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诗》:“兼旬积雨截晴虹,洗出溪山罨画中。别浦渔歌来暝色,长桥人语半秋空。”
  昙口桥在县西。乡人沈公建。明永乐九年,知县朱毅命邑人许闰、朱什募修重建,并构亭其上。正统十三年,毁于寇。成化五年,知县左辅命耆民黄荣募建,复圯于水。
  度仙桥在县南。《三山志》作:“鹊仙桥。”旧传黄天谷访徐、葛二子于此。明洪武二十年,知县沈源建亭其上,岁久而圯。天顺四年,教谕马能重修。
  龙爪桥在仁寿里。祷雨于此,多验。
  浮 桥在南门外梅溪。旧时隔溪居民千余家,为设浮桥,以便往来。嗣因桥迁徒,今成荒丘。然闽清每苦城市逼窄,倘能仍此建桥,俾民得复旧业,则全盛可复睹也。
  牛角桥在八都。
  上溪桥在十四都。
  罗 桥在十五都。
  溪沙桥有亭。
  岭头桥有亭。
  许庄桥有亭。俱在二十都。
  龙腰桥在二十一都,孙柱重建。
  升堂桥在二十二都。邑人孙柱重建。
  下庄桥
  曲坑桥
  汤寿桥桥头设有塘。俱在二十三都。
  金坑桥在二十四都。有亭。
  火耀桥
  罗公桥在县西,离城三里。知县罗才建。
  五峰桥原名黄公桥。宋绍兴四年,邑人黄稹建,郡守名曰黄公桥。明成化八年,水圯。万历中,乡人黄禹魁、赵继和等募缘重建,更名五峰,并建亭其上。
  飞来桥
  孙公桥在县西棠口,离城三里。
  长 桥在县东二十一都安仁里。孙柱重建。
  桥头桥在县东二十一都安仁里。
  合龙大桥在八都。国朝康熙三十四年,邑人郑克永募建。砌石为墩,架木为亭,共十六间。
  渡
  梅溪渡在县东升平里。
  白云渡在县西白云庄。
  马坑渡在县西贺恩里。
  龙岗渡在县南。
  大箬溪渡在县南,离城二十里。
  天王渡在天王寺前。元季有浮桥,洪水冲溃,复置小舟,以利涉者。
  白塔头渡在县东北。
  五峰桥渡在县西,离城四十里。
  谷口渡在县南,离城八里。
    长乐县
  桥
  下橹桥在县东,旧六平门。宋元祐间,邑人陈毅建。
  永济桥在儒学前。又名达道桥。宋元祐间,邑人郑君等建。
  太平桥在县东。唐上元间,邑人林巨卿建。明宏治间,署县事姚祯重建,名为丰泰,一名观音桥。嘉靖间复圯。隆庆五年,知县蒋以忠复建,改今名。明蒋以忠《太平桥记》:“长乐之东门,旧有观音桥,为邑人往来要津,而芝山、六平、首石、小洞天诸流俱会其下。昔年淫霖暴涨,激冲崩裂,居民架以浮木,苟为济渡,木又就圯,行者病涉。余来视篆之三月,百废稍兴。乃邑人以桥事来告余,谓兹有司责也。前令率因循俟迁去,不为修举,余其焉辞?然不可以烦吾民。归简家箧,得五金,召里中耆林舜章辈董是役,曰:‘汝且以吾为倡,当必有嗣吾志者。’未几,僚佐助之,庠三师助之,邑缙绅士民竞助之。不逾月,得金百十五有奇,而桥工兴焉。易木以石,更故以新,屹然隆然,坚致倍昔。桥之上复建亭三楹,便憩行者。落成之日,稚老圜桥。余因谂于众曰,观音乃佛家者流,桥用为号,不可以训,今易名太平,以示人和时宁之意。民再拜稽首谢。是岁,果海波不警,田畴再登,石米四钱,民咸乐业,欣欣为太平之应,相与伐石树之,曰:桥之谶也。不可不记。”
  阜民桥在县后水关之下。明隆庆间,知县蒋以忠、邑人郑大智建。
  资圣桥在县后水关上。旧有亭。
  南阳桥在南门内。上有石栏。明隆庆间,知县蒋以忠建。
  新 桥在县东龙津坊。宋元祐间,县令袁正规建。
  务西桥在县西。宋淳熙五年,邑人陈自得建,一名坞前桥。
  沛浦桥今水关,在县西临江浒上。
  中 桥在岭口洋。
  迎春桥在东门外。明隆庆间,知县蒋以忠建。
  普照桥在河头洋。宋治平间僧光觉建。明嘉靖间圯,后修。
  永济桥在县西南,旧名奎桥。隆庆间重修,改今名。
  豸 桥在二都后澳,宋嘉祐年建。明正德年修。
  延祥斗门桥在二都前澳。宋淳化二年建。有闸,以潴蓄潮水。
  斗南桥在三都官路南。明崇祯间修。
  拱北桥在三都官路之北。
  后溪桥在三都。宋熙宁六年,邑人高从建。
  牌头桥在四都,道通福清县。明弘治间,知县王涣重建。
  龙首桥在四都。闽县、长乐分界在北。
  铺下桥旧志作:“邱舍桥,在四都。宋淳熙二年,邑人邱[HT6,7”SS]钅从建。明嘉靖间,知县刘士逵重修。
  坑田桥在四都坑田渡头。明嘉靖年间,为倭所毁,邑人林世章重建。
  忘饥桥在四都。宋游知鉴建。
  拱 桥在五都。宋延祐间,邑人林景建。
  郭 桥在六都。里人郭氏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