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州
  秦上谷郡地汉高帝五年置勃海郡后汉为勃海
  郡地晋因之后魏太和十一年分置浮阳郡熙平
  二年始分置沧州隋开皇初郡废改置漳河郡寻
  废十六年又分置景州大业初二州皆废为渤海
  河间二郡地唐武徳元年复置沧州治清池天寳
  元年改景城郡干元元年复曰沧州属河北道宋
  为沧州景城郡属河北东路金升为临海军元复
  为沧州属河间路明洪武初始以州治清池县省
  入属河间府
本朝因之雍正七年升为直隶州九年改属天津府
 南皮县
  秦置南皮县汉属勃海郡后汉移郡来治晋因之
  后魏世祖改郡曰沧水太和二十一年复故东魏
  移郡治东光以南皮属之隋属渤海郡唐武徳四
  年属景州贞观元年属沧州长庆二年改属景州




  太和四年又还沧州景福元年又属景州周显徳
  二年又还沧州宋属沧州景城郡金属沧州隶河
  北东路元属河间路沧州明属河间府沧州
本朝因之雍正七年升沧州为直隶州以南皮属之九
  年改属天津府
 盐山县
  本春秋齐无棣邑汉置高城县属勃海郡为都尉
  治后汉曰高城侯国晋因之后魏太和中属浮阳
  郡兴和中分立东西河郡及隰城县武定末罢仍
  属浮阳郡隋开皇十八年改盐山属渤海郡唐武
  徳四年置东盐州贞观元年州废还属沧州宋属
  沧州景城郡金属沧州隶河北东路元属河间路
  沧州明属河间府沧州
本朝因之雍正七年升沧州为直隶州以盐山属之九
  年改属天津府
 庆云县



  本春秋齐北境汉勃海郡阳信县地隋开皇六年
  分置无棣县仍属渤海郡唐初属沧州贞观元年
  并入阳信八年复置太和二年改属棣州寻还沧
  州五代因之宋治平元年徙治东界元初分无棣
  之半置西无棣县仍属沧州至元二年并入乐陵
  寻复置明永乐初避讳改曰庆云仍属沧州
本朝因之雍正七年升沧州为直隶州以庆云属之九
  年改属天津府
正定府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属晋战国属赵
  赵之东恒山邑也 文献 通考 
 秦为巨鹿郡地汉高帝置恒山郡
   按恒山郡志元氏县属冀州
 文帝改常山郡
  常山郡张晏曰恒山在西避文帝讳故改曰常山
   汉书地 理志注 




 元鼎四年又为正定国地
   按国治正定县属冀州
 后汉并正定入常山国
  建武十三年并西京十三国正定属常山 后汉书 光武帝 
   纪  
 晋仍为常山郡又为赵国地属冀州后魏因之
  后魏道武登常山郡城北望安乐垒美之遂移郡
  治于安乐城今州城是也 旧唐书 地理志 
 后周宣政元年于郡置恒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
 复曰恒山郡义宁初复置恒州治石邑又为赵郡地
 属冀州唐武徳四年徙治正定天寳元年复曰常山
 郡干元元年复曰恒州寳应元年置成徳军节度使
  成徳军节度使领恒定易赵深五州治恒州天佑
  二年更号武顺军节度 唐书方 镇表 
 兴元元年升都督府元和十五年改曰镇州
  元和十五年避穆宗名更 唐书地 理志 



 又为赵州地属河北道五代后唐初建北都寻罢改
 州为正定府晋天福九年复曰恒州汉仍曰镇州寻
 复为正定府
  镇州故曰成徳军梁初以成音犯庙讳改曰武顺
  唐复曰成徳晋又改曰顺徳汉复曰成徳 五代史 职方考 
 周又为镇州宋复曰正定府常山郡成徳军节度属
 河北西路
  庆歴八年初置正定府路安抚使统正定府磁相
  邢赵洺六州 宋史地 理志 
 金因之兼属威州
  正隆间依旧次府置本路兵马都总管府转运司
   金史地 理志 
 元曰正定路置总管府又为保定路地属中书省明
 洪武初改为正定府直隶京师
本朝顺治初裁阜平入曲阳行唐二县康熙初复置雍
 正二年改冀赵深晋定五州为直隶州分领南宫等





 十七县十二年复以晋州并所领之无极藁城及定
 州之新乐县还隶焉领州一县十三
 正定县
  战国时中山国东垣邑秦置东垣县汉更名正定
  属常山郡元鼎初置正定国治此后汉建武中省
  国入常山县晋为常山郡治魏属常山郡北齐复
  为郡治后周置恒州亦治此隋复为恒山郡治唐
  为恒州治载初元年改曰中山神龙初复曰正定
  自是州郡常治此明为正定府治
本朝因之
 井陉县
  汉置属常山郡后汉晋及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