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离郡,今理符离县。徐州之域,为沛地。按《唐史》:“元和四年正月,以徐州符离之地南临汴河,有埇桥,为舳舻之会,襟带梁、宋,运漕所历,防虞是资 ,乃以符离、蕲县,并泗州之虹县三邑立宿州,取古宿国为名。九年,又割亳州之临涣属焉,遂为上州,仍属徐泗等州观察使。太和三年三月,徐泗观察使崔群奏:“顷以蔡孽未平,遂割三县并徐州兵一千四百人权置宿州,阨其奔轶。事关备御,非务便人。今寰宇无虞,封圻罢警,权创支郡,理合并除。其宿州请却废,三县各还本州岛。”勅依。至太和七年复置,仍移于埇桥置,即虹县之地。后复移理符离,即今郡理也。皇朝开宝元年,升为保静军节度。

元领县四:
符离,虹县,蕲县,临涣。
州境:
东西三百五里,南北三百一十一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六百三十里,西北至西京一千二十里,西北至长安一千九百四十里,东至泗州三百三十五里, 西至亳州永城县一百五里,西至寿州寿春县二百五十里,北至徐州一百四十里,东南至濠州一百九十八里,东北至下邳县二百三十里,西南至濠州城父县二百九十九里,西北至徐州萧县一百一十里。
户:
唐开元户:具徐州。元和户:八千六百七十六。皇朝管户:主一十一万二千五百四十二,客一万四千六百九十三。
风俗:同徐州。


桓荣,沛国龙亢人。桓典,荣孙献帝时封关内侯。桓彝,荣九世孙。  赵孝,弟礼为贼所得,孝自缚云:“礼廋孝肥。”  朱浮,沛国人。  桓谭,沛国相人。 相县在符离西北,帝好谶,对曰:“臣不读谶书。”  魏武,沛国谯人。  刘伶,沛国人。  刘恢,宿州人,善谈易,简文帝重之。 陈咸,相人,官至御使中丞。  嵇康, 嵇绍, 嵇喜。俱谯人。
 土产:绢。贡。

符离县:旧二十乡,今十乡。 本秦旧县也。《汉书•陈渉传》云:“渉初起兵,有符离人朱鸡石。”然则汉前已有符离,故为秦县也。汉属沛郡,以县隶谯郡。晋武帝以为沛国,封献王,又为斛城县。高齐天保七年,复为符离县,移于古符离城内。《尔雅》:“莞:苻蓠。”以地多此草,故取名矣。隋大业二年,移于朝斛城。唐贞观元年,移于朝斛城西南七十里。
竹邑城 元和四年于县置宿州,以县隶焉。  定陶山 在县北四十里。《魏地形志》云:“济阳郡有定陶县在山下,因为名。”  汴河 在县南百步。  睢水 在县北二十里。《水经注》云:“睢水,出梁郡鄢县,经竹邑城。”是也。 新城 在县西北百三十里。北齐武平七年复置睢南郡于此。西北百步置符离县。隋开皇年间废。  灵壁城 在县西北八十里。《汉书音义》云:“灵壁,故小城也。在彭城南。楚击汉军彭城。项羽以精兵三万出胡陵,至徐州萧县,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睢水为之不流。”北陵城 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汉书•地理志》:“凌县,属泗水国。”《舆地志》:“有陵县。”《太康地志》云:“属下邳。”晋武帝以南有广陵,故曰北陵。  闵子骞冡 在县东北九十里。  相山碑 在县西北九十里相山南。按碑辞云:“晋武帝太康五年,县令有国诸侯祀界内山川 。时相山属沛国,令郭卿云:‘相山主应房心之星,能兴云雨。’会天旱,祈雨即应,乃建庙刻石,纪铭曰:‘巍巍相山,盘纡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唐永徽元年立。

虹县:东南一百五十六里,旧十乡,今三乡。 汉县,属沛郡。按《舆地志》云:“尧封夏禹为夏伯,邑于此,即天子位,徙都阳翟。”汉为夏丘县,属沛国。北齐改为夏丘郡。后周大象中,改为晋陵郡。隋开皇三年,复为夏丘县,属仁州。唐武德四年,于故城县置虹县,属仁州。贞观八年,废仁州为虹县,以隶泗州。元和初,立宿州于此,后理符离。 
朱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魏地形志》:“潼县在朱山,即会稽朱买臣之旧里也。”  潼水 在县西三百步。《水经注》云:“今潼水,自万安湖南流。”隋大业元年开汴河,塞潼水。  故虹城 在县南一百里,汉虹县也。《汉书•地理志》:“虹属沛郡。”魏初,属汝阴郡。  僮城 在县东北七十里,汉时僮县也。《地理志》云:“僮隶临淮郡。”后汉为侯国,永平元年,封沛献王之子嘉为僮侯。  洨城 在县西南七十八里,即汉洨县也,属沛郡。垓下,洨县之聚落名。洨音绞。   潼都城 在县北百二十里,即汉取虑县,属临淮。《后汉书》:“楚王英都徐州,光武三十年,以临淮之取虑益楚国。”是也。  垓下 在县西五十里。汉兵围项王于垓下,大败之。有庙,在县西五十里。   赤坎故城 在县西南一百九十五里。梁天监八年置赤坎戍。大同二年废戍,置仁州。唐武德四年废。   故相城 盖即相土所居,后因名之。宋共公自睢阳徙都此城。唐入符离县,今在县西北。   渚阳故城 隋置诸阳县,后废。   朝斛故城 隋符离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