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龙台、城隍、善溪并此而四。
  钱塘巷 东达北大街。按:钱塘疑即乾元之讹,以乾元寺而得名也。然郡志:钱塘、乾元凡两见。以通于小古楼者,为乾元巷;以通于北后街者,为钱塘巷。且今桅杆后地,亦有里社曰钱塘境,不知其命名何取也?
  振远安福行祠 郡志:相传北镇之神也。宋嘉泰初建于北城楼上。元季海寇攻城,廉访书记曲时敬领兵击之,祷于神,不许,战果不利;次日又祷,许之,遂大胜。乃新祠宇。洪武初增筑城楼,迁于时敬旧宅。里民有祷辄应。按:今为里社之神。
  桅杆后 自赞福境西折,有委巷循城根而北,俗皆称桅杆后,名未详何取。有二小巷,皆达于北后街。其北口俗称黄山巷,中有李延平先生祠。有里社曰钱塘境。按《闽都记》:序水晶宫于北后街后云:王氏据闽,筑室百余,临湖上,携后宫,从子城复道出游。其时北街,尽西湖也。岁久址失。人称湖中小山为故址,非是。然则水晶宫旧址,当在北街前后矣。又佑圣宫,在新营巷内,俗呼道堂。又有西湖坊,旧为赞城坊,俗呼西峰巷。又有熙然坊,坊东有巷达土街,今塞。以上亦见《闽都记》。按:新营巷,今称新营房。佑圣宫,久废,相传神像尚在民居中。西湖坊、熙然坊亦并废,唯地犹称熙然铺云。
  以上并西北隅。
  自宜兴门桥折而北,曰土街,《闽都记》:旧名西场巷,有登云坊。明重建越王寺,辟巷为街,俗名新街,又呼土街,以新辟未及砌石,故名。按:街之西一带皆子城址。宋赵汝愚所建澄澜阁,程师孟所建蕃宣楼,皆在其地。盖是时定远桥以西皆西湖也。
  淳仁里 旧名晏公坊,俗呼择日街。其巷东达土街,西通卧湖桥、北水关,北达营尾。今其地犹称晏公辅。《闽都记》:晏公海神,滨海多祀之,义取海晏。其对口即府巷。
  夹道坊 自淳仁里口至韭菜园口之通称。东有小径,循府狱墙,通府西郎,俗名鳝鱼弄,内有理事、粮辅二署。近粮捕缺裁,署改为公馆。市西隅民居,辟大路通夹道坊。按《闽都记》:登云书院,在府治西北,街之东,旧灵官堂址,明成化十七年知府唐珣建。中为正堂,塑宣圣及西配像;前为书室,凡二十余。其地在登云坊内,因名。莆田黄仲昭为记。今废,其址不可考。唯街畔有小庙,曰正乙行宫,想亦沿灵官堂之旧而得名耳。其地今称侯官铺者,以元至正间改建侯官县治,于澄澜阁之址也。故有云夹道,即伪闽为复道处。盖当时罗城丰乐门沿土街一带,北至钱塘巷,为永安门。其后街一带,皆西湖也。其说近是。且宜兴门桥本子城之濠。旧时河身甚长,逶迤而北,故今犹有长河境之名,其遗迹也。
  韭菜园 今俗作九彩园,名未详何取。有二巷,合而出于小楼街。
  自韭菜园口,而北抵于北门,皆曰北门大街,俗有上土埕、下土埕之称。街之半有钱塘巷。内有里社,曰永安境,即唐罗城永安门地。钱塘者,乾元之讹也。盖地旧有乾元寺。按《闽都记》:乾元寺本无诸旧城,晋太康迁城以为绍因寺;乾元三年更今名。有琴石,为越王鼓琴处;金鸡井,即越王井也,尝有金鸡现瑞,牧羊儿见之,投之以石,闻鸡声不绝,后不复见;饮马池,亦越王旧迹。福州佛寺最多,唯此一寺为最古。今为卫卒姚姓侵没,其址为园地,延袤里许,议者谓宜兴复,未逮也。据此,则寺之址,在明季尚有存焉耳。今巷北有小钱塘,中有池塘十数亩,北通大□下三宫堂。而此则称大钱塘,北通大□下,南通小古楼。又北为华林坊,在北大街东折,以寺而得名也。东口通平山,达贡院。
  三官堂 由华林坊南折,巷口有桥委平陆中,未详何名。桥之北有巷,曰画眉巷,今称范仪巷。三官堂西,有小径通小钱塘巷,其东口达于大□下。三官堂者,亦以乾元寺旧址而得名也。
  大□下 在华林坊南,以里有大树得名。南折通钱塘巷,北折达诸古岭。
  北库巷 在华林坊北,越王山西麓也。案《闽都记》:明弘治间建武备库,储三卫戎器,当即其地。今亦以貯各营火药。内有泉,极甘冽,为城中第一。其巷东达越山。西有二小巷:一循城根,曰紫井;一逾岭,曰吉安岭,合而出于北门兜。
  环峰境 在北库巷内,祀宋丞相。魏国公张浚。案《三山志》:环峰亭,在越王山麓,旧名“四见”,有太守罗畸、刘瑾诗,后更“倚云”。乾道丁亥光宗赐名“环翠”,仍洒宸翰以贲之。又《闽书》:绝学寮在越王山,宋丞相张浚读书处。故今里社犹称环翠,而所祀神则魏公也。或曰即绝学寮址。未详。
  明离殿 在华林坊之北。旧在于山,名荧星祠。万历间重建,并作殿于中,祀元冥于左,后移建。
  华林寺 在越王山麓,旧名越山吉祥禅院。《闽都记》:在乾元寺东北,无诸旧城处。晋太康间,既迁新城,其地遂虚。隋唐间以越王故,禁樵采。钱氏十八年,其臣鲍修让为郡守,诛秽夷巇,始创寺。后增数寺,并入华林。西廊有转轮经藏,今圯;东廊有文昌祠、普陀岩;正殿之后为法堂;法堂西,祖师殿。以越王山为斧扆。正德间赐额。国朝顺治初修,康熙七年重修。又旧志,有越峰罗汉院,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