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大藏经》录作“河”,河,“阿”形近致误。《西域记》、《慈恩传》、《释迦方志》、《珠林》等并作“阿”。阿伊罗钵底河,又译作阿恃多跋利、略称跋底河,又名希连河。佛人涅槃处有塔,本卷记载塔在河东岸:“此塔西有一阿伊罗钵底水”。《西域记》记在河西岸:“城西北三四里,渡阿恃多伐底河,西岸不远,至娑罗林。”佛入涅槃处在此,并有塔。不知孰是。
(7)无人往也:往,《大藏经》同,罗录作“住”,误。
(8)为犀牛大虫所损也:为,罗录、《大藏经》皆缺录,今据缩微胶卷补。
(9)名安般檀寺:《大藏经》录作“名娑般檀寺”,罗录作“名般檀寺”,今据缩微胶卷补正。
(10)有十余:罗录同;《大藏经》“十”缺录。
(11)衣食令在塔所供养,令,《大藏经》同,罗录作“今”,误。
(12)彼罗痆S.国:慧琳《音义》作“波罗痆S.国”,彼,“波”之误。《西域记》、《慈恩传》作“婆罗痆S.国”。
(13)无王所□:《大藏经》录作“无王即”。婆罗尼S.国有无忧王所建窣堵波两处,联系本卷下文,无王当为“无忧王”之误。
(14)彼幢极丽:幢,《大藏经》同;罗录作“憧”,误。
(15)达磨斫葛罗寺,当即鹿野伽蓝。《慈思传》:“渡婆罗痆S.河东行十余里,至鹿野伽蓝,……大院内有精舍,高百余尺,石阶砖龛,层级百数,皆隐起黄金佛像。室中有鍮石佛像。量等如来身,作转法轮状。精舍东南有石窣堵波,无忧王所建,高百余尺。前有石柱,高七十余尺,是佛初转法轮处。”《西域记》卷七:“前有石柱,碧鲜若镜,光润凝人,其中常现如来影像。”
  (16)事于大天:罗录、《大藏经》俱作“事于大大”,误。今据缩微胶卷补正。《西域记》卷七婆罗痆S.国:“天祠百余所,外道万余人,并多宗事大自在天,或断发,或椎髻,露形无服,涂身以灰,精勤苦行,求出生死。”
  (17)摩揭陀国:陀,罗录作“拖”,误。今据缩微胶片补正。
(18)《西域记》卷七:“婆罗痆S.国,周四千余里。国大都城西临殑伽河,……。”
(19)佛初转法轮处的鹿野苑、佛诞生处的蓝毗尼园、佛成道处的菩提伽耶、佛逝世处的拘尸那伽为印度佛教四大圣迹。
(20)《西域记》卷七曰“多信外道,少敬佛法。……伽蓝三十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
(21)摩诃菩提寺:《西域记》作摩诃菩提僧伽蓝,《续高僧传》作大菩提寺。“摩诃”义为大,“僧伽蓝”义为寺。
(22)不虑菩提远:不,罗录作□,今据缩微胶卷补正。
(23)经□月:经,罗录、《大藏经》皆不录。S.383《西天路境》:祛罗理“又东南长行三个月至波罗奈国。”《继业行记》:“又西(东)行二程,有宝塔故基,又西至波罗奈国。”
(24)葛那及:《新唐书·西域传》:“中天竺在四天竺之会,都城曰茶铸(待查)和罗城,滨迦毗黎河。”
(25)《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凶悖群小时亏国宪,谋危君上,事迹彰明,则常幽囹圄,无所刑戮,任其生死,不齿人伦。犯伤礼义,悖逆忠孝,则劓鼻、截耳、断手、刖足,或驱出国,或放荒裔,自余咎犯,输财赎罪。理狱占辞,不加荆朴,随问款对,据事平科。”
(26)如若慎物:罗录作“若忄口 物”,《大藏经》作“如若情物”,皆误。今据缩微胶卷补正。
(27)土锅:慧琳《音义》作“土埚”。
(28)《西域记》卷二曰:“政教既宽,机务亦简,户不籍书,人无徭课。王田之内,大分为四,……所以赋敛轻薄,徭税俭省,各安世业,俱田口分,假种王田,六税其一。”
(29)《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衣裳服玩,无所裁制,贵鲜白,轻杂彩,男则绕腰络腋,横巾左袒,女乃檐衣下垂,通肩总覆,顶为小髻,余发垂下。”
(30)甚:罗录作“其”,误。今据缩微胶卷补正之。
  (31)珠(待造)子:罗文、《大藏经》并录作“床子”,误。本卷前有“在地而坐,不肯坐床”可证昧(待造)非床之异体字。脒(待造)子,即坐具、坐垫之类。
  (32)于市店间:罗录作“□市店间”,今据缩微胶卷补正。
(33)《西域记》卷六:室罗伐悉底国,旧曰舍卫国,“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是给孤独园。胜军王大臣善施,为佛建精舍,昔为伽蓝,今已荒废。……善施长者,仁而聪敏,积而能散,拯乏济贫,哀孤恤老,时美其德,号给孤独焉。闻佛功德,深生尊敬,愿建精舍,请佛降临。世尊命舍利子随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园地爽塏。”又曰:“园地善施所买,林树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式崇功业。自今已去,应谓此地为逝多林给孤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