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山巅。高数十丈,长亦称是。形相具足,俨然而卧,数里皆见之。
  马迹石 在上杭县南八十里胜运乡小涧中。广二尺余,厚四之一。两面皆有马迹,居其阴者差小。每岁大水,巨石皆漂动,失其故址,惟此不移,人故异之。
  铜鼓湖 在上杭县南太平乡铜鼓山下。夹山左右有两湖,皆广袤数丈。其一或涸,其一虽亢旱不涸。
  天井湖 在上杭县南胜运乡。阔五十余丈,旧传谓莫测深浅,渔者辟易。一日,水忽涸,于十五里外涌出。后春盈秋涸为常。
  鬼湖 在上杭县北安丰上里。广丈有奇,深不可测,旁无寸草,莫敢狎近。旧传下通大溪,乃蛟龙窟穴。
  大溪 发源自长汀,众泉汇合入县界,又与旧州、语口水会,至县治之南山下,西流五十步而南,经潭口至潮入海。
  金山下溪 其声泠泠,清泚可爱。东流数里,渗入地中,惟有沙石,号“干坑”,数百步外,忽涌出长流。
  南宝溪 出南宝山下。行数里,微有矾水杂之,故绝无鱼。与金山溪合,至钟寮场与南桥小涧、竹林坊水合而东流。
  矾溪 赤水出钟寮场之东,与南宝溪合。
  新田溪 出钟寮场之西,与南宝溪合。四溪会流至通贤铺,过龙蛇山,会语口溪,南流至旧州与大溪合。
  佛岭泉 在上杭县东十五里。自石眼中流出,其清如镜,往来掬饮未尝少减。
  汤泉 在上杭县。兴化、金丰、胜运三乡皆有之,惟在胜运者最热。沸如蟹眼,可熟生物,旁有冷泉以济浣濯。
  灵原井 在上杭县西一里。大旱不枯,淫雨不溢。
  碧泉井 在上杭县南三十步。
  普济井 在上杭县西一百步。
  吴公井 在上杭县东二百步。庆元间,有龙见于中。
  甘泉井 在上杭县钟寮场旧治之南故天王院后岭下。阔三尺,深二尺。熙宁间,部使者经行,取诸水较之,惟此最重。
  铜鼓井 事见铜鼓山。
  梁陂 在上杭县西二里。有田数百亩顷,荒旱相仍,乡民梁姓者募众为石陂,方广数十丈,为经久利。陂成,归功于梁,故名。
  高陂 在上杭县南太平乡。其长寻余,其高倍蓰,浸灌甚广。
  金船塘 在胜运乡。阔三丈余,长十倍有奇,形如巨舰,澄深四时不涸。
  放生池 在上杭县西通驷桥下。
  御天池 在上杭县南隔溪。蓄水备旱,澄深不竭。
  百丈磜 在上杭县北金山之侧。高可百丈,一线之溜发自石罅,其声潀潀然。旧有黄金坑,崄不容足,樵者或往焉。
  水西渡 在上杭县东五里〔5〕。
  水南渡 在上杭县南一里。
  语口渡 在上杭县东五十里。
  丁口渡 在上杭县南三十里。
  斑竹渡 在上杭县西二十五里。
  苦竹渡 在上杭县东一十五里。
  赤水渡 在上杭县南七十里。
  石钟渡 在上杭县东八十里。
  黄坑渡 在上杭县南七十里。
  三架渡 在上杭县南八十步。
  《舆地纪胜》:“香岭山,在上杭县界。有木乳膏,居人采而焚之。”《九域志》有香山岭〔6〕。
  武平县
  梁野山 在武平县东三十五里。俗传高五千余仞,分十二面,绝顶有白莲池。昔乡民采茗,误至一岩,见垂龙须草幕其门。披蒙茸而入,中有佛像、经帙、钟磬、幢盖,俨然如新。欲再往,迷失故路。按《梁野山》记:“古迹,有素书三百卷。瀑布奔入千秋溪,旁垂石如覆釜。”〔7〕
  蛟湖 侧又有石龛、铁冢。唐开元中,福僧持铁钵驻锡三峰侧,毒蟒恶象为之扰伏。大历中,泉州僧灵悟驻山间,演法导俗,自后龛岩遂芜。〔8〕
  灵洞山 在武平县西十里。上有仙洞,为洞天之一。山有仙人上马石、蛟池、石龟之类,旁有灵洞院、洞元观,皆因山得名。《郡县志》:“灵洞山上有灵石汤泉,大洞三十六,小洞二十八。”《九域志》、《图经》所载。《鄞江志》无之。〔9〕
  双荐山 在武平县西十里。
  十二峰 在武平县南安岩前。定光偈云“一峰狮子吼,十二子相随”是也。玉华孙璋有诗云:“苍峰十二碧岩隈,岂是飞从海上来。灵境莫将巫峡比,但令云雨下阳台。”
  南安岩 在武平县八十里〔10〕。形如狮子,旧为龙鼋窟宅,俗呼为“龙穿洞”。后定光佛卓锡于此。书偈云:“八龙归顺起峰堆,虎啸岩前左右回,好与子孙兴徒众,他时须降御书来。”中有二洞:南岩为正,窈窕虚旷,石室天然,又有石门、石窗、石床、石鼓、石虎、龙、龟、猫之属,即佛之正寝;东岩差隘,而石龛尤缜密,即佛宴坐之地。详见《均庆院》。
  当峰岭 在武平县北三十里。凿石为路,其长五里。
  黄公岭 在武平县北一百五十里。与长汀分境,修阻几二十余里。
  象洞 在武平县南一百里,接潮、梅州界。林木蓊翳,旧传象出其间,故名。后渐刊木诛茅,遇萦纡怀抱之地,即为一聚落,如是者九十有九,故俗号“九十九洞”。其地膏沃,家