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县尹丁得孙”。
  31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教谕黄绶”。
  32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郡守黄壮猷”。
  33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方大琮”。
  34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赵陛夫”。
  35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徐清叟”。
  36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蔡籥”。
  37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伯颜帖木儿大中”。
  38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知府刘钺割废仓基为之”。
  39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宋嘉熙二年”。按嘉泰为宋宁宗年号,证以下叙的“王埜承理宗陛辞之命”,显误,似应以府志为正。
  40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一在丛桂坊,以旌善亭废址改建”。
  41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正统十二年知县焦宗周”。
  42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知府贺浤”。
  43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教谕来守宏”。
  44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知县甘棨”。
  45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知县赵兴迿”。
  46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知县王渥”。
  47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每水涨艰于往来,徙栖隐寺故址”。
  48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知县汪津”。
  49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黄子陵”。
  50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绍兴三年”。
  51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郑佑”。
  52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刘崇云”。
  53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三柱里”。
  54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知县曹维忠”。
  55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赵彦绳、郑思他”。
  56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寮曰止宿”。
  57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亭曰晓对”。
  58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牲房”。
  59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及民国《崇安县志 学校》均作“提学佥事游明”。
  60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作“赵希侂重建”。
  61 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作“知府张灏”。
  62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作“淳熙四年”。
  63 考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石井书院条附录傅凯记有“由宋至今,田既迷失莫究,书院为风雨所震坏,地基为豪黠所侵并而夤缘置屋筑坟于基内”等语,是“居民请为己产”之“请”字当为“侵”字之误。
  64 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及民国《晋江县志 学校》均作“虎岩”。
  65 “毕具以固”疑“毕具以周”之误。
  66 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作“畏畾庵”。
  67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作“元至元初,县尹赵仲臣始建”。
  68 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作“主簿闭祯”。

卷之四十五

  学校
      漳州府
  府学在府治东南,宋庆历二年肇建。崇宁中改讲堂为二斋,以学东偏贡院为讲堂。大观中,以迎恩驿为四斋。政和二年,移建于郡左。绍兴九年,郡守李弥逊复建于旧址,中为大成殿,东西为两庑,庑之上为御书经史二阁。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殿后凿池,中为瑞荷亭,上接尊道堂,东西列十斋。绍熙元年,郡守朱熹创二斋:一曰“宾贤”,以延耆德;一曰“受成”,以训学武。又谋增广学舍,以祠命至,弗果。三年,郡守邓驲移十斋于迎恩驿隙地,别为学门于殿门西,讲堂直北,匾以“尊道”,东西各为斋宿之馆,斋廊后为祭器库。嘉定四年,郡守赵汝辟前街,浚故渠,塞新学门,由戟门通驿所建学。十六年,学宫灾,惟新四讲堂存。郡守郑昉重建,实殿后池,复驿所,辟门作泮池,架以石梁,中为文会堂,左右两斋。宝庆三年,郡守方琮改建尊道堂于瑞荷亭址。淳祐九年,郡守章大任浚学渠通泉脉。宋景炎三年毁于兵。元延祐三年,郡守张泉逸、教授高元子重建大成殿、两庑及戟门、棂星门。殿后为杏坛,又后为学廩,廪之东为神厨,厨之东为宰牲房。厨前为神库,殿西为明伦堂,左右为四斋。堂前为亭,亭外为书楼,楼为大门,门外砌石为桥。桥下为泮池,堂后为乐器库。堂西为殿堂。东为教授廨舍,下又东为训导廨舍。天历二年,达鲁花赤纳兄占伯1重修明伦堂。国朝洪武三年,知府潘琳复葺而新之。十三年,知府白寿重修大成殿两庑。二十八年,知府王仲谦重修明伦堂四斋及馔堂、书楼。三十年,知府钱古训修大成殿。宣德八年,教授张骥建后堂,匾曰“崇文”,移库房于殿东。正统十年,佥事陈祚重修庙学一新,创训导廨舍于杏坛后。景泰七年,明伦堂火。天顺二年,知府谢骞重建,并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