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西北”。
(9)州西北三十五里:S.788,P.2005号作四十五里。
(10)S.788号作“县西北七十里”,S.5448号作“城西八十五里”。
(11)P.2005号同,S.788号作“一百五十里”。
(12)州东:P.2005,S.788号作“县东北”。
(13)河仓城:S.5448号同,P.2005号作“阿仓城”。二百四十里,P.2005号同,S.5448号作“二百三十里”。
(14)州北西:S.5448、P.2005号并作“州北”,“西”"为衍字。
(15)四十里:P.2005号作“三十里”。
(16)P.2005号作“州西北五十步”。
(17)《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沙州敦煌县:“三危山,在县南三十里,山有三峰,故名三危。”P.3608号《陇西李氏修功德记》:“敦煌之东南,有山曰三危,结积阴之气,坤为德成,凝质之形良为象,崚嶒千峰,磅礴万里。”
(18)《寿昌县地境》同。
(19)《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龙勒水,在县南一百八十里龙勒山上。”
(20)县西廿五里:《寿昌县境》作“县西北五里”。
(21)《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同。P.2005号苦水条作“一百廿里。”
(22)《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后魏“明帝罢镇立瓜州,以地为名,寻又改为义州,庄帝又改为瓜州,……武德二年西土平定,置瓜州,五年改为沙州。”

沙州都督府图经
P.2005号
(前缺)
美草,更□□□
水又西流八十里,与硖(1)
美草。又西北流入硖谷,
流曝(瀑)布桂鹤
蔽亏日月,深谷
里,不生草木,中有(2)
春之后,仲夏之(3)
秋后即下,向人
无杂鸟,水无
者,不过数寸(4),
曲多野马,犛(5)
狼虫豹窟穴,其
里至子亭镇(6),西三
烽。又西北流六十里至山阙烽(7),水东亦是/鸣沙流山(8),其山流动无定,峰岫不恒。俄然/深谷为陵,高崖为谷,或峰危似削,孤岫如/画;夕疑无地,朝已干霄。中有井泉(9),沙至不掩,/马驰人践,其声若雷(10)。其水西有石山,亦/无草木。又东北流八十里,百姓造大堰,号为/马圈口(11)。其堰南北一百五十步,阔廿步,高二/丈,总开五门分水以灌田园。荷锸成云,决/渠降雨,其腴如泾,其浊如河(12)。加以节气/少雨,山谷多雪,立夏之后,山暖雪消,雪/水入河,朝减夕涨。其水又东北流卌里至/沙州城(13),分派溉灌。北流者名北府(14);东流者/名东河水(15);东南流者二道:一名神农渠,一名阳开渠(16);州/西北又分一渠,北名都乡渠(17);又从马圈口分/一渠,于州西北流,名宜秋渠(18)。州城四面水/渠侧,流觞曲水,花草果园,豪族士流,家/家自足。土不生棘,鸟则无号;五谷皆/饶,唯无稻黍。其水溉田即尽,更无流/派。/
  苦水(19)
  右源出瓜州东北十五里(20),名卤涧水;直西流至瓜州/城北十余里,西南流一百廿里至瓜州常乐县南山/南(21),号为苦水。又西行卅里入沙州东界故鱼泉驿/南(22),/西北流十五里入常乐山,又北流至沙州阶亭驿/南,即向西北流至廉迁烽,西北廿余里散入沙(磠)。/
独利河水
  右源出瓜州东南三百里,流至沙州敦煌县/东南界。雨多即流(24),无雨竭涸。/
  悬泉水
右在州东一百卅里(25)。出于石崖腹中(26),其泉傍出细/流, 一里许即绝。人马多至,水即多;人马少至,水/出即少。《西凉录·异物志》云: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回至此山,兵士众渴乏,广[利]乃以掌/拓山(27),仰天悲誓,以佩剑刺山,飞泉涌出,以济/三军。人多皆足,人少不盈。侧出悬崖,故曰悬泉(28)。/
七所渠:
  宜秋渠,长廿里。/右源在州西南廿五里,引甘泉水。两岸修堰十里,/高一 丈,下阔一丈五尺;其渠下地宜晚禾,因号为宜/秋渠(29)。/
  孟授渠,长廿里(30)。/右据《西凉录》,敦煌太守赵郡孟敏于州西南十/八里于甘泉
都乡斗门上开渠溉田,百姓蒙赖,/因以为号(31)。/
阳开渠,长一十五里(32)。
右源在州南十里,引甘泉。旧名中渠。据《西凉/录》,刺史杨宣移向上流造五石斗门(33),堰水溉/田,人赖其利,因以为号。/
都乡渠,长廿里(34)。
右源在州西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