貌租外】 一百六十七石三斗三升八合九勺六抄 【糙粳米一百六十三石六斗三升八合九勺六抄小麦三石七斗】
金坛县乡都田土三十五顷三十二亩二厘二毫 【田三十四顷三十二亩二分九厘二毫地五十四亩三分二厘九毫山四十五亩四分一毫】 岁入租粮三百八十三石三升二合 【白粳米三百六十四石九斗二合小麦一十八石一斗三升】 钞二十三贯三钱六分 【山租钱纳中统钞】
栖鸾庄在常州路武进县栖鸾乡田土九顷七十四亩五分九厘五毫 【田九顷六十五亩九分七厘地八十亩六分二厘五毫】 岁租粮三百九十八石七斗五合八勺五秒 【糙粳米三百六十五石二斗六升三合六勺小麦三十三石四斗四升三合二勺五秒】
刘家渭庄在扬州路江都县归化乡田土六顷六亩七分五厘 【田三顷八十亩二分五厘地二顷二十六亩五分】 岁入租粮一百七十五石八斗九升八合 【糙籼米七十九石一斗七升小麦七十八石九升五合豆一十八石六斗三升三合】
范沙庄在扬州江都县归化乡田土九十四顷二十五亩七分七厘五毫 【田四十五顷八十亩四分二厘六毫地四十八顷四十五亩三分四厘九毫】 岁入租粮二千九百二十九石五斗七升四合 【糙籼米一千三百三十五石二斗二升一合四勺五抄小麦一千一百一石二斗三升二合七勺七抄豆四百九十三石一斗一升九合七勺八抄】 钞一百七十五贯 【并中统钞】 初东西两岸皆为芦场宋淳佑咸淳闲两淮制置司拨助养士 【淳佑十一年咸淳五年两淮制置司二次出给公据以大范沙东西岸芦场二所拨付书院收租以赡多士】 后渐垦辟成田得今额 【详见淮海书院志】 归附初至元十三年帅府给据复业 【至元十三年扬州内附书院告给都元帅府札付复业】 延佑二年经理入册六年东岸因地二十五顷为扬州路医学所夺讼理省部复归于学 【延佑六年五月扬州路医学以本沙西麻水浃熟田并滩地二十五顷虚作新涨官田夺占镇江路屡申江浙行省备咨部省送户部议拟淮海书院赡学地土为业已久延佑六年扬州路医学纔行夺占宜咨江浙河南行省参照各各文凭俱已明白依理归着云云】 是岁民范拱明者又以余田六十九顷有奇并献入官屡诉于上司迄今未复也 【是年又有职吏范拱明者以江北田地不应为江南养士遂以余田六十九顷有奇并献于官天历元年三月山长邱公佐赴诉于江浙行省移咨中书省定拟四月仍委儒士汪已咨躬诣都堂陈告至今未能复业】
濂溪书院在府治东南定波门内为屋凡十有七楹初书院在鹤林门外黄鹤山下宋宝佑中郡守徐(上□下木)建以奉元公以处四方之士堂三曰晞贤曰立善曰养心斋二曰正道曰和德亭二曰爱莲曰光风霁月 【濂溪周先生父宰桂岭卒于官奉母仙居太君郑氏自营道入京师依舅氏郑龙学郑之故里在润之黄鹤山先生随侍居于精舍时天禧九年先生年十有五母卒遂葬于润宝佑癸丑郡守徐(上□下木)谓先生幼而学于斯殁宜祀于斯今在在有祠润乃先生綦迹所履独未之建于典为阙乃相攸视土中立祠堂以明道伊川配食以郡博士兼山长领之景定五年始专□官府委法曹司其出内时乡士归郡庠淮士归淮海书院此则四方之士萃焉岁入视淮海不逮餐钱取之郡帑云】 归附初为鹤林寺僧撤毁并有其地山长徐苏孙再创于皇佑桥之南大德九年廉访分司视学谓栋宇湫陋非致崇奉之意命郡学及淮海书院鸠钱置今所 【民许氏故居东临官街西抵花山寺棘篱计深一十七丈南距邻墙北至书院地是也】
燕居堂三闲
元公祠二闲在燕居堂后
祭器以铜为之 【爵四坫四豆三炉二瓶四】
     学产
      田土 【俱免官赋 按书院有宋咸淳八年三月镇江府印押砧基簿计田一千三百六亩地三百七十七亩松山一百二亩山八十五亩归附后为花山寺僧夺占田地七百二十亩租米麦豆四百一十四石二斗至今未能复业兹但据见管之数以书】
田八顷三十七亩六分九厘九丝
地一顷四十亩九分一厘二毫一丝
山一顷七十四亩二分三厘七毫五丝
      租税
粮一百九十五石四斗一升七合 【米一百三十七石九斗四升七合小麦四十三石一斗六升八合豆一十四石三斗二合】 钞一百二十五贯一钱 【山地租钱纳钞】
   丹阳县〔缺〕
   金坛县
    茅山书院
在金坛县南五里顾龙山之麓宋天圣中侯先生仲逸创建于三茅山后为崇禧观所据 【金坛县西有三茅山侯先生仲逸创置书院以教其乡人仁宗朝赐以束帛先生殁其后废弛居空徒散地为崇禧观包入咸淳续志又云宋国初时置未详所本】 端平中漫塘刘宰再创于三角山寻复废淳佑中总领兼郡王埜乃草创 【淳佑六年总领王埜兼郡事会茅山道士有田产没官因下其事知县孙子秀使往营度草创书院以所没田为教养资】 开庆闲复为势家所夺咸淳七年乃徙建今所屋凡二十七闲
先圣庙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