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福院
第十一
万善院
第十二
长春院
第十三
永乐院
第十四
清暑院
第十五
□德院
第十六每院备有堂皇之丽阶庭并植名花奇树院□西南开三门门并临龙鳞渠渠面阔二十步上跨飞桥院置一屯用院名名之屯内养羊豕池鱼园蔬瓜果悉具
逍遥亭
在苑内
造山为海周十余里
水深数丈中有方丈蓬莱瀛洲诸山相去各三百步山高水出百余尺上有通真观集灵台总仙宫分在诸山别有浮桥水殿泛滥往来
龙鳞渠
在海北屈曲水周遶十六院入海
曲水池
在海东中有曲池水殿上已日禊除之所
冷泉宫
有泉极冷因名之
积翠宫
有山池森翠苑中之胜所
显仁宫
南逼南山北临洛水
青城宫
北齐天保五年常山王演所筑以拒周师使其将严□守之亦号严城炀帝因其城造宫至宝城门七里韦述云古谷城也
凌波宫
在□□门西□□二里宫内有含景殿及射堂楼观池隍十数里
阜涧宫
别名甘泉宫迁都未成命内史舍人封德彝于此营造周十余里宫北通西苑其内多山阜有阆风亭丽日亭栖霞观行雨台清暑殿南有通仙飞桥百尺涧青莲峰峰上有翠微亭后王世充建为甘州
又有朝阳宫栖云宫
成务殿大顺殿文华殿春林殿和春殿华渚堂翠阜堂流芳堂清风堂光风堂崇兰堂丽景堂鲜云堂回流亭流风亭露华亭飞香亭芝田亭长塘亭芳州亭翠阜亭芳林亭流芳亭飞花亭留春亭澄秋亭洛浦亭
右西苑
  杂录
亭子宫
在上春门东十二里南临漕渠北临积润池池东二十里有华林园备有池榭
龙川宫平洛园
在上春门东
甘泉渠
自建国门南二里疏洛入伊渠上有通仙桥五道时人亦谓之五桥其渠又过长夏门外
漕渠
大业二年土工监丞任洪则开名通远渠自宫城南承福门外分洛水东至偃师入洛又迮洛水湍浅之处名千步陂渚两碛东至洛口通大船入通远市
永济渠
□□北□□至永济渠
大通城
王世充与李密战败奔大通城畏罪不还洛后世充改为大通县
右杂录
元河南志卷四
 唐城阙古迹
  宫城
因隋名曰紫微城
周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步高四丈八尺
东西四里一百八十八步南北二里八十五步
城中隔城四重
最北曰圆璧次曰曜仪次曰[玄]武最南曰洛城
正观六年号为洛阳宫
武后光宅元年名太初宫
南面六门正南曰应天门
门上飞观相夹门外即朝堂武德四年以其太奢命行台仆射屈突通焚之显庆初司农少卿田仁汪随事修葺后又命司农少卿韦机更加营造因隋之名曰则天门神龙元年避武后尊号改应天门又避中宗尊号改神龙门寻复为应天天佑二年改五凤楼
次东曰明德门
初名兴教后改明德天佑二年复名兴教门 东城屈向北五十步有门东启曰宣政门即隋之永康门
次东曰重光门
即东宫正门东西各有小门东曰宾善西曰延义
次东曰大和门
门内即左藏库
次西曰长乐门
初名光政后改长乐天佑二年复名光政门 西城屈向北五十步有门西启曰隆庆避明皇讳改崇庆
次西曰洛城南门
干封中门
东面一门曰重光北门
隋名门内即东宫
西面二门北曰嘉豫门
隋曰宝城门
南曰洛城西门北面二门东曰安[宁]门西曰[玄]武门
隋名南当应天门
[玄]武门北曰曜仪城城有三门北面一门曰圆璧南门
隋曰曜仪门显庆中改
东曰曜仪东门西曰曜仪西门
并显庆中改
曜仪城北曰圆璧城城有二门北面曰龙光门东曰圆璧门
门北即外郭之外
应天门内曰干元门
隋曰永泰门武后改通天门开元五年改干元门
东曰万春门西曰千秋门干元门外东西横门曰日华门月华门
隋曰东华西华唐初改左右延福后改日华月华天佑三年复改左右延福
明德门内会昌门
隋名
次曰章善门
门内有门下省宏文馆
长乐门内曰广运门
隋名其后留守府在广运门内
次曰明福门
本名显福避中宗名改内有中书省省西史馆省北
命妇院院北修书院本太平公主内宅史馆南内医局北尚食厨
东曰光范门
宣政殿之南初名敷政后改光范天佑二年改应天
干元门内正殿曰含元殿
隋之干阳殿武德四年平王世充遂焚之麟德二年命司农少卿田仁汪因旧址造干元殿成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五尺南北一百七十六尺武后长寿三年改造明堂上圆下方八窗四闼高三丈号万象神宫薛怀义充使检校去都百余里外遥望见之其北造天堂以贮佛像证圣元年大明堂天堂同焚又敕更造明堂侔前制其上初制宝凤后以金珠代之号通天宫其中号端扆殿不复造天堂其所为佛光寺明皇开元五年幸东都改为干元殿十年复为明堂二十七年毁明堂之上层改修下层为新殿二十八年佛光寺火延烧廊舍改新殿为含元殿殿下有九州岛鼎武后所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