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也。建炎兵燹,皆废。 黑牛山山之下有黑石,如卧牛状。 乌石山在万石滩上。 北平山其山,南多石而北坦平,故名。(上四山在兹惠里。) 灵鹫山半岩有亭,亭藏仙骨一函,昔因祷雨,迎置武夷山。 将军旗鼓山山有四峰:左一峰如鼓,右一峰如展旗,中二峰如人耸立,故名。(上二山在崇安里。) 禅岩山山之绝壁有岩穴,唐僧无垢自古田雪峰来,坐禅其中。至今水旱祷之有应。 蒋峰山山前有蒋庵,盖昔有蒋姓者居此。(上二山皆禾吉里。) 蓬岭山在禾义里。(已上九山俱府城北。) 铁狮山一本作“峰”。距府城三里。府治对山也。山之巅有庵,有铁铸文殊狮子像。堪舆家谓:“府治束山若猛虎出林,溪西诸山若队羊然。”欲其不为伤也,乃于对山置铁狮以镇之。宣和间,移置开元寺。未几,叶、范二寇继作,且有虎渡河之异,绍兴间,郡守刘子翼复还故处。或云,恐铁狮下视城中,乃于旧府治厅事及建安堂柱下埋小狮二十四,以明子母相应之义。又云,此山对县学30,号文笔峰。昔有僧庵其上,因铸铁塔于山巅;郡人以其不利于科举,移置光孝寺。次年,城中遂有卢觉者中第。故谚云:“城外打铁塔,城里得卢觉。”自是,科不乏人。山之左有紫芝峰,王氏据闽时,尝产紫芝。山之右有云际山,其麓为开元寺。寺有八奇:曰弥陀岩,中有石室,高深各丈许,阔倍之,内有佛家;曰补陀岩,岩穴广丈许,亦佳致也;曰定光岩,深邃奇绝,中祀定光佛;曰陆羽泉,相传唐陆羽所凿,然羽实未尝至此。宋杨亿诗:“陆羽不到此,标名慕昔贤”;曰石龟池;曰宝月井。余见《宫室志》。 梅仙山距府城三里。旧志:“汉梅福炼丹于此;丹成骖鸾而去,是日有甘露降。”又“所乘马及鞭,自空而坠”。今山有甘露源31、骖鸾渡,城南有坠马洲,亦名仙人洲,县境房村里有遗鞭耆,皆因是得名。山巅丹井坛灶遗迹俱存,每秋阴,虹光时现。旧有招隐亭,宋郡守韩元吉建堂其上,匾曰梅仙山,后废,郡守李沈复建,更曰“梅山”;又于山半创二亭,曰骖鸾,曰虹光,亦废。国朝永乐间,都指挥佥事侯镛即堂旧址建阁。匾曰“丹成”。宋曹文姬《梅仙山》诗:“鹤驭云軿去不还,乱云深处旧仙坛,凿开天外长生地,炼出人间不死丹。”杨亿《坠马洲》诗:“寒潭吞别派,孤屿屹中流;昔有骖鸾客,因名坠马洲。” 升山一名朗山。以晋司马王朗登游之所,故名。伪闽王延政僭筑郊坛于此。宋改今名。 覆船山距城三里,以形似名。(上四山俱府城南。) 天关地轴山下有天庆观。 庆成山下有庆成寺。 黑窑坑山山下旧有窑。 龙首山距城三里,势若龙举首然。一名华源山。旧志云:“昔有华氏居此,下有华歆井,俗传汉华歆所凿。”歆未必至此,盖因山有华源之名,而好事者遂以为歆所凿也。其井虽旱不竭。宋郡守赵岍爱其泉甘美,作亭庇之,而刻石于其旁。今俗呼枯木泉井。 石塘山山之巅,三峰并秀,其麓左陇右石,蓄水一泓,因名。 斗概山其山方如斗而顶平,故名。 吉阳山接顺昌县界。(上三山在吉阳里。) 高阳山在高阳里。山极高峻,先得朝阳,故名。(已上八山俱府城西。) 天堂山高出群山,林木蓊蔚。其巅高明爽垲,登者心神舒豁,如在天堂然。 擎天山二峰峙立,一峰最秀而圆锐,高插霄汉,如擎天之柱。宋谢枋得游此,尝有记。(上二山在府城东北西乡里。) 小湖峡山在禾吉里。以小湖溪流经山麓两崖峡束故,因名。 天宝山峰峦联属,延袤五、六十里。 斗峰山高五、六百丈,山形左右低而中高,其高处方平如斗,故名。(上二山在丰乐里。) 高峰山界吉阳、梅岐二里,连亘瓯宁、顺昌二县。层峦迭,千态万状。其中峰挺然特秀,高五千余丈,欲登其巅,非一日不可到;四顾群山,皆在其下,俯视东南大海,若咫尺然。一名郭岩。一本云:“在郭岩之西。” 三峰山山有三峰,其中峰石壁上镌“洞天”二字。 庵山山有白鹤庵,故名。 洋峰山屹然特出于众山之中,其顶甚平夷。山半有白鹤仙亭,雨旸祷之,无不应。 鸡笼顶山与洋峰山对峙,山根盘踞数里。其巅状如鸡笼,故名。 壶山相传仙人壶公与费长房尝游此山。山瞰大溪,石壁峭立,上镌“壶天寒冰玉屏”六大字,每字径二尺许,笔力遒劲苍古。岩半旧有亭,今废。 东鲁峡山其山中断溪道于其间。 般若庵山山有般若庵。(上七山在禾义里。) 西岩漈山在慈惠里。山之左有石壁,高十余丈,其巅有亭,祠马、岐二仙。以山在漈头,故名。 塔岭山山旧有石塔,因名。 白石人山山多白石,或似人形。(上二山在禾供里。已上一十四山俱府城西北。) 毛仙峰在紫溪里。相传毛、黄二仙炼丹于此。 剑门峰清溪中注,东西两峰对峙如剑。 圆峰其峰圆,故名。(上二峰在崇安里。) 莲花峰在慈惠里。以形似名。(已上四峰俱府城北。) 板岩三峰在府城西梅岐里。山如坂壁峭峻,因名。 岩丫岭上有二高岩并峙,故名。 秋竹岭 牛轭岭岭不甚高,而形屈曲如牛轭然。 横歪岭冈陇高低,一路横经其上。 黄梅岭下为平林,多梅树。 黄源岭界建阳、瓯宁二县间。岭半有泉,黄色。 巧溪岭界顺昌、瓯宁二县间。有溪发源岭下,俗呼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