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主八百一十,客二十。
风俗:与易州同。
土产:无。
平塞县。三乡。皇朝太平兴国七年置,以军额名县。

静戎军
静戎军。本易州宥戎镇。周为梁门口塞,在州东南九十里。皇朝太平兴国六年二月,升为静戎军,寻割遂城三乡人户属焉。
军境:东西四十里,南北四十五里。
四至八到:《图经》未有至东西二京里数。东至雄州八十里。西至威虏军三十五里。南至保州四十五里。北至易县八十里。东南至莫州一百里。东北至雄州容城县六十里。西南至保州四十五里。西北至平塞军四十五里。
户:

宁边军
宁边军。本定州博野县。皇朝雍熙四年,于此建宁边军,以县属焉。
领县一:博野。
军境:东西八十二里,南北七十里。
四至八到:新置军未有至京里数。东至瀛州一百里。西至蒲阴县四十二里。南至安平县五十里。北至保塞军八十里。东南至饶阳县六十里。西南至蒲阴县四十二里。东北至高阳县七十八里。西北至望都县五十里。元无官路。
户:皇朝户:主五千八百八十三,客三百六。
风俗:同定州。
土产:同定州。
博野县。旧三十乡,今十乡。本汉蠡吾县地,属涿郡。后汉分置博陵郡。《十三州志》云:“本初元年,蠡吾侯志继孝质,是为孝桓帝。追尊皇考蠡吾侯翼为孝宗皇帝,陵曰博陵。”因以为郡。晋于此立博陵国。后魏宣武帝景明元年,改博陵为博野,以地居博水之野。唐武德五年,置蠡州,领博野;八年,州废,县还本属;九年,复立蠡州,复领。贞观元年,州废,复隶瀛州。永泰中,割入深州。周显德二年,割属定州。皇朝雍熙四年,割属军。滹沱河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保顺军
保顺军。本沧州无棣县之保顺镇。周显德六年,建为军,以旧镇为名。
四至:南至棣州一百二十里。东南至滨州一百里。西南至德州二百五十里。西北至沧州一百七十里。
戸:皇朝户:主三千九十三,客六百七十七。

平戎军
平戎军。本莫州新镇之地。皇朝太平兴国六年,升为平戎军,以扼边陲之喉。
四至:东至霸州三十里。西至莫州七十里。南至瀛州一百二十里。北至幽州一百五十里 。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九

河北道十八
幽州
幽州。武帝元狩六年,又封皇子旦为王,旦诛,国除。后置十三州,改为幽州,领郡国十,治于此。寻开拓东边,又置玄菟、乐浪二郡。昭帝元凤元年,改燕国为广阳郡。宣帝本始元年,更为国,以封燕剌王太子建为王,领县四,都蓟。建曾孙嘉王莽时絶。后汉光武二年,封叔父良为广阳王;十五年,徙王赵,省广阳合上谷。和帝永元元年,复立为广阳郡,幽州刺史与郡国同理。至献帝,又废郡,复立幽州,治于蓟,即今郡是。寻辽东人公孙度以中国扰攘,保据燕地,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孙渊自立为王于燕;二年,司马宣王征燕,斩渊父子,辽东悉平。太和六年,封叔父宇为燕王。晋太始初,封文帝子机为燕王。机薨无子,国除。寻改范阳郡曰范阳国,分上谷置广宁郡,仍隶范阳国。改右北平曰北平,而幽州存焉,领郡国七,而治于涿,今范阳县是也。晋永嘉后,陷于石勒,勒僭号襄国,于蓟置幽州,于幽置燕郡。石氏败,歴慕容隽都之,隽为苻坚所灭。坚乱,慕容垂得其地,州郡之名如故。至后魏道武破慕容宝,复于蓟立燕郡,领县五。又于郡理置幽州,领郡三。至北齐,于州置东北道行台。后周改置燕、范阳二郡,兼立总管府于州。隋开皇三年,废郡,所领五县复属州总管如故。炀帝初,废总管;三年,罢州以其地并入涿郡。唐武德元年,改为幽州总管府,管幽、易、平、檀、燕、北燕、营、辽八州,领蓟、良乡、潞、涿、固安、雍奴、安次、昌平八县;二年,又分潞县置玄州,领一县,隶总管;四年,窦建德平,以固安县属北易州;六年,改总管为大武帝元狩六年,又封皇子旦为王,旦诛,国除。后置十三州,改为幽州,领郡国十,治于此。寻开拓东边,又置玄菟、乐浪二郡。昭帝元凤元年,改燕国为广阳郡。宣帝本始元年,更为国,以封燕剌王太子建为王,领县四,都蓟。建曾孙嘉王莽时絶。后汉光武二年,封叔父良为广阳王;十五年,徙王赵,省广阳合上谷。和帝永元元年,复立为广阳郡,幽州刺史与郡国同理。至献帝,又废郡,复立幽州,治于蓟,即今郡是。寻辽东人公孙度以中国扰攘,保据燕地,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孙渊自立为王于燕;二年,司马宣王征燕,斩渊父子,辽东悉平。太和六年,封叔父宇为燕王。晋太始初,封文帝子机为燕王。机薨无子,国除。寻改范阳郡曰范阳国,分上谷置广宁郡,仍隶范阳国。改右北平曰北平,而幽州存焉,领郡国七,而治于涿,今范阳县是也。晋永嘉后,陷于石勒,勒僭号襄国,于蓟置幽州,于幽置燕郡。石氏败,歴慕容隽都之,隽为苻坚所灭。坚乱,慕容垂得其地,州郡之名如故。至后魏道武破慕容宝,复于蓟立燕郡,领县五。又于郡理置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