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诵咒,作禳解诸法。此台湾之僧道行为也。

  菜公、菜婆者,印佛经优婆夷、优婆塞之类。有龙华、金台、先天等名目,不菇荤,朝夕诵经礼佛,别为一派。另筑精舍,佛蜒日大众一会焉。初入菜堂者,领小乘牒文;二、三年者,领中乘、上乘牒文。闻有秘密咒语,不入其教者,不得而知也。菜公亦能做香花、禅和诸佛事。延请者,不索谢金,送手巾、折扇而已。此近于僧家者流也。

  法官者,自谓能召神遣将,为人驱邪治病,作一切禳解诸法(其派有红头师、青头师之分,其弟子均名曰「法仔」)。神佛出境、净油及踏火必用之,以请神焉(铺柴炭于庙前旷地,炽火极盛,执旗帜、锣少及扛神轿者,一一从炭上行过三次,名曰「踏火」)。为人治病,亦有时应验。谢赀亦多少不一。余若男巫、女巫,作种种幻法,亦近于师公者流,合附录焉。

  佛家以虚无寂灭为宗,道家以清净无为为本,降而至于吞剑、吐火,作种种幻术,已大失本来面目。台之僧道,尤不足言,有其名而已。

  ●住民生活

  台无土著。士著者,熟番与生番而已。其民人五方杂处,漳、泉流寓者为多,广东之嘉应、潮州次之、余若福建之兴化府、福州府,全台合计两府之人流寓台地者,不过万人而已。外此,更寥寥无几焉。计台之丁口,在二百万左右,生熟土番不过二十分之一。隶漳、泉籍者,十分之七八。是曰闽籍;隶嘉应、潮州籍者,十分之二,是曰粤籍;其余隶福建各府及外省籍者,百分中仅一分焉。

  就住民之生活而论,或为士(士以教读为生活,每年修金不等),或为农(农以耕耘为生活),或为工(工以制造器物及力役为生活;在店铺佣工者,俗名「伙计」,出海而渔者,俗名「讨鱼」,亦工类也),或为商(商以贸易为生活),或在文武各衙门充当吏书(在衙门办理案牍者,曰「吏书」,有总书、帮书之分)、兵役,下至肩挑、背负与一切巫(有女巫、有男巫)、医、僧、道、山(择葬地者,俗名「看山先生」)、命(推算年庚者名「看命先生」)、卜(卜卦)、相(相形体)、娼(倚门卖笑曰「娼」)、优(串戏曰「优」)、隶卒之流(在衙门充当皂役及在监狱看守人犯者曰隶卒),莫不各执一业,以谋其生。

  妇人,除作针黹、女红而外,亦有为人雇作乳母及司炊爨、洗衣服之事。

  生熟番则打捕獐、鹿、山猪等物及种薯芋、番黍、抽藤、烧焿,大约住近内山者多以开垦山地为生,住近海边者多操网罟以渔为生焉。

  ●糖业由来

  台南糖业,自康熙三十五年起,漳、泉二州移台居住之民,经营事业,扩充农家利路。雍正九年,核查廍饷案内,台湾县属(即今台南县)计算有四十七张。光绪十三年,改为安平县,清赋丈量后,计有二百余张。前后比较,现增有四倍之多。俗曰:硖糖者在糖粿,盖糖者在糖间,实有成始成终之致。且廍有廍脚(甘蔗倚廍硖糖之人)、间有钻脚(代糖间买糖之人),皆是俗例之称。大约年收青糖、白糖二十余万担,即有二千余万觔(百觔四圆五角约算),计九十余万圆(青糖三成,应得金二十七余万;白糖七成,应得金六十三余万)。

  种类

  台南甘蔗,有三种。曰红蔗、蚋蔗者,糖少汁多;曰竹蔗者,汁少糖多。其成熟时候,有高至七、八尺或丈余(低湿地须种红蔗、蚋蔗,高燥地须种竹蔗),乃得其地宜。

  产地

  园地一甲,受种一万八千栽,必择其地系半沙、半涂为佳;全沙之园地者次之。下下沙园则虽种蔗,而收成无几。台南园地(即旧安平县界地),凡一万九千六百六十六甲六分九厘,约种甘蔗者四分之二。其园地约九千八百三十三甲三分四厘五毫,受栽蔗一百七十七兆零零零二十一栽。

  栽植

  每年正、二、三月间栽种(取旧蔗尾去叶),约七、八寸(原文尺)长,插入土中为一窟。每窟二尺五寸积方,下种后用草烧灰散布窟边,外又用各样肥物沃之。既得时雨之润,自然发生畅茂。迨十一、十二月间,蔗汁初甘(每桶汁五百觔,得糖七、八十觔),正、二月间当甘(同上得糖百觔),方为成熟之期。至四月为退甘,或留至十一月再硖,俗曰「重台蔗」。

  制造

  蔗廍开工,大概于十一月初旬、中旬。各廍脚按照阄之先后,挨次轮值日期到园,同牛婆将甘蔗剥箨去尾,用牛车搬运入廍,以石车硖去蔗汁,车下用桶收汁,付出樋管,流落澄清桶(用石灰以去其滓),转入鼎,熬糖。第一回之鼎,用温火以暖其汁;第二回之鼎,用武火滚出汁泡,以杓子掬之;第三回之鼎,蔗汁中之污物浮见,悉用杓子去之,其汁始净;第四回之鼎,火力添强,糖汁沸腾,再用花生油、蚵壳灰二样投入,其汁浓厚,始能凝结;此时移过第五回之冷拌鼎,搅匀成糖。再移入木箱(俗曰糖槽),弄至糖松为度,装入竹篓;又用竹叶、竹箨包护,外用麻绳捆之。此制红糖之法也(俗曰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