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起寒烟。树倒空潭影,风吹上濑船。涣灯明远渚,山鸟下平田。向夕菰芦静,微闻雪涧泉。”
  龙屿十八溪 在县东。源发福清县界,流经县之龙屿,逶迤盘曲,凡十八折,流合大樟。
  小雄溪 在龙屿下。源出兴化诸山,至龙塘,喷为瀑布三十余丈,泻入塘中。有饮牛潭、铺锦滩,皆在溪口。
  鲲 潭 在十二都。蛰龙潭,在二十九都,潭上有洲,形如半月,因名半月洲。
  湖汰潭 在县西十里许。源出闽清,溪流险恶,惟此氵弥漫,潴而为潭,时有龙见。宋县令杨子咸建龙神庙潭前,今废。
  龙门三滩 在三十二都。宋林羽结茅于此。
  三十五滩 在县之西。水自德化县界,东流迤至英达里,其滩曰大箭、小箭。至感应里,曰大狶、小狶。至义仁里,则曰罗列洞,曰黄沙冲。其下曰大渭、小渭、石梯、青洲、鼋压、白泉。又其下,曰多母髻,曰奥口,曰椿樯。又驰而东,曰大舶冲、七尺冲,其岩石棱层,浪涛汹涌。而出龙津里者,曰牛核埔,曰空石豆,曰乌濑头。其尤迅急者,曰三门斗瓮。三门者,当滩中流,列三巨石,其势回旋,若石门。然斗瓮者,水冲石窦,势回旋若瓮也。联属其下者,曰鸬鹚,曰苈里。复曲而为三折冲、三湾疑。直而为大剑门、小剑门。率皆浪惊涛骇,鳌吼鲸翻,而达于唐元里之南。然自破钢而降,则溪港豁开。至县之左元辅里,沙湾曰呼斗疑,曰师娘濑。而会于县前之小溪,合而奔注于太原滩。至八港石堘,汹湍激波,十减其九。又下而合汰口之小溪。至保安里,则与江潮相迎,为安流矣。太原滩,旧名汰王滩。详见《古迹》。
  雁 湖 在二都龙泉山巅。极高而深,中多莲藕,有异鱼。元王翰《雁湖》诗:“雁去湖空野水深,秋风吹客上遥岑。丹枫尽逐孤臣泪,黄菊空邻处士心。雨后诸峰浮夕霭,霜前一叶送寒阴。停车欲问当年事,尺素何由到上林。江海风波浩不收,却来此地驻清游。上方楼阁通三岛,别墅烟霞卜一邱。书断雁归沙塞远,丹成龙去鼎湖秋。悠悠此意凭谁问,陈迹空余万古愁。”
  鉴 湖 在县治东北。俗名冲湾,清深莫测。
  龙 窟 在县治东,尝有龙出其间。
  附:温 泉
  温泉五:一在城中。一在十二都,有大汤注于四石池。一在十八都溪边,俗呼鱼坑汤。一在十九都。一在二十六都,名龙津,汤,注于三池,天然石窟。
    福清县
  灵鹫山 在城北隅,邑主山也。五代汉乾祐间,有异禽来集,五色炳采,或以为西竺灵鹫,因名。旁为凤凰山。
  玉屏山 在北隅。有石如玉。东为笏山,下接东漈山。西北为金翅山,高数百丈,形如鸟翅。西为县陇山、马山、太保山、御屏山。
  玉融山 在县南。有石莹然如玉,故名,亦名覆釜山。左为双旌山,右为五马山,麓曰仓山。东北为覆船山、东皋山、小孤山。东南为钟山、锦屏山。
  瑞岩山 在县东新安里,去城十五里。山多奇胜,有佛窟岩、天章岩、香山洞、玉虚洞、桃花园、休林台、醉石、鉴池、一滴泉、仙人井、八卦亭、紫霄亭、义鹿冢诸胜。绝顶有通海井,石岩中窍大如箕,泉脉与海潮汐应,水四时恒满。《闽书》:“宣和间,团栾居士开岩,而不及山北。明将军戚继光又于此辟大洞天、宜睡洞、归云洞、振衣峰、望阙台诸胜。傍曰覆釜山,顶高平,状如釜,云掩三日,即雨。”与县南覆釜名同。明戚继光《瑞岩新洞碑》:“出龙江城,循山而北,约三里许,山环石峙,怪状百出。山之麓,有洞桥,即前人所谓白莲桥。旧蓄水种白莲,近为土人泄而田之。沧海桑田,信哉!过桥,有细泉自寺墙下流为丈池,荒芜无取,余葺为流觞所。过此,仰登数步,为禅关。石级鳞鳞,入关转西,由级而上,为禅堂。入而方丈,后为天章岩。阁俱颓然欲倾。寺之西垣外,有弥勒石像,高数丈。乃就地中石为之,镌制颇佳。余兴剧时,每集众宾坐于肩、乳、手、腕、足、膝之上,分韵赋诗,间以歌儿,鳞次高下,传觞而饮。寺自方丈后转东,为穿云洞,昔名自在门。穿洞而上,为皆醉亭。取众人皆醉之意,即旧名山光水色亭也。后有独醒石,为皆醉亭解嘲耳!亭下有大石刻、瑞岩三十七洞天,盖总名一山岩洞之胜也。由亭入石门中,为观音洞,有泥肖观音,古甚,因以名洞。折旋而上,为过来桥。桥出石隙,为危道,道穷,为石隙,仅二尺许。蹑石级出其上,为瑞岩,旧名半岩亭。东对巨浸,海外群山拱秀,真南国之奇诡。余以此一山冠冕,故遂以瑞岩名。下遵故途,至观音洞,前转而北,登山皆有石砌,可以肩舆,固余所新饰也。道之左,有石如虎,名之曰蹲虎石。将至山巅,有顽石颇巨,旧题‘天风海涛’。旁一石甚奇峭,旧名窈窕峰,峰下为石门。石门者,一石中分,仅可独步,长约丈余。逾此为蓬莱峰,其石秀杪而丰下,形壮而雅。余故里山东蓬莱峰阁下,此峰可因以望亲垅,故名逾仙穴。仰登仄径,又数十步,为还丹洞。出洞,由故道下蓬莱峰。左为醉仙岩。仍复故道,由石门旋级而上。数步许,委折穿石下,级路甚奇,侧俯躬以出,为小洞。过小洞,则两石如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