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步角、梁山院十里通麻溪桥,五里濑溪桥,过常思,五里通旧路。遂不登白鹿,履道尤坦。因名峡江二亭俱曰济川。有《记》合沙亭之右。于是,以方北铺移于西峡路石铺桥头,方南铺移于枕峰院前,大田铺移于大义驿下,接常思铺。绍兴六年申明,以为经久可行。九年,峡江路旁诸寺赂州吏,请遵故道。张丞相浚召驿兵质之。遂不复易。铺仍旧名。今于城门村渡,以避峡流之迅,且约里数也。(底本作“里数”,崇抄作“数里”。)
  方南铺 南取大田铺二十里。
   西峡南驿 宣和六年作。旧方山驿移此。
  大田铺 南取常思铺二十三里。
   大义临津驿 河口渡次。
  常思铺 福清。南取太平七里。
  岭 高一里,相承为“相思”。故王文公珪赠元公绛诗:“颁春莫向相思岭”。
   太平驿 福清县西四十里。熙宁六年,省并方山、太平、渔溪三驿不批支驿券。七年,犹雇衙前主持给马草。八年,除渔溪外,复罢。绍圣元年,转运、提刑司状:以方山至迎仙,只一百二十七里,輒作三程。乞减罢太平一驿,移渔溪驿于石堘马铺盖造。寻留渔溪驿为憩息亭馆。拆太平驿材料盖造于石堘。
  太平铺 南取假面十七里。
  假面铺 南取渔溪十八里。
   渔溪驿 有蔡密学襄《梅》诗。
  渔溪铺 南取蒜岭二十三里。
  蒜岭铺 南至莆田县界三里,至迎仙二十八里,至兴化军五十里。或曰山形如蒜,亦其间多蒜苗。由建、剑、汀、邵武至此,方见涨海烟波万顷。岭头有照海亭,宣和间有唐运使留题。隆兴初废。今送迎,时寓民家。
  已上八铺,元丰六年,并添马、步、急递共八人。今并额管十二人。常思现缺三人,假面二人,蒜岭一人,内供申、节级各一人。

北西 取建宁后路
  
  出州北门,由沙溪、别仕、新蓝、鸡菜、【“距县百里,极嵲恶。觜于旁而啄衣,牙于中而啮足,蹲于前而梗步。”嘉祐三年,知怀安县樊纪易而夷之,自记云。】雪峰,至古田县。【一出西门,经石岊,至葛崎,与北门路通。】
   鸣玉驿 古田县东。初,溪有洪濑滩。知县李堪以其非雅,改为“鸣玉”。遂以名桥,亦以名驿。前有“涵碧亭”,绍兴七年,移于县西北旧学基。
   通建驿 县北。
   镇安驿 县北,地名孤镇村。西至建宁府七十里。崇宁元年,废西门路,行北门。由土■〈土区〉、葛崎、别仕、鸡菜、雪岭、杉仓、北望、青田、船岭、(底本作“■〈舟谷〉岭”,库本同,据崇抄改。)中馆、龙爬、林换、营顶,凡十四铺,至建州。三年,以山岭危险,里数隔远,每铺各增厢军二人。五年,以改路后,雪峰一带,山岭既峻,道旁绝少人家,每铺几三十里,或七八十里,始至馆驿,实有未便。其水口下虽有倒羊、猪猔等岭,然官员并行水驿,独铺兵往来而已。况自行北门,六驿、十四铺添厢军二十八人,一岁请给衣、粮,约一千五百余贯、匹、石。比之西门添置渡子、古田添置解子费,绝不等。今将六驿、十四铺及古田县西南剌从谷口出至南剑一驿、二铺,并行废罢。仍旧行西门路。

北 取温州路
  
  出井楼门,经四明亭、盘石,陟北岭,【一路出井楼门,经安国寺、透马溪,抵北岭下。岭高一千八百步,十五里属连江界。顽石根互,沿崖而跻。嘉祐三年,知怀安县樊纪“僦工致治。乃奠高为夷,正曲为直,凹者培,陷者续。(底本作“回者培,陷者续”,库本作“陷者培,回者续”,据崇抄改。)迄今利之。”主簿王知微《记》。“又治路,自北门入岩溪,抵青山,又培土筑趋府道。积德、承平、移风三乡地庳泞,(底本作“庳宁”,据崇抄改。)悉砌石以便民。至溪涧或江浦之阻,梁石以渡者五十一。木为桥十有六。皆利民之著者。”周希孟《记》。】下汤岭。【谚云:“汤岭兜,(底本作“阳岭兜”,据崇抄改。)北岭头。”志险也。】
  温泉馆 距连江三十二里,旧名汤泉驿。淳熙元年重作,因改名。
  潘渡桥 东取连江二十三里。道罗源,即绝渡而北。异时溪涨,需渡者病之。绍兴十四年,知连江阮珪,始创桥焉。未几,水淙啮以坏。(各本皆作“水淙啮以坏”,“淙”字疑为“流”之误。)乾道三年,晁子开更新之。长六十五丈,累趾十九。(底本作“□趾十九”,缺一字,据崇抄补。)名惠政。
  陀驿(底本作“陀驿”,库本同,崇抄为“陀市驿”。) 北取罗源四明驿七十五里。
  四明驿 南取飞泉驿四十里。(各本皆作“南取飞泉驿”。按:此为北去之驿路,南取则逆行,疑为“北取”之误。)建炎三年置。淳熙三年重作。
  飞泉驿 有渡。熙宁七年置。过官井洋百八十里,达长溪盐田。元祐八年,移置焦门颊。绍兴三十年,以风海险恶,禁渡。驿今佃为民居。陆行出宁德县。
  白鹤岭【岭头有白鹤亭,半有憩亭,泉眼清澈可饮,亭多留题。(底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