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作“官田窠口陂”。
  26 参稽嘉靖《邵武府志 水利》、咸丰《邵武县志 水利》,“祝”似为“流”之讹。
  27 嘉靖《邵武府志 水利》、咸丰《邵武县志 水利》均作“石窟陂”。
  28 参稽嘉靖《邵武府志 封域》应作“黄溪保”。
  29 嘉靖《邵武府志 水利》:“导西溪之水,溉田一顷。泉出极高隘,衍于江家渡,亦溉田一顷。”
  30 嘉靖《邵武府志 水利》作“溉田三顷七十亩”。

卷之二十四

  食货
    水利
      兴化府

莆田县
  木兰陂在府城西南维新里木兰山下。溪源自永春、仙游西南下,合涧壑之水三百有六十,会流东注于海。宋治平初,长乐钱氏女始议堰陂于将军岩前,据溪上流,陂成辄坏。既而同邑林从世复来相溪下流,改筑于上杭温泉山口,将成,潮势冲激亦坏。熙宁八年,侯官李长者宏应诏募而来,始相地于今址。会有冯仙智日者,授以规摹,率众钱七万余缗,迭石创陂三十二间,间各树石柱二,而置闸其中,以时纵闭。陂深二丈五尺,阔三十五丈。即陂之右,疏渠导水,障东流而南注者三十余里,为大沟七,小沟无数。溉南洋上、中、下三段民田。上段:维新、南匿、胡公三里,为水泄九,塘四,沟圳八,水瓣斗门一。中段:莆田、南匿、国清三里,为水泄一,沟四,林墩、洋城斗门二。下段:莆田、连江、兴福三里,为水泄二,沟四。合之,凡溉田万余顷。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遂以旧潴水横塘、陈塘、许塘、新塘、唐坑塘凡五,给为民田,而截其三,及大孤屿、白水等田,为谷共二百九十三石,二坊一角,白地,夫工、子头等钱共三百七十七贯二百六十二文足,号陂司财谷。陂置役人,正一,副一,甲头一,小工八,水手二。柱倾则支,闸圮则易,圳壅则疏,围缺则补。岁各有酬劳田食钱若干,具有定例。绍兴二十一年,县丞陈弥作1复采众议,为札子以上于郡2,欲革四弊,立五例,其条画尤为详尽。二十八年,陂失故道,由北岸而东奔。县丞冯无肃修而复之,郑樵为记。元延祐二年,兴化路总管张仲仪复创斗门于陂之北岸,名曰“万金”,而凿渠引水,以溉北洋延兴、孝义,仁德三里民田。国朝洪武八年,岁久陂缺坏,通判计迟润修。永乐十一年,陂堤岸崩,通判董彬命耆民朱季和董役重修,并易闸板以石。先是,陂之石柱为风涛所折,遂减其四间,而砻石以为之护;及是,又各以巨石覆之。致仕教谕林圭为记。宣德六年,陂堤岸复崩,县丞叶叔文尽撤其旧,椓入地,以固其址,然后甃石于底,渐杀其上,至石梁而止,视旧堤广加寻有二尺。员外郎陈中为记。天顺六年,陂穿漏而圮坏者凡六间,南北堤岸亦崩缺。知县王常命士民王行安董役,悉撤旧址,先实以灰土而坚筑之,然后布栈累石,尽复其旧。郎中陈俊为记。陂之南岸有二庙,皆宋时邑人所建,以祀宏及钱氏者也。元柯举诗:“壶山水绕恩波在,村北村南处处耕。”国朝朱元道诗:“群黎共戴东西庙,一水平分南北溪。”陂司之例,今废已久。其田尚载版籍,计四顷九十亩七分,内酬劳陂正副及李长者庙祭祀番灯田三顷二十四亩八分,俱不科粮,着为令。按郑樵重修记:“智日贳酒于宏家,三年不责酬。将行,曰:“当与子遇木兰山前。”宏先期而俟。智日乃以方略夜役鬼物,朝成竹樊。先是木兰有谶曰:‘逢筑则筑’3。至是,宏乃依竹作堤,而陂始克成。”又故老相传今陂基下有石盘据水底,横亘北山;陂盖因石为址,而石成之。凡两石相甃处各为函如银锭状,而范铁汁于其中,故能与洪流敌之,经久不坏。万金斗门今不置闸。按郡人龙溪主簿赵孟慈,邵武教授丘臣甫等立石刻《新创万金斗门记》,以为总管张仲仪建;而本路判官林定老撰《协应庙记》,又以为总管郭杂儿,佥宪张仲仪同建。二说不同。窃详《斗门记》刻于斗门初成之时,其言必可据;而《庙记》作于至顺元年,相去仅十五、六年,其所传不同遽如此,不知何也。 木兰陂下大沟,通小沟二在府城南维新里。 沙沟大沟在胡公里,通柯厝桥沟、后黄沟、溪船头沟、新沟,凡四。由何厝桥沟旧与南力里白埕沟不通;成化二年,知府岳正始开新沟一,通其水源,以溉胡公、南力二里之田。 上下渠大沟、通漏头、东沟等处小沟六 罗外大沟通后陈、樟桥等处小沟七俱在南力里。 洋城斗门前大沟,通小横塘等处小沟四在谷清里。 林墩斗门前大沟,通小沟九 后洋大沟,通小沟三十有八(俱在连江里。) 五龙桥等处小沟九跨连江、景德二里。 清浦化龙桥等处小沟一十有七在莆田里。 南田企石等处小沟四在合浦里。 东山斗门等处小沟六在兴福里。 横塘新塘等处小沟三在安乐里。(已上大沟七、小沟一百有九,俱在府城东南,皆宋李宏所开也。国朝通判董彬、县丞叶叔文、知县刘玭、知府潘本愚、岳正屡尝修浚焉。) 永丰斗门在渠头。元至正二十年创桥。国朝永乐四年,乡人廖良骥改为斗门。宣德三年,其子履常重修。 通津斗门在下楼。与永丰斗门相通。元至元二十年创。国朝永乐初,廖良骥募众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