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闸彭山堰在县之西北西屿乡有水出群山闲迤而东来未至县五里所抵彭山入于江濒江有闸潴水以备旱霖潦则泄之岁久闸废水无所潴潮入河淤宋淳熙十三年邑簿赵汝积率乡人凡田于西者亩出钱三百撤故闸址悉以石为之长一十一寻广四寻中阔丈有二尺扃以层板使便启闭西乡之田受利既博复修斗门比旧基有加焉通下流贯邑中因旧河而浚之广一丈五尺深七丈中广二丈六尺深如之舟楫通行邑下之田亦资灌溉
大理渠在县南五里通积水灌高乡之田
海塘石(石契)闸滨海为塘以御风潮而水泛溢则决之于海既决复塞民费且劳宋嘉佑二年县令游烈尉成立率民为闸潴泄以时民得耕稼自是一乡无复水旱之患
以上皆县之各乡著名者此外堰闸备见旧志惟列其数于后
德门乡堰闸共二十六处
西屿乡堰闸共二十一处
石台乡堰闸共三十五处
金川乡堰闸共二处
鸣鹤乡堰闸共二处
   津渡
黄墓渡 【县西南石台乡去县三十里】
李溪渡 【县东南德门乡去县四十里】
青林渡 【县东南德门乡去县三十五里】
任家渡 【县东南西屿乡去县二十五里】
鹳浦渡 【县南西屿乡去县一十五里】
赭山渡 【县南西屿乡去县一十五里】
沈家渡 【县西南石台乡去县三十五里】
丈亭渡 【县西南金川乡去县五十里】
吴翁渡 【县西南金川乡去县五十五里】
蜀山渡 【县西南金川乡去县六十里】
东南渡 【鄞县西渡对江相距十五里】
城山渡 【县西南十五里】
车厩渡 【县西南四十里】
新渡 【县东南三十里】
  定海县
海塘海环县之东南北三面风潮冲激则平田高地悉为咸潮吞吐之乡宋淳熙十年县令唐叔翰筑之屡败十六年请于朝得旨效钱塘江例迭石甃塘岸六百余丈制使林栗记见前志嘉定十五年接连增甃五百二十丈于石塘尽处再筑土塘三百六十丈以绩之有永赖海晏二亭临石塘之上经始之难如此后之为政兹邑者时其巡省补其罅漏罔俾劳绩专美于前人也
颜公渠自桃花渡而东迄定海西巿宋淳佑六年郡守颜颐仲曰民以食为本食以农为本农以水利为急本郡田亩全藉水利如东管则赖东湖之水西管则赖它山之水独自桃花渡至定海县一带东西南北周围六十里并无水源旧有河港久不浚治日侵月占皆为堙塞水无所潴惟仰天雨晴未十日即以旱干农家无计可施坐待其槁委可怜念乃大浚治故河尽复广五丈深丈二尺置(石契)闸三跨桥六民便其利因刻石曰颜公渠
富都湖又名万金湖在县南五十里其湖周环三十里溉民田二百余顷
彭城湖在县南四十五里溉民田一百余顷夏侯曾先地志云墙下湖周环一十里即此湖也
沈窖湖在县北一百里溉民田数百顷
石湫在县东南三十里水源出太白王荆公经行记所谓灵岩浮石湫之壑是也
东泉池在县东泉有二脉其东之脉咸其西之脉甘甘泉常盈虽遇旱暵不耗竭咸者多涸有时而出味未尝杂宋嘉佑三年县令郑洙以石甃四旁广二十余丈其长居广之半其深得长四之一邑人至今蒙其利
凤凰浦湖清水湖杨溪章家溪新妇泽华家汇石莲湾朱家浦并见旧志
通山(石契)在县东南一百里宋庆历七年王荆公安石宰鄞时凿山为之
西(石契)在县西四里
干(石契)在县西一里
东管(石契)二坝三闸三
西管(石契)一堰二坝二闸一
灵绪乡(石契)二堰三闸四
崇邱乡(石契)二堰六坝五
灵岩乡(石契)二
太邱乡(石契)十四堰三坝一
海晏乡(石契)六堰一
右(石契)堰闸坝名项并见前志
   津渡
大浃渡 【县南一里】
小浃渡 【县南一十五里】
东江渡
朱家渡
胡家渡
芦浦渡 【县东一百里乘半潮可抵昌国州】
石桥渡
施家渡
蚶岙渡
算山渡
  象山县
旧河在县南会三十六涧之水灌上洋田六万亩十里流于朝宗(石契)又五里西至灵长(石契)
千丈河在县西又有瑞龙河亦千有余丈在县东二河皆宋淳熙五年令许知新创开以灌下洋之田
放生池白马湖龙洞东摄潭白龙潭清潭涌泉潭瀑布泉双窦玉泉海眼金蛤潭平石潭白蟹潭金松潭并见旧志
朝宗(石契)在县南十里宋绍兴七年令宋砥修隆兴元年主簿赵彦逾重修置寨屋于其侧每岁官差僧行居之视水旱以为启闭二役俱有记见前志
灵长(石契)
理川(石契)
会源(石契)
以上三(石契)并见新旧志
   津渡
陈山渡 【县东北一十五里自陈山发船折二百里经两潮至奉化州东宿登岸】
袁村渡 【同在陈山海步发船两潮至奉化州袁村登岸】
姜屿渡 【旧名吴七娘渡县西北五十里津头乃本邑吴七娘之地因以为名】
湖头渡 【县东北三十五里旧为陈山子渡自本邑田下潮长登舟平潮至鄞县东湖头登岸】
白查渡 【县南四十五里】
东门渡
 新校 【凡称刘本刘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