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貉皮额办五百五十九张因饥荒捕户逃亡见办四百一十张
昌国州
狸皮额办二十张
慈溪县
貉皮额办一千三张
定海县
貉皮额办一百二十张因饥荒实办七十五张
象山县
貉皮额办七十八张
  沙鱼皮额办
本路额办一百六十三张
奉化州额办二十七张
昌国州额办九十四张
定海县额办四十二张
  鱼鳔额办
本路额办二百斤
奉化州额办四十斤
昌国州额办八十斤
定海县额办四十斤
象山县额办四十斤
四明志卷第十三
宋元四明六志弟六十五
元 袁桷 等 撰
 学校考上
家塾党序所来久矣文翁立博士弟子后世规制深髣之宋用隋唐法取士率出于学校法虽有獘贤德硕辅皆由是出世祖皇帝平海隅首复儒役谆谆然劝勉至矣先帝崇文尚儒慨然复立科举学者宜益自奋励郡学教养论者以四明为先今而日游惰抑盛衰使然欤观昔时得人之盛见于科目皇朝建蒙古学复立医学阴阳学四学足作学校考
  本路蒙古学
学在西南隅仓桥侧至元二十九年命天下州郡立学大德十年草创于兹以肄□庐犹未完
赡学
田土
学官
教授一员 学正一员
  奉化州蒙古学
官虽设员未曾建学
学官
学正一员
  本路儒学
开元二十六年明始治州学宜随州立矣宝应广德闲州毁于袁晁之乱贞元四年王沐始建夫子庙太和七年于季友以开元袤封文宣王册文刻石天禧二年李夷庚移学于子城之东北建炎兵毁先圣殿独存郡人林暐首捐金钱数十万绍兴七年仇悆卒成后为明伦堂东斋曰上达广誉造道西斋曰登贤成已时升十九年徐琛即明伦堂之后建稽古堂堂之上旧有五经阁阁毁经亡后以藏宋御书岳甫守郡复置成德斋后以置养正斋皇朝至元十九年火仅存外门二十九年本道廉访副使陈祥即阁基立尊经阁有记二十年乡之儒士裒力新明伦堂至大二年旧殿以民居为之弗称副使赵宏伟劝士重建有记复新仪门泮水东教授吴宗彦建宾序斋养蒙堂在廊东史复伯吴宗彦等建先贤祠堂旧有五先生祠 【杨杜王楼王】 后增陈忠肃丰清敏高宪敏林侍郎 【保】 汪尚书 【大猷】 复增郡守六人 【李夷庚仇悆赵伯圭岳甫程覃赵师岩】 教授一人 【周粹中】 淳佑中颜颐仲复祠张宣公吕成公陆文安舒文靖沈端宪杨文元袁正献是后立祠冗杂今不复着而九先生祠迄不敢废王尚书应麟始立传为记以奉圣旨崇祀复设二亭在外门东西公厨土祠厅舍凡学所当备具者略弗书射圃以宋孝宗颁射义魏王判郡立今为教授厅
   李璜重建州学记
四明据会稽之东抱负沧海枕山臂江重阜崇岭连亘数千里其浸不淫于海而潴以为湖山川之胜雄杰茂异所以人材英拔比他郡为甲至于后进缝掖往往冰玉秀整廉利好学盖自祖宗以来名公硕儒文词为诸儒倡者搢绅至今诵之郡旧有学制度甚伟建炎胡虏之祸鞠为茂草而先圣之殿仅存扶持倾欹不庇风雨荒榛断址使人怆然怀旧而悲焉今新昌石君延庆光锡学问渊博连中三科四方望风钦瞩愿得执经席下以丐余论绍兴五年实掌是邦之教事居无黉舍食无粱肉水火器皿之用凡百不备学者犹且负笈而来栖于败屋之下弦诵之声不绝盖其风俗好学如此会太守仇公以次对出镇恭致天子崇儒右文之意岁时严奉牲币盛服搢笏祠于庭下将事既毕延见诸生酌以酒醴每病饩廪不充以为公私之患明年政成乃斥公帑百六十万又丐于耆旧乡老得钱八十万始益赋入助其供给复以辜榷废材瓦木竹杆凡十万九千六百有奇益以调度之余四百万钱以为梓匠丹垩之费初立重门两序敞其后以为讲议之堂盖其东以为庖湢之舍闬闳深丽翼飞瓦耸神位像设笾豆俎簋焕烂一新于是泮宫之制具体克备既落成率诸生行舍奠之礼是日鼓舞歌咏莫不称颂仇公之德又以石君超诣之材屑于细故针抽缕绩以至于斯也窃尝谓古者有国有乡必立学校盖非苟然而已以为君子之居而礼义之所从出也为诸侯者于此虖受成遣师以服远人为士大夫者于此虖游燕休息以议政事执政者又从而究其言善否因以改行下至游士冑子编户庶民莫不雍容进退于斯讲求先王之道皆得兴于礼义及其秀杰颖脱则又论而升之俾之为天子政事之臣此所以学校官府初无二体而三代之上家塾党庠遂序国学如是之设也后世先王之道不明武吏以杀伐暴悍为能文吏以簿书期会为重其闲深文刻害便法自营者则悠悠之谭指为廉正怙其鸷忍以投时好如虫食木中伤败冲气卒至穿穴侵漏与本俱倾而莫之知也大抵自汉以下承暴秦之绪维持固结之道一切主于法令劫持天下使不能去无复父子君臣之爱一旦溃败不可钤柅诚以平昔用法便文之积也今承汉唐之后去古益远为吏者视斯民如仇雔言居官者指公府为传舍朝夕从事米盐锥刀之末为治之道追胥箕敛耳非复有文学礼义之说也至尊忧勤于上隆师重傅以明先王之道而六经之旨不行于士大夫之闲处心积虑官迁留滞而止士之游于庠序者截决经史取青媲白以待有司之问更相告语惟恐趋赴功名之后此道之所以不明而先王之迹几于熄也如是而望风俗之醇厚亿兆之孝悌忠信难矣郡之有学始曰礼义而先王遗风余训标准在是为政者尚指以为不急之务亦已甚矣四明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