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县东南七十里唐贞元中法常禅师始诛茅结庵开成元年建寺名曰上禅定会昌闲废大中闲复建名观音禅院柳公权书其额至皇朝大中祥符元年赐今额干兴元年僧道宁重建院大梅山汉梅子真旧隐也法常禅师者襄阳人姓郑氏幼从师于荆州玉泉寺初参大寂禅师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法常即大悟去而结庵此山适盐官会下有一僧人入山采拄杖迷路至庵所问曰和尚在此山多少时法常曰只见四山青又黄又问出山路向什么处去法常曰随流去僧归告盐官盐官令僧邀之法常作偈曰摧残枯本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大寂闻法常住山乃令一僧到问云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法常云马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云马师近目佛法又别法常云作么生别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法常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云大众梅子熟也法常又有诗云一池荷叶衣无尽几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更移茅舍入深居今寺中有梅熟堂有荷衣沼见存 【传灯录所载如此旧志云法常禅师初领千众住持每云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惟啮白墡饼子不同众僧之餐山闲患无水乃感象眠为池虎跑为泉今象齿犹存据此说则寺乃法常所建也与传灯录所谓入山惟恐不深者不同且旧志云开成元年建寺上距诛茆结庵之时已三十余载矣岂法常初虽避人而来者日众乃建寺以容之遂至满千乎姑两存之以俟知者】 常住田一百七十二亩山二万五千四十亩

     大梅山保福院
县东南七十里唐贞元十二年建号北兰院大中元年改报国仙居院皇朝大中祥符元年赐今额与护圣禅院同踞一山也淳熙十六年僧行源重建适斋汪大猷记常住田七百二十五亩山二万五千四十二亩

     仗锡山延圣院
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唐龙纪元年建皇朝宝元二年赐额常住田五百五十六亩山二万二千亩

     金峨山真相院
县东南八十里旧号罗汉院唐大历元年建皇朝治平元年赐今额常住田三百三十二亩山四千二百二十亩

     金文山惠照院
县东南七十里旧号金文忏院唐干宁二年建皇朝治平元年赐今额常住田二百七十亩山二千三百三十亩

     五峰山崇福院
县东南五十里旧号五峰院晋天福六年建皇朝大中祥符三年赐额常住田二百七十亩山六百八十亩

     东山福昌院
县东南四十里旧号东山安或王院唐大顺二年建皇朝政和元年赐今额常住田四百三十五亩山一千一百二十亩

     跘跨山 【跘音辨跨音科】 崇果院
县东五十五里晋开运二年建皇朝大中祥符三年赐今额常住田一百八十六亩山一千一百二十亩

     普净院
县西南七十里旧号顶峰庵皇朝建隆二年建大中祥符三年赐今额常住田二百九亩山二千四百一十亩

     四明院
县南二十五里旧号鄞水院唐天复元年建皇朝大中祥符元年赐今额常住田二百八十九亩山无

     白云延祥院
县东南八十里皇朝干德五年建大中祥符三年赐额常住田六十亩山四千四百四亩

     法忍院
县西南六十里旧号定光院唐咸通元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赐今额常住田二百亩山二千一百亩

     西延庆院
县南四十里旧号永福院唐中和六年建常住田一百一十亩山无

     接待彰圣院
常住无

     翠岩山移忠资福寺
县西南七十里旧号翠岩境明院唐干宁元年建皇朝大中祥符元年赐名宝积禅院嘉泰四年张参政府请院为功德寺赐今额常住田一千一百二十九亩山二千二百九十六亩

     报忠福善院
县西南七十里旧号峒山院唐光启二年建皇朝大中祥符元年赐名彰圣本甲乙徒弟院干道四年改充十方禅院踞峒山东南支众峰环合状若芙蓉嘉定二年楼参政府请为功德院赐今额常住田三百四十二亩山九千八百亩

     佛陇山积庆显亲院
县东六十里唐咸通十三年建皇朝治平元年赐名保安庆元六年充恭淑皇后宅齐王府功德院常住田二百八十亩山一千二十七亩

     报国院
常住田二十亩山无

     教忠报国寺
大慈山史丞相府功德寺

     妙智院
大慈山史丞相府功德院

    教院二十四
     资教院
县西四十里旧号广德院周显德元年建皇朝治平元年赐今额常住田三百五十五亩山九百十六亩

     悟真院
县东南五十里汉干佑二年建皇朝治平元年赐额常住田二百二十二亩山四百四亩

     栖真寺
县南六十里隐学山唐建中二年建号隐学寺皇朝大中祥符元年赐今额寺有放生池见碑记田二百一亩山六百八十一亩

     惠光院
县西南四十里唐咸通八年建名小江皇朝大中祥符三年赐今额院尝有妖僧塑神像纳老乌于其腹以术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