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广州,唐属诏州,南汉乾和四年割始兴属雄州;元改为南雄路总管府,元衰为蔡兴所踞。明初常遇春统兵驻赣州,蔡兴归附,洪武元年复置始兴县。

  阳山县志二十二卷清乾隆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存卷一、卷四、卷五、卷十一、卷十四)

  清万光谦纂修。光谦字敬怀,嘉兴人,乾隆六年进士,七年授任阳山知县。按本志《旧志考》,阳山自宋咸淳间始有县志,附《连州志》后,明永乐十五年知县李黾始修县志,万历十二年知县郑梓重修,二十一年知县吴楚材重修,崇祯五年知县王明选续修。清顺治十二年知县郭升修之,康熙十五年知县熊兆师重修,二十年知县裴振李又成志稿,雍正八年知县萧柄重修未成。此志继萧柄未成稿,纂成于乾隆十二年,其书体例,分旧志考、舆地志、食货志、营建志、职官志、选举志、河渠志、名胜志、人物志、杂志、艺文志十一门,纪载言约事详,词藻无空谈妄抒,精严典雅。唐贞元间韩愈尝令阳山,此志颇采韩文中有关阳山事迹。阳山本秦未阳山辟地,汉置阳山、阴山二县,后汉省阳山入阴山,三国吴复置阳山县。至清属连州,县西北四十里茂溪口有阳山关,当骑田岭路,《史记·南越尉佗传》中,述及阳山关,其名甚古。

  嘉应州志十二卷清乾隆十五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王之正纂修。之正通州人,举人,乾隆十三年任嘉应知州。嘉应为南齐之程乡县,宋改置梅州;明复降为程乡县,清升为嘉应州,领长乐、兴宁、平远、镇平四县,民国废州置梅县。此志是为州志首创,全书分前后二篇,前篇八卷,凡八门,子目四十有一,为本州之志;后篇四卷,为四属县之志,以县为次。前篇纪州事则较详,后篇纪县事则为略。州志用此体例甚宜。

  嘉应州志增补考略四十卷首一卷清咸丰三年刊本(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清文晟纂修。晟字叔来,江西萍乡县人,举人,道光二十八年任嘉应知州,咸丰五年卸任。八年复回任,九年春,太平军破嘉应,晟抗拒死之。此志为续王之正州志,并增补《王志》缺略,卷首有晟自订发凡二十四条,议例颇具体裁。全编凡八门,曰舆地略、曰建置略、曰田赋略、曰职官略,曰选举略、曰人物略、曰艺文略、曰杂纪略,子目四十,体例简核括要。舆地略风俗篇,载晟自撰《耶稣论》《节参海国志天主教考》二文。《耶稣论》驳斥天主造天之说,责天堂地狱为谬论,贬复活为荒谈。《天主教考》,谓即婆罗门事之教,天方、天主皆衍其宗支。按回教、天主同出一源之说,始见刘智《天方性理论》,称大宗为景教。如蒋湘南《游艺录》等,均有此说,皆本于《海国图记》,此说系误。自明际利玛窦传教以来,耶稣之道遍于中国,国人相与辩论者,明人为《破邪集》,不过排除异说而已。致以著文驳辩者,盖自晟始焉。

  祝枝山手写正德兴宁志稿四卷稿本,盖王世懋等印(苏州文管会藏)

  明祝允明纂修。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又号枝指生,苏州长洲县人,弘治举人,仕应天府通判,正德十年任兴宁县知县。允明为文多奇气,尤工书法,所著有《怀星堂集》《九朝野纪》等书。此志为允明仕兴宁时,延邑人刘天锡、王希贤、李庠、张天赋,据殷舆所修县志增补,纂成于正德丙子。全书为二十二门,体例严密,稿成后允明手录其副稿携之以归,录时又自为芟除芜蔓,编为四卷,与刻本有稍异。此稿为明王世懋收藏,盖有琅玡王敬美氏家藏图书之印,后归顾氏过云楼,有顾麟士藏章,顾氏称其序次谨严,考核翔悉。今由顾公硕捐赠苏州文管会。据《中国地方志综录》载,温州市图书馆藏有正德刻本,缺卷二至卷四;中山大学藏咸丰重刻本,上海图书馆藏重抄崇祯过录稿本,此志流传版本甚多。兴宁明时为嘉应州属县,正德以前县志未见传本,据此书允明自序谓:“兴宁之志,明以前有无,不可知。成化末邑人殷舆始为之,有王琏序言,永乐间有诏旨所修,久而残缺,且燹于寇,已无刻本。”按其序语,可以知明时兴宁志书之源流焉。

  东安县志四卷清乾隆五年刊本(中华书局图书馆藏,现藏上海辞书出版社)

  清庄大中纂修。大中字钟堂,苏州元和县人,乾隆二年进士,三年任东安知县。东安即今广东云浮县,秦时名开阳,属南海郡,至明万历间,始更名东安。县志可稽考者,有康熙十一年知县张其善修县志十卷,二十六年知县袁承泰修县志十一卷。此志纂成于乾隆五年;书后有邑人徐逢举跋、全书分二十四门;兵防志纪明万历四年总督都御史凌云翼与瑶族构兵事。又外事志,叙述瑶、僮诸族之风俗民情颇详。

  西宁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道光十年刊本(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清诸豫宗修,周中孚纂。豫宗号笠颿,浙江余姚县人,道光二年进士,五年任西宁知县。中孚字郑堂,余姚县人,副贡生。西宁置县始于明万历五年,越十四年邑令林致礼修有县志,清康熙间凡三修。此志为豫宗蒞西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