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县又降江阴路为州来隶元贞元年升宜兴无锡二县俱为中州后割江阴州径隶行省今领州二司一县二
  录事司
  本在城地
  国朝收附初置司候司至元十五年改置录事司领在城民事晋陵县
  春秋时吴之延陵邑汉为毗陵县属会稽郡东汉顺帝分会稽郡浙江以西为吴郡此地又属焉晋志云晋武平吴置毗陵郡毗陵县属焉寰宇记云晋元帝因避毗字与郡俱改为晋陵隋文帝罢郡以县属常州自是因仍不改然润州亦有延陵镇盖晋分曲阿之延陵乡立县而隋改丹陵亦曰延陵非古之延陵也唐天宝元年改立晋陵郡干元元年复为常州晋陵县隶焉历五代至宋俱为常之属邑
  国朝因之
  武进县
  魏明帝青龙二年改丹徒为武进晋武帝改武进曰丹徒于曲阿别置武进县在丹阳之东境故晋志毗陵郡下既有武进又有丹徒二县并建元帝太兴初侨置南兰陵郡于武进宋孝武大明末以晋陵郡为武进县属南东海郡梁武帝天监初改为兰陵郡复以南兰陵郡为武进县寻复改武进为兰陵隋又废之故隋志有晋陵而无兰陵唐志武进县下注云武德三年以兰陵县地置贞观八年省入晋陵垂拱二年复置武进大历十二年升武进为望县五代后唐大同间伪吴据有其地时江盗旁午民不奠居徙治于子城金斗之南相去百步后经焚毁移理西湾县学基上
  国朝因之

  ○坊郭乡镇

  录事司
  孝仁东坊   孝仁西坊
  双桂坊    定安坊
  晋陵县
  安上乡  新塘乡  太平乡  从政乡
  下阙

  残本十五终

  ◇辑本◇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大元大一统志辑本卷一

  【辽阳金毓黻】 【沈阳安文溥】 同辑

  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

  ◆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 【路二十九州岛八】

  大都路
  上都路
  隆兴路
  永平路
  德宁路
  净州路
  泰宁路
  集宁路
  应昌路
  全宁路
  宁昌路
  保定路
  真定路
  顺德路
  广平路
  彰德路
  大名路
  怀孟路
  卫辉路
  河间路
  东平路
  东昌路
  济宁路
  曹州
  濮州
  高唐州
  泰安州
  德州
  恩州
  冠州
  益都路
  济南路
  般阳府路
  宁海州
  大同路
  太原路
  平阳路

  ○大都路

  建置沿革
  至元四年建大都城 【明一统志一】
  风俗形势
  奉圣州缙山县 【按元史地理志作龙庆州为仁宗延佑三年所改初为缙山县属奉圣州】
  南挹居庸之翠北距龙门之险 【明一终志五延庆州】

  ○上都路

  风俗形势
  蔚州
  蔚州之民性质无谄去华从俭以耕织为主 【同上二十一】
  蔚州广灵有隘口山层崖刺天古道极险 【同上】
  里至
  松州
  松州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都七百里东到高州分水岭八十里西到兴州岔土岭一百四十里南 【热河志九十七作东南】 到大宁路二百二十里北到应昌府七百里东南到武平县三百里东北到古泉州二百五十里西南到兴州三百五十里西北到上都七百里 【热河志六十二六十及九十七又蒙古游牧记三】
  山川
  遮盖山
  遮盖山在松州东南二十里有古寺石洞石佛 【热河志六十六又蒙古游牧记二】
  松州东南二十里有遮盖山 【热河志六十及九十七又蒙古游牧记二】
  望京山
  望京山在松州东八十里上有古寺石佛像又有石洞宝塔 【热河志六十八】
  香台山
  香台山在松州南八十里有石洞石寺周围松树茂林 【同上】
  五峯山
  五峯山在松州西南九十里有古寺石井周围松林 【同上】
  落马河
  落马河在松州北八十里发源州界锣锅岭下流入高州境一百里东入涂河 【同上七十又蒙古游牧记三】
  锄刃河
  锄刃河在松州北二十里发源兴州界流经州境不与落马河合 【热河志七十二】
  白羊河
  白羊河源出兴州桦皮岭流入松州与落马河合流达高州涂河 【同上】
  土产
  麻黄
  松州土产麻黄 【同上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