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浮生里。” 放生池。按郡邑之有放生池,盖宋天禧、绍兴之制也。每岁圣节日。郡守率僚属命缁流放生以祝寿。(已上俱在乌石山中。) 闽山在府治西南隅。其山自宋时铲削已尽,惟余巨石岿然,有大篆“闽山”二字刻于石北。熙宁间,程师孟尝游于此,寺僧为刻“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之西。师孟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今为居人所有。 大梦山下有平章池,元陈平章所凿,故名。 贵庵山(上二山在草市都。) 怡山在西禅浦。一名云山,一名城山。梁道士王霸居此。详见于《寺观志》。 黄山下有桥,亦以黄山名。 后山 凤凰山 清泉山 末山 石山(上七山在一都。) 洪山在二都。即洪塘山。东环清溪,横溪有桥,俱以洪塘名。 旗山山形如旗,与鼓山对峙。郭璞《迁城记》云:“右旗左鼓,全闽二绝,八郡雄伟。”所谓“右旗”,即此山也。上有仙人石。旗尾偃迤南折十余里为南屿,民居鳞次,如一市廛。屿之上有炉峰石,下有合山桥。 历山上有牛姆石。(上二山在三都。) 厚山在四都。 屿头山在后尾。又名花屿山。周围六桥曰合潮,曰玉浦,曰郑屿,曰温阳,曰山后,曰王坵。 华棣山 赤塘山 凤山在横棣。(上四山在十都。) 龙潭山在十二都。山下有龙潭,岁旱祷雨辄应。潭边又有溪源宫。 药山在塘岸。 西山中有瑞、应二潭,故又名龙潭山。(上二山在十四都。已上二十山俱府城西。) 龙台山在十一都。与赤塘山对峙。上有小塔。 唐举山在十八都。上有圆通阁。 双髻山在二十四都之小箬。山巅有鳌峰岭,岭下有圣汤。 芹山在二十六都。有马仙宫。 雪峰山在二十八、九都。旧名象骨峰。高四十余里,根蟠四邑,未冬或雪,当夏无暑。唐乾符间,僧义存结庵以居,改名雪峰。宋刘知玉诗:“名山第一雪峰山,六月山头雪尚寒。” 凤凰冈。雪峰院主山也。 应潮泉。广二、三尺,水才数寸,四旁皆顽石,中有数沙眼,潮上则涓涓而出,退则复竭。故老相传以为海眼。无字碑。古颂云:“一片如瓶紫翠间,风吹日炙藓花斑。莫言个里无文字,要在当人着眼看。” 水磨。旧志云:“僧义存自题云:‘庵前永日无狼子,磨下终年绝雀儿。’至今信然。” 梯云岭。其巅险峻,若登天然,故名。乌石岭在山之巅。 仙迹石。 鞭斗石。 虎豕迹。 蘸月池。在雪峰院旁。旧有古杉二株,一真觉禅师手植,一闽王审知手植,今皆不存。 汤泉。距雪峰院八十里。僧可遵尝作偈:“直待苍生尘垢尽,我方清冷混常流。”宋苏轼赏之。有曾巩、程师孟,蒋之奇诸公留题。今冠盖南北,必憩此。六花峰山之别支也。 永隆庵山在三十都。上有王几峰。(已上六山俱府城西北。) 大帽山在鼓灵山腰。有石室,名天乙岩,深邃可容百人。一名小方广,一名罗汉洞。国朝郑定诗:“天一岩头发长啸,云散天高秋杳杳,石室凉生六月寒,海天望断三山晓。”林誌诗:“层峰耸翠拂云标,绝顶凝寒暑不消。孤鹄遗踪天路逼,数螺浮黛海山遥。”山之西南隅有一石窍,出甘泉,可资二十人渴饮,饮竭复盈。山前有文笔峰,峭拔如笔。又名古灵席帽山。高棅诗:“文笔耸孤翠,高标写层穹;气夺众峰秀,屹为三山雄!何当览奇观,于此巢云松。” 福顶山上有古灵庙。(上二山在八都。) 仙宗山在五都百鹤山窠中。松径萦纡十数里,涧流涔涔有声。 苏岐山脉发旗山,首逆浯水,树木森蔚。 大象山其山蹲伏如象。上有观音泉。山顶外抱中夷。 寻山在沙。 崎头山在大象山之东。峰峦奇秀。上有仙人石。下横长江,名浯江。山半俯瞰清流,有矶石临水,号醉渔父。又有悬钟石,下悬浯江,其形如钟,故名。(上四山在七都。) 小台山 龙湖山(上二山在九都。) 石门山二山对峙,中贯清溪,望之如门。溪浒有伍仲襄庙。超山隔大江沿浦而入,有孤阜突起,故名。山下有四门江桥。(上二山在十三都。)梅峬山在二十五都,界侯官、闽清二县间。下有钟潭。按旧志:“潭中有钟,莫知年代。唐贞元中,僧惟亮欲取之,见蛟龙出没其侧,遂不敢近。”(已上十二山俱府城西南。) 祭酒岭在府西一都。俗呼为进酒。伪闽湛温,光州人,事王延翰,官至御史大夫、国子祭酒。时延禀守建州,与延翰有隙,遣使来觇虚实,延翰命温往饯,且鸠之。温叹曰:“吾宁以一身代万人肝脑涂地。”引巵独酌,毙于岭下,故名。上有祭酒坟。路接洪山桥。 黄沙岭在府城西北二十七都。 越王石按《闽中记》:“在侯官县南海边。”今未详在何处。常隐云雾间,相传云太守清廉乃见。 石门在十二都。 灵石在十四都真人宫内。内有潭,潭之旁有石凡四:一似龟,一似蛇,一似剑,一似印。(上二石俱府城西。) 月山崖在府城西八都,与文笔峰相对。其崖穹然类半月,故名。国朝高棅诗:“群峰多献奇,一峰状如月,半影出阴崖,四时挂天阙;游子爱倩辉,逍遥步林樾。” 董屿在后尾。 环屿(上二屿在府城西十都。) 月屿在府城西南七都。其形如初月,故名。一本云:“在府城西南百余里海边。” 甘蔗洲在府城西北十五都江心。上有马仙宫、骊珠石。居民数百家,悉以种蔗为业,弥山亘野,岁课甚丰。 螺女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