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竹山 【祥符图经有大垄悉是石故名石硊硊一作柜每春夏水溢众流汇北山横据秦淮之上以柜遏水势舆地志秦始皇时望气者云江东有天子气乃东游厌之又凿金陵以断其势今方山石硊是其所断之处孙盛云东至方山有直渎自渎至此山或云是秦所掘山今山西九里有大砻枕淮京师沟塘累石悉凿此取之】
方山一名天印山在城东南四十五里高一百一十六丈周回二十七里四面方如城东南有水下注长塘流溉平陆舆地志湖熟西北有方山山顶正方上有池水丹阳记形如方印故曰方山亦名天印山 【秦始皇凿金陵山疏淮水此山乃其断者吴大帝为僊者葛玄立观方山宋何尚之致仕退居方山齐武帝尝幸方山欲为离宫期胜新林苑徐孝嗣曰绕黄山款牛首乃盛汉之事今江南未广愿少留神乃止徐嗣徽兵至秣陵故治齐人跨淮立栅度兵夜至方山周文育等各引还齐兵自方山进及儿塘隶句容者名东方山非此】
彭城山有彭城馆在城东南四十五里周回九里高二十七丈西连祈泽北接青龙
汤山在城东南六十里又云去县五十里西接云穴山山不甚高无大林木有汤泉出其下大小凡六处汤涧绕其东南四时常热禽鱼之类入者辄烂以煮豆谷终日不熟草木灌之愈鲜茂旧有汤泉馆今废
鴈门山在城东南六十里周回二十里高一百二十五丈西连彭城山南连大城山北接陵山 【山势连绵类北地鴈门故名舆地志山东北有温泉可浴饮之能治冷疾】
竹堂山在城东南七十五里周回一十六里高九十二丈东连云穴山西连白山南连大城山北有水下注平陆 【舆地志白山鴈门山竹堂山并连带在建康县东北绵连三四十里】
横山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周回八十里高二百丈属金陵镇 【山谦之丹阳记丹阳县东有横山连亘数十里或云楚子重至于横山是也又曰横望山四面望之皆横故名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接连太平州界】
戚家山在城南天禧寺东 【郑文宝南唐遗事云韩熙载居戚家山】
梓桐山在城南一十五里高三十八丈 【山下有谢氏诗楼及翻经台基存】
聚宝山在城南雨华台侧上多细玛瑙石俗呼为聚宝山
紫岩山在城南一十五里高三十八丈 【陈轩金陵集载李建勋春日紫岩山期客不至诗戚氏云前志即以此为岩山误】
夏侯山在城南二十二里周回十里高三十五丈梁夏侯亶居此因名
甑蔽山在城南二十三里周回八里高二十五丈以形似名
牛头山状如牛头一名天阙山即王导所指者又名僊窟山在城南三十里周回四十七里高一百四十丈 【按六朝记自朱雀门(汀去丁改公)御道四十里至山下西峰中有石窟不测浅深古老相传云辟支佛所出梁武帝于下建寺名曰仙窟山窟有一石砵盂形状甚古唐神龙初并宝公履取入长安又云山南有夫容峰北有大石如卧鼓其石中空可坐数十人其高九尺上下有小石吴时呼为石鼓河图内元经云天欲雨则石鼓自鸣山之南峰宋大明中尝立南郊坛其上建炎四年岳飞败金人于清水亭乌珠复趍建康飞设伏牛头山上又以骑三百步卒二十人驰至南门新城为营大破乌珠之众所获负而登舟者委弃山积】
岩山在城南三十里周回十五里高七十一丈有吴石刻宋孝武改曰龙山 【景宁陵在焉梁朱异葬山前实录吴后主天玺元年立石刻于岩山纪吴功德案吴录其文东观华核作其字大篆未知谁书或传是皇象恐非在今县南四十里龙山下其石折为三段时人呼为段石冈也山谦之丹阳记曰秣陵县南三十里有岩山山西有石室山东大道左有方石长一丈勒名题赞吴功德孙皓所建宋明帝泰始中建平王休佑从岩山射雉即此】
观子山在城南三十里周回四里一百步高八十三丈东有水下注新林浦
吉山在城南四十五里周回三里高一十丈西临大江 【宋征虏将军建城侯吉翰葬此因名】
大青山在城南四十五里周回三十五里高一百二十五丈西有水下注平陆
阴山在江宁西南一十二里临大江 【王导至此山神见梦于导导以其事闻上为立庙时人遂名其冈曰阴山】
三山在城西南五十七里周回四里高二十九丈 【吴志晋琅琊王(仃去丁改由)济自三山丹阳记江宁县北十二里有三山相接吴时津济道也戚氏云江宁古城去今城七十里故干道志云三山在城西南五十七里与记不同元和郡国志王浚伐吴宿于牛渚部分明日前至三山舆地志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行列南北相连号三山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即此】 自临沂而下诸山皆在钟山之左绕府城东北隅达于城东转东南隅以达于南又转西南隅及西而止于江其自牛头山降势者北为聚宝山以北止朱雀航与秦淮水北石头城马鞍诸山相望其地脉山势似断而续似散而聚似远而近环抱拱挹真如龙之盘也
湖山在江宁县南三十里周回七里高七十丈上有湖久旱不涸
车府山在城南四十里周回九里二百步高一百丈六朝炎尝于此山藏车乘器甲故名
祖堂山在城南四十五里周回四十里高一百二十七丈东有水下注平陆 【宋大明三年于山南建幽栖寺因名幽栖唐贞观初法融禅师得道于此为南宗第一祖师乃改为祖堂山】
落星山在城西南五十里周回二里高一十丈西临大江 【旧图经云昔有大星落此因名又别有落星洲在城西南三十里周十里上有小阜高数尺】
铜山在城东南七十里周回一十九里高一百丈 【昔人采铜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