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郡 梓潼 涪 晋寿 白水 广汉 德阳


  武都郡 下辨 武都 上禄 故道 河池 泉街 沮 平乐 修城 嘉陵


  阴平郡 阴平 甸氐 武平 刚氐」(此七行在《汉中志》十二页末空行内,平列。是顾氏整理汉中郡县初稿。)


  「《国策》、《史记》作陈庄。」(在卷第三《蜀志》第四页第十二行「以陈壮为相」句眉上。)


  「依《水经》,有脱文。」(在《蜀志》五頁四行「又有龍池」行上。)


  「广圻按:当云亦曰笮桥。依《水经》为是。」(在《蜀志》九页十六行「夷里桥上曰笮桥」眉上。并改上作亦字。向觉明藏顾氏原校本只此十四字。北大图书馆藏顾校本,于其下更有「笮,夷也。又按:当是郦氏数升仙道数永平耳」十七字。应是顾氏癸酉再读时添。)


  「广圻按:此校语误入正文。」(在《蜀志》十页第六行眉上。当是指「作石室,一作玉堂」句。)


  「广圻按:有脱。后屡云四姓」(在《蜀志》十一页第九行眉上。「有脱」指刘庞「复为成都」句。有其指示符号。后句指第十行「
大姓有柳、杜、张、赵、郭、杨氏」句之大姓当作「四姓」。有其行间旁批「四」字可证。然《常志》亦屡有「大姓」语。此解未足遵。)


  「广圻按:脱茂字。蔡茂在《大同志赞》,又《士女赞》。」(在《蜀志》十三页第五行眉上。指吴本「有刘感、孙宾、蔡、陈宠」句脱茂字。)


  「广圻按:麈,见《广韵》注。」(指十四页第六行原刻「麋尾」之麋字。)


  「广圻按:当作羕,见《士女赞》及《目录》。」(指同页「彭义」之义字。又同行,「晋世」下,行间批「广圻按:中有脱文」七字。)


  「蒙,当作●。彭冢,见《水经注》卅三。」(在十五页六行眉上。所指为「彭祖家其彭蒙」句。向达家藏顾校本无此眉批。又同行上文,原刻「西接广汉」句,顾就原件圈广字,补嘉,作「汉嘉」字。并有「癸酉校定」四小字批在其下。明是癸酉十月重读后所加。)


  广圻按:王延世资中人,此有错简。」(在十六页十七行眉上。指「先有王延世……少种稻之地」三十六字不当接「江阳郡」。)


  「广圻按:衍二字。犍为郡云:东接江阳。广汉郡云:东接巴郡。」(在十七页,第二行眉上。指江阳郡四至,原刻「西接广汉犍为」句,广汉二字当衍。加有圈删号。)


  「广圻按:此当云符有先络、僰道帛,求其夫父、无有偶。络、帛为韵,父、偶为韵也。」(在十八页首二行眉上。又勒去原本「无有其偶者矣」句下夹注之按语二十字。旁批「《士女赞注》无张字并者矣。」又第三行下空处,有「西楚僰道四字未详」。盖未见宋明蜀中刻本,但就吴、何本推断之失。)


  「宋白《续通典》茂州下注引《华阳国志》云:『宣帝地节三年,武都白马羌反,使骆武平定之。文山吏民诣武自讼:一●再度更赋至重,边人贫苦,无以供给,求省郡。遂罢汶山郡,复置都尉。』今自文山吏民以下皆无之,盖又非宋白所见之本矣。因字下缺叶,金修撰榜援《寰宇记》及《续通典》所引《华阳国志》,知因字下乃妄属。」(此条原已写在《蜀志》第十八页眉上,又朱字写在《蜀志》末白叶上。盖顾氏前后两次批语,皆已看出《蜀志汶山郡》第九行因字以下接于越嶲郡之谬矣。)


  「汶山郡属县不载。汶山、升迁、都安、广昜、兴乐、平康、蚕陵、广柔。」


  「尚有汉嘉郡地,属县不载。汉嘉、徙昜、严道、旄牛。」(以上三条,皆在《蜀志》十八页下页上方栏外。下方栏外亦有批字殆满。因拍照未及全文,仅各行首字,不录。又该页第十九行「杀苏祈邑君冬逢」句,旁批「广圻按,即苏示」六字。这是顾校远胜前人之处。是他才开始看出李所谓整理吕刻刓缺之谬。)


  「《李志》有四部斯叟。《索隐》曰:『《华阳国志》云:邛都县有四部斯叟也。』」(在吴本《蜀志》十九页第七行「又有四部斯儿」句眉上。并于行间斯儿字侧批一叟字。乃加此眉批。)


  「《续汉志》注引:河有唪嶲山,又有温水穴,冬夏常热。」又圈去原批一条云:「此当改小司马所引,在阙中,非此处也。」(并在十九页八九行眉上。谓引《续汉志》注当改用《史记索隐》引文。应是癸酉重读时批。)


  「未详。疑堂螂县也。」(在十八页十六七行「住狼县」眉上)


  「当依《水经》云:『有县子胎铜,以羊祠之则可取。』」(在二十页首行「河中有铜船」眉上。顾校于《水经注》恒省云《水经》)


  「广圻按:青蛉属云南郡。」(在三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