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 金坛 延陵】
后统县三 【熙宁五年废延陵县为镇属丹阳而析其地】
  封爵 【食邑】
   三国吴
食曲阿丹徒二县 【孙韶】
丹徒侯 【孙桓】 【孙桓○(钞本桓作亘)案宋时之书以亘易桓因避钦宗之讳若照宋椠本翻刻自应仍其原文惟此书刻本久亡祇从旧钞本录出既已另写重刊则当日避写之字必须更正(袁燮絜斋集黄度行状有惇德允元语 武英殿校本云惇德原本避宋光宗讳作崇德今改从经文义例最为允协校书者所当遵也)今从严氏元照说凡桓字避写作亘及贞字避写作正者(书中贞观贞元等贞字皆作正因避仁宗之讳)悉为改易以符体制(钞本元志中有避宋讳之字者今据以移入宋志于案语中注明所避之字至正文中则仍一一更正以示画一)若夫卷一徐兖州治京口条云后桓元钞本桓作亘注云上犯钦庙讳下犯圣祖讳卷六焦山瘗鹤铭条云乃裹以元黄之币钞本无元字而注云宋缺名上一字卷十一吴孙氏墓按语云追谥策为长沙桓王钞本桓作威注云正字犯钦庙讳卷十八申堂构传钞本无构字注云名犯高庙讳包佶传钞本佶作幼正注云名犯徽庙讳今皆从严氏元照说订正其文而删去其注以归画一他如卷七明应英济公祠条引蔡邕赞云乃召乃用又云贤人遇慝元志卷十九魏焦光传亦引蔡邕此赞而召字作征遇字作觏盖宋人避嫌名而改之元志则仍用本文也然所改者于文义尚无不合今并存之他皆仿此】
云阳侯 【朱据】
徐陵亭侯 【华核】
   唐
使持节大都督扬州常和润等十六州诸军事 【贞观二年正月除越王泰】【贞观二年正月除越王泰○ 【钞本越作赵】 案新旧唐书濮王泰传泰始王宜都徙封魏又徙封越改王魏后降王东莱复进王濮而未尝封赵且据太宗本纪泰徙封越正在贞观二年则赵为误字无疑】
   圣朝
润王 【太宗子商王元份自陈王改封】
镇江军节度使 【太宗子越王元杰楚王元偁领】
润州管内观察使 【皇兄海州防御使仲佺见王庄定存集】
润王 【英宗子颜】
镇江军节度使 【徽宗皇帝】
润国公 【徽宗子纵】
  官
   后汉
丹徒令
   三国吴
曲阿长京下督徐陵督
   晋
扬州刺史
   东晋
徐州刺史
兖州刺史
徐兖二州刺史
监中军留府事
晋陵内史
晋陵太守
长史
司马
徐州别驾
徐州治中
   宋
南徐州刺史行南徐州事
南东海太守
南彭城太守
南兰陵太守 【宋地理志十七郡各有太守考之列传惟有南东海南彭城南兰陵三郡太守】
长史
司马
南徐州别驾
南徐州治中
东海郡丞
丹徒令
   齐
南徐州刺史
行南徐州事
监南徐州
南东海太守
南彭城太守
南兰陵太守
长史
司马
南徐州别驾
丹徒令
曲阿令
   梁
南徐州刺史
知留府事
行南徐州事
监南徐州
南兰陵大守
长史
司马
南徐州别驾
南徐州治中
丹徒令
曲阿令
   陈
南徐州刺史
监南徐州
南徐州别驾
东海郡丞
   唐
润州刺史
兼按察使
兼采访使
丹阳太守
兼防御使
镇海军节度使
浙江东西道观察等使
兼诸道盐铁转运使 【建中二年至元十年十四年十五年】
浙西观察使
镇海军节度浙西观察等使
【元和三年】
【太和八年九年】
【干符六年】
【景福二年】
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 【长庆二年太和九年干符元年】
镇海军节度苏杭常等州观察使 【咸通元年】
镇海军节度苏常杭润观察处置江淮盐铁转运江西招讨等使 【干符四年】
诸道行营兵马都统 【干符六年】
润州制置使 【文德元年】
润州团练使 【天佑二年】
润州留后
长史
司马
金坛令
   五代 【淮南吴杨氏南唐李氏】
浙西观察使
润州观察使 【后梁开平二年四年】
镇海节度使 【后梁贞明元年】
【后晋天福八年】
【开运三年】
两浙都招讨使 【贞明元年】
润州团练使 【贞明三年】
权润州团练事 【贞明四年】
诸道副都统
镇海节度使 【后唐长兴二年】
宣润节度使 【天福元年】
镇海留后 【天福三年四年】
宣润二州大都督 【干佑三年】
使持节都督润州诸军事
宣歙常润等道安抚使
润州监军使权领州事
润州节度留后
   圣朝
常润经略巡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