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按察司参议。荆州之名,为古九州之一,其地为秦时南郡、黔中、长沙、南阳诸郡之地。此志为记荆州府地,所记非古荆州之域。按沿革府为明时始置,即唐之南郡,宋之江陵府,元之中兴路地;郡治于江陵县,领彝陵州、归州、江陵县、公安县、石首县、监利县、松滋县、枝江县、长阳县、宜都县、远安县、巴东县、兴山县,凡十三州县。府志创于嘉靖十一年知府孙存,万历甲午重修。此志成于康熙甲子,志类自建置迄备遗凡三十一门,附目六;卷前有荆州府图、领县图、八景图共二十五幅,刊刻精细。其书体例严密有度,行文简洁,方志之佳构也。

  重刊公安县志二卷明嘉靖二十二年重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魏奇修,梁善纂。奇宣城县人,成化十四年任公安知县。善临川县人,由举人仕公安县教谕。按此志原本刻成于成化庚子,嘉靖癸卯邑人邹廷济又为重梓,甲辰乃成,而原本久佚。其书凡二卷,上卷分县境、建置沿革、疆域、里至、山川、坊街、关镇、乡村、土产、贡赋、户口、均徭、风俗、形势、学校、廨舍、城池、坛壝、仓场、铺舍、寺观、祠庙、桥梁、津渡、井泉、堤堰、景物、古迹、丘墓、宦迹、人物、恩荫、孝子、节妇、仙释三十五门,下卷分题詠、文翰、记传、制诰、公移五门。其中贡赋、均徭、城池、桥梁、景物、宦迹、人物、孝子、节妇、题詠、文翰、记传十二门,重刻本有增续。公安为荆州府属邑,去府城六十里,本汉武陵郡之孱陵县地。汉建安中以刘备为左将军领荆州牧,立营于油河口,号为左公,因名公安。晋置江安县,刘宋为南平郡治所,复改为公安,陈置荆门治于此,隋以孱陵县省入,唐仍其旧。宋升为公安军,寻复为县,端平三年孟珙任荆湖制帅,遂迁县治于油河口之东南;元仍旧,明因之,编户三十五里。油河去县治北三里,源出孱陵西,流东南入荆江;荆江出岷山,至荆南始大,经公安顺流而下合汉水。

  公安县志书十六卷清康熙九年写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孙锡蕃纂。锡蕃字棐臣,号复庵,黄冈人,顺治十五年由贡生任公安县训导,以功升遵化知县。考公安志乘,创修于永乐壬辰知县鲍纶,正统丙辰教谕房陵增续付梓,成化间教谕梁善又增补之,而规模粗具,万历间邑人袁宏道仿《襄阳耆传》重纂,搜罗人物颇多,由是邑志大备矣,惜其书不传。康熙元年锡蕃始撰《荆楚志略》,书内记公安事者二卷;及仕公安遂扩成此志,凡二十七门,附学规八则。书中记公安派古文甚详,公安文为始于明弘治间呙校;及袁中郎兄弟而大盛,力排竟陵锺鳞诸论。公安派文人入于此志人物志者甚多也。艺文志,不入公安派诗文,所选皆有关邑之文献,可谓得体例矣。

  枝江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清道光八年刊本(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清谢丕绩纂修。丕绩字嶷麓,山西蒲州临晋县人,道光六年任枝江知县。枝江建县始于汉,明以前邑志皆佚。清康熙九年知县周廷桂修县志十卷,乾隆五年知县王世爵重修。此志继乾隆《王志》重修,纂成于道光七年;其书体例凡十九门,附目一,叙述简核,而征引浩博。物产志,载县以产柑著,邑境偏植之,柑种以狮头最佳。引《异闻录》述术士董元素取南中柑桔之事。又引《史记》谓“江陵千树桔,其人与万户侯等”之语,以证枝江汉代产柑,枝江即汉之江陵地。查此志自咸丰、同治间兵乱之后,百无一存,据《中国地方志综录》著录,此书为仅存之本。

  宜城县志三卷明嘉靖四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存卷上、中)

  明郝廷玺纂修。廷玺四川宜宾县人,嘉靖二十九年由举人任宜城知县。据本志邑人王麒序谓:“此志为廷玺官宜城之明年觅得故志一本,欲增修之,成于甲寅岁。”查宜城旧志,有正德九年朱崇学修《宜城志》二卷,此志继《朱志》增修,编为三卷,卷上建置沿革、邑名、分野、风土、形胜、疆域、城池、山川、井泉、公署、学校、仓库、牌坊、街衢、乡都、墟壝、陂堰、卷中古迹、陵墓、祠庙、津渡、桥梁、铺舍、村市、寺观、户口、田赋、土产、土贡,卷下人物、流寓、宦迹、进士、举人、贡士、人材、孝子、义夫、烈女、节妇、封赠、仙释、杂录,凡四十三门。卷前有县城图一,城正方形,南二门,东二门,西北各一门。此本只存上中二卷,下卷已缺佚。诸门记载均简略,体裁亦非上驷;较有史实可参考者,如建置沿革载:“宜城在襄阳南百二十里,本春秋郾子之国,楚为鄢县,又名鄢城。秦昭王二十八年,攻楚得鄢为卬县,属南郡,汉惠帝十二年置宜城县,晋为襄阳郡治。刘宋属华山郡,梁改为率道县;隋属襄州,唐属鄀州,寻改属襄州,以汉南县省入。唐天宝中复为宜城县,宋元仍旧。明因之,属襄阳府,编户七里,成化十八年新增九里。”城池门均仍旧志,篇后有增续补记,称嘉靖三十年秋七月,汉水汜滥,没堤冲城,荡覆民居,受害为甚之事。山川门述及往事陈迹,谓牛心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宋师与元阿木战此。卧牛山条,附元姚楚山题《卧牛诗》,山有坑,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