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县为宁化县。乾元元年,复为汀州。初治新罗,按《唐会要》云“天宝元年,改新罗县为龙岩县”,则今之龙岩即州之故治也。而《唐书》则以为长汀县地,未知孰是。后迁长汀村,在上杭县北十五里,今名旧州。又迁东坊口。去今州治五里,亦名旧州。大历四年,刺史陈剑又迁白石,据《唐书》如此,而《唐会要》则以为“大历十四年,移汀州于长汀县白石乡”。考之本志云:“《地志》谓大历四年,移东坊口,后十年,陈剑奏移今治。”二说不同,疑当以本志之言为正。即今治是也。十二年,析龙岩县归漳州,以建州之沙县来属。《唐书》谓“是年沙县来属”,本志以为“乾元元年,领沙县”,未详。光启元年,王绪陷汀、漳二州,寻为王潮所得,其弟审知复继有之。乾宁三年,属威武军。五代晋开运元年,朱文进杀其主延羲,以许文缜来守。未几,泉、漳皆杀文进所署刺史,而以王氏诸子易之,文缜惧,遂以州降于延政。二年,王氏灭,地入南唐。越三年,领县二。“析沙县归剑州”,据《延平志》如此,本志作“开运二年”,未详。宋开宝八年下江南,悉有其地。太平兴国三年,属威武军。雍熙二年,属福建路,淳化五年,领县四。升上杭、武平二场并为县。元符元年,领县五。析长汀、宁化,置清流县。绍兴三年,领县六。以莲城堡为县。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汀州路,隶福建行中书省,其后改隶不一,详见布政司下。领司一,城内置录事司。县仍旧。后改莲城为连城。至正八年,立汀州分元帅府。二十二年,陈有定据而守之。国朝洪武元年,有定就擒,总管陈谷珍以城降,改为汀州府,属福建布政司,罢录事司,领县仍旧。置汀州卫,领左、右、中、前、后、上杭六千户所,治于此。成化六年,领县七。以明溪镇巡检司置归化县。十四年,领县八。析上杭县地,置永定县。
  长汀县附郭。本晋新罗县地,属晋安郡。唐开元二十四年,于新罗故城东,置长汀县,为汀州治所。后复随州迁长汀村,又迁东坊口,大历四年,又迁白石乡,宋又迁衣锦乡。元仍旧,国朝因之。
  宁化县本晋新罗县地,在唐时介福、抚二州之间。开元二十四年置郡,因置黄连县以属。天宝元年,改为宁化县。宋、元仍旧,国朝因之。《大明一统志》谓“本建州沙县地”,而本志并不言其为沙县所析,未详。
  上杭县本晋新罗县地,唐为龙岩县地。大历四年,始析胡雷、下保,置上杭场。周显德元年,南唐徙艺梓保。宋淳化五年,升为上杭县,析长汀县南境隶焉,属汀州。至道二年,徙治鳖沙。咸丰二年,徙语口市。天圣五年,徙钟寮场。乾道三年,县令郑稷因民之请,奏徙郭坊,即今治也。元仍旧,国朝因之。上杭场,即县之丰田里;艺梓保,即县之太平乡;鳖沙,即县之白沙里,去艺梓保二百里;语口市,即县之在城里,去鳖沙二百步许;钟寮场,即县之平安里,以其地坑冶大兴,商旅幅奏,故徙县治。今县治,即县之来苏里。
  武平县本晋新罗县地。唐开元二十四年置州,复析其西南为南安、武平二镇,隶长汀县。五代时,伪闽并南安为武平场。南唐为沙县地,属剑州。宋淳化五年,升为武平县,而析长汀西南境隶焉,属汀州。元仍旧,国朝因之,而置守御千户所于此。《大明一统志》谓“唐为龙岩县”,而本志并不书其为龙岩所析。未详。南安、武平二镇相距二百二十里。
  清流县本唐长汀、宁化二县地。旧有清流驿,属宁化,宋元符元年,提刑王祖道行部,憩于驿,爱其山水清澈,且以宁化疆土旷远,统理尤难,遂析其六里,并长汀三里,置清流县,属汀州。绍定中废,元复置,国朝因之。
  连城县本唐长汀县地,尝置莲城堡。宋绍兴三年,因梅州司士曹事虞观上言:“县之南北,去县治三百余里,强者肆其剽掠,弱者难于赴诉,居民患之。”遂析置莲城县。汀守郑强以县境狭隘,又析长汀村古田乡六团里以益之。元至正六年,改莲为连,国朝因之。
  归化县本清流、宁化及延平府将乐、沙四县地。国朝置明溪镇巡检司,属清流县。成化六年,汀州同知程熙以其地为将乐、沙、宁化之交,民多伉健难治,议置县以镇之,巡抚副都御史滕昭会三司奏请升为归化县。
  永定县本上杭县地。国朝成化十四年,巡检13佥都御史高明以其地险民悍,自正统、天顺以来,草寇屡窃发,宜置县以镇之,遂会三司奏请析置永定县。

延平府
  本府,汉建安初,始分侯官之北乡,置南平县,据《建宁志》如此,而本志谓“三国吴置南平县”,未知孰是。属会稽南部。三国吴永安三年,属建安郡。东晋太元四年,改为延平县,据本志如此。《方舆胜览》谓“晋武帝平吴,易南平县为延平”,未知孰是。刘宋明帝时废。按《建宁志》谓“江左省延平县”,《方舆胜览》亦谓“宋废延平县”,而本志乃谓“晋太元四年,改为延平,宋、齐、梁、陈皆因之”,二说不同,疑当以《建宁志》及《方舆胜览》为正。隋开皇九年,郡亦废,隶泉州。本志云“隋为建、福、汀三州地”,考之《隋书》:“文帝平陈,晋安、建安、南安三郡皆废,惟置闽、建安、南安、龙溪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