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村。(上八滩在会仙里。) 大滩。在丰阳里铁山。溪狭而浚急,石露而岏。(已上十滩俱在县南。) 放生池在县治东。自澄波湾至溪光亭下,禁捕鱼。 瑞应泉在瑞岩寺殿后。澄澈可爱。 白圭泉在县治西贞节坊之西。清寒可鉴。 甘泉在县东北吴屯里。味甘而冽,冬夏不涸。 欧岭井井有数眼,中广外狭,深不计寻丈。 西漈井(上二井在石臼里。) 许塘井在大潭里高山之巅。井不甚深广,而不以旱涝为盈涸,上有龙君祠,乡人遇旱则祷之。祠左右多蜂,有不敬者辄遭毒螫,殆神守也。(已上三井俱在县北。) 西井在县治西。 西坡井在仁义坊。 丁公井在贞节坊。 营岭古井在兴贤坊。泉冽而盛。(已上三井俱县西。) 高禽龙井在县西北石雄里。源谷清辽,其上恒雾气氤氲,祷雨辄应。 葡萄井在县治西南美俗坊。

政和县
  黄熊山在县北,县治主山也。相传山尝有熊见,故名。堪舆家谓:“此山形如展旗,而无奇峰峭壁,是无剑戟森布,非武也,特文人之旗耳。”故又名“文旗山”。上有白云精舍,下百步许有福庆堂。 文笔山在县南□里37。奇峰秀拔,如笔架状。 铜盘山在县东感化里。高数千仞,非攀萝扪石不可得而升。相传胡仙姬尝炼丹于此,丹成上升,遗铜盘山上,人有欲持去者,遂化为石。山之上有飞升岩,下有龙井。 望浙山在县西长城里。一名浙山。其势拔地摩天,常有云气冒其上。世传古有大鱼姬者,授控鹤仙人丹诀,修道于此,望见白鹤从括苍飞来,喜曰:“浙仙来矣。”遂乘鹤升。山上有池,遇旱不涸。宋季范汝为作乱,元季红巾寇乱,邑人避居其上,全活甚众。 筹坑山有天柱峰、狮子岩、罗汉岩、将军岩、屏风石、葫芦石、石室、龙井。又有岭亦名“筹坑”。又有圆照庵,庵前有圣水,凡三石井,中一井外狭内广,深不可测,旧传神龙所居,遇旱以铁石投之,雷雨立至。旁有泉一穴,清甘可饮。昔有双牛斗其畔,见者以石击之,牛奔入穴,雷雨遂大作。 池栋山岩壁峭耸,横截溪流,如屋栋然。下有两穴,以泄东池之水。(上二山在县东北政和南里。) 佛字山一石上有纹成“佛”字。 九蓬山其最高一峰曰“龙马”,宋孝、光二朝间,龙马生马38。(上二山在东衢里。) 南禅山在□□里。峦峰奇秀,上有龙井。 奖山在东平里。其山峭拔入云,山顶凹处,有田百余亩。唐僧玄奖创庵其上,元僧惠空复创庵于其东。又东梅有女子,因旱凿山引水,以溉东梅之田,乡人亦创庵祠之。山有观音岩、石柱岩、白牛岩、石龙洞、双门洞、葫芦潭、七圣潭,皆称奇胜。(已上四山俱县西北。) 洞宫山道家谓为三十七福地。其山重迭九峰,状如莲叶,又谓之“九莲峰”。相传古有魏、虞二真人于此修炼,丹成上升,因号“魏虞洞天”。 翠屏峰。在洞宫山。石壁峭立,草树蓊郁,若屏障然。东西二宝台峰。在翠屏峰之南,其西有魏、虞二真人宫,旁有洞宫禅院;院前有飞升坛、香炉峰、巨幕岩、观音岩、罗汉岩、狮子岩、莲花石、石笋、石龟、丹室,世号十奇。 芝山岩间有石如龙,下有会仙庵。(上二山在政和西里。) 大风山在感化里。岩峦秀拨,绝类庐山五老峰。山有石室,相传古有赵元琦者,授控鹤仙人丹诀修道于此。尝云不畏大风则大山可登,故名。其左为观音岩,右为罗汉洞。又有宝剑庵。庵前有石井,灵物居焉,岁旱,则乡人往祷之。(上三山俱县东南) 满月山在县西南□□里39。山峰圆莹,若满月然。上有石坛,世传顾思远炼丹于此,飞升而去。 飞凤山一名“正拜山”,一名“皇华山”。元至元间,建宁路管军总管黄华叛,号“头陀军”40尝立营于山之上。 莲花峰在县东感化里。峰峦高峻,紫翠重迭。下有护国禅师院。院西庑外有宋朱良材墓熹之祖也。元季邑人张以仁、魏伯坚卜筑峰下,而谢坤、孙蕴余应皆从之游,人称“山中五凤”。 虾蟆峰在县西东衢里。宋淳熙初,人闻其上有仙乐音。祷雨多应。 釜銎岭 虎啸岭(上二岭在县南东衢里。) 黄岭 俞岭 石豹岭(上三岭在县东政和南里。) 山表岭 姥岭 逃奴岭岭之名,不知何义。旧传诗云:“忆昔炎刘法网疏,季生当醢却佣逋。至今犹号逃奴岭,簇簇人家谁姓朱。”盖借用汉季布之事也。(上三岭在东平里。) 常思岭在长城里。(已上四岭俱县西。) 西门岭 金竹岭 秋竹岭(上三岭在政和里) 鹤都岭在感化上里。 和尚岭在感化下里。(已上五岭俱县东南。) 白鹤、 白狗二岩与松溪县湛卢山联属。相传魏、虞二真人尝携鹤与犬游此山,故名。今岩之南有万松庵,北有会龙庵,皆在山顶,极为清绝。 南安岩在县西长城里。有石室方广数丈,中有马仙祠。 硘坑洞41在县西长城里。洞据岩崖石壁之间,其中宽广可容百余人,邑民遇寇乱,多避于此。 天柱石在县东政和南里。方广数丈,高数十丈,上下大小如一,望之若柱焉。 七星溪在县治前。发源铜盘山下,经感化、东衢、长城三里,迤逦西流,南会浴龙溪,西会东平溪,自是三溪合为一大溪,下接建安东溪。 浴龙溪发源九蓬山下出考口。 东平溪发源奖山,出常口,受松溪之水,至西津,会七星溪。又有东梅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