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古今废置之异,名号更改之殊,然不可考也。姑并志之,以俟知者。) 获洋、 王背大溪、中圳、刘背二溪在招贤里,皆出自龙潭。圳五,共长一千九百一十丈,闸四,溉田种三十石。 黄弄溪长二百丈,陂长五十丈,溉田十二顷。 溪口溪三坑共长一千四百九十丈,溉田五顷。 横圳长九百丈,溉田五顷。(上三所在永胜里。) 桃坑湖即桃枝湖也,东西一百三丈四尺,南北三百一十六丈五尺99,垾塍圳四派,溉田种千余石。伪闽时,势家私相转鬻为田。宋咸平间,民讼之,敕复为湖。熙宁间,又有侵耕之者。知县萧竑困括湖塘陂堰,簿而图之,择主领,立经界,培堤岸,碑于湖之旁。今周五百一十丈,为石斗门三,圳长二千三百余丈100,潴乾溪水溉田二十九顷跨逍遥清平二里,今俗呼南湖。 沙坂后洋溪长五百丈,入桃枝湖,溉田七顷。(上二所在进贤里。) 董塘长二十六丈,食山泉,溉田五顷半。 丞天沟长六百八十丈,溉田七顷。 韩塘沟长六百丈,有小圳,潴横源溪水,溉田种七石。 百石沟在沙漠下。食宾闾尾水,长六十丈,溉田七十亩,(上四所在和风里。通上六里,凡四十一所,俱县东南。) 赵塘浦长七十丈。 芦荨浦长四百丈。 官塘浦长二百五十丈。 孤塘浦长四十丈。 九石浦长三百丈。 车下浦长七十丈。 新塘浦长八十丈。 圳兑浦长二百丈 孤洲浦长四百丈。(上九所在嵩平里。) 石濑陂长五百丈,溉田种七百石。 古散陂长七百一十丈。溉田种三千石。(上二所在同荣里,俱食龙潭水。) 周陂食章溪水,长一千丈,溉田种四百石。 前曾塘食龙潭水,长二百丈,口为石闸,御溪涨,尾为石涵101,垾长一丈五尺,溉田种七十石。 丁塘食龙潭石濑陂水,长七百丈,溉田种三百石。(上三所在依福里。通上三里,凡十四所,俱县西南。) 保丰塘横埭长十丈,溉田种百石。 岭口三塘上塘长□十丈102,下塘长三十丈,溪尾塘长二十丈,食大□大□二水,溉田一百四十石103。 金冬坑长四丈104,溉田种十余石。 倪塘长四十丈,通严湖水尾,溉田种三十石。 林简塘食龙潭水,长六百五十丈,圳长二百五十丈,溉田种三百石。 稠港长一千一百丈,溉田千余顷。 浦塘洋积水三港及圳长二千六百四十丈,溉田三十六顷。 潭头斗门泄利刘云之水入海。旧志无此斗门,今依县志增入。(上十所在方安里。) 严公湖旧名严湖,在大宏里。陈长者严光,施田为之,周三千二百八十丈,潴大奢雨水105,窦四,溉田四百五十顷,跨方安、敦化二里,今俗呼“西湖”。相传光之子恭,商贩维扬,尝市鼋五十而舍之。光家居,一日,有被黑衣者五十人,送钱五十千,曰:“君之子扬州所附还也。”及恭回,验之,实未尝有,乃悟赎鼋之报。遂舍宅为寺,田为湖。按旧志又云:“湖起于唐宝应二年”,未知孰是。 陈塘港会七十二洋,水溢则开斗门,归弦歌里沟及林花沟渎入海。 陈塘大官沟跨和风,敦化、大宏三里,长三千二百丈,溉田二十顷。 宾闾湖唐天宝五年,仓曹林鶠于方乐、崇仁、和风三乡筑堤五处。复舍己田凿此湖,周一千二百丈,窦八,沟八,沟阔一丈二尺,溉田里氏田,凡七百余顷。因复开陈塘港,以泄三乡及西湖之水,而注之江。又奏请立石于炉峰皇恩寺,纪其限界,禁民不得侵傍湖余地为田,以妨水利。详载本湖规簿。今俗呼东湖。《三山志》又云:旧载上下湖,海风飞沙积而成之。 上湖石塘长一百二十丈,有斗门,溉田七百石106。 陈塘斗门泄宾闾上下湖及宏源溪水。旧志无此斗门,今依县志增入。(上五所在方乐里。) 屈尺塘在新开里。长一百五十丈,溉田种三十石。 元祐港宋元祐中,县令袁正规以十七都之田洼下,岁被淹没,遂开县尉卓某后山为港,以泄其水,抵陈塘港,西注之海。又凿寺簿林岊庄前之山为渠,直出漳港石梁,南注之江。民德之,因请名曰袁公港。正规辞曰,此天子之功也。遂名之曰元祐港。按县志所载如此,旧志但有元祐沟。注云:“长千余丈,斗门一,溉田种七百石,而不言开创始末。疑即此港而异其名耳。 东沟唐仓曹林鶠凿湖开沟,潦则泄水归陈塘港,旱则潴水以溉民田,转流而东,至登贤官路而此。宋元祐中,县令袁正规开鹏程、卓塘、周庄各洋水路。一凿渠以通石梁锦桥,一凿卓岭及登贤官路,而接此沟,遂名龙津。旧志不载此沟,据县志增入。(上二所在崇仁里,通上五里凡二十所,俱县东北。) 章港塘在十五都。 闾山塘 海路塘(上二所在十四都。) 南网塘在十八都。按《三山志》及县志无上四塘。今依《三山续志》增入。县志又有刘山塘,而《三山志》及续志俱不载,疑即闾山塘也。 卓岭港在十七都。旧有港,自黄崎东入于海,为沙所壅,凡淹田数十顷。元祐间开港植草,培沙为堤,南自黄庭经牛山入于漳港,而卓岭亦有港泄水而西。厥后俱废。元大德元年,达鲁花赤□□浚卓岭港,经后屯、甘墩入陈塘港。然地势稍高,仅泄水三分之一,余田尚淹没云。此亦据续志增入。(通上五都,凡六所,俱县东南。) 海堤按唐志,距县十里。大和七年,县令李茸筑,立斗门十,以御海潮。旱则潴,雨则泄,旁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